![]() |
|
|||

5日,是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的第一天。根據大會安排,當天下午,廣東、遼寧、江西三個代表團向中外媒體敞開了“大門”。報名採訪廣東團“開放日”的中外媒體有153家、253人之衆。路透社、朝日新聞、鳳凰衛視以及英國BBC的記者相繼向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拋出了“烏坎事件”的問題,汪洋沒有迴避,一次過給出了圓滿的解答。
廣東團“開放日”,路透社、朝日新聞、BBC記者相繼“熱辣”提問
境外記者數問烏坎汪洋一次圓滿解答

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廣東代表團舉行全團會議並向媒體開放。在6位全國人大代表圍繞政府工作報告的審議發言結束後,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歐廣源宣佈:現在接受中外記者的集體採訪。
於是,第一位被點到提問的路透社記者,就把問題拋給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從政府“開刀”
路透社記者問汪洋:您近日在談改革問題時明確提出,利益集團是改革的阻礙,準確地說這些利益集團有哪些?怎麼來打擊?
汪洋回答,我記不得我的原話是不是如你剛纔這樣表達的,但我說過改革開放初期,改革的阻力主要來自意識形態之爭,現在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利益格局的影響。改革開放30多年,市場經濟在廣東充分發育,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局面已經形成,也產生了新的利益格局和不同的利益取向。朱小丹省長剛纔講到政府審批制度改革時提到的政府內部維護部門審批權力的情況,實際上也是利益格局影響改革的表現。所以,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解決利益格局對改革的影響,黨委和政府要首先從自己身上開刀,從自身的改革做起,並處理好不同利益羣體對執政黨和政府的影響。“只要各級黨委、政府能夠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我們的改革就會往前邁出最關鍵的步伐,就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和人民羣衆站在一起解決“烏坎事件”
在廣東團開放日現場,國內外媒體對發生在廣東的烏坎村事件高度關注。
英國路透社、日本朝日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英國BBC都向汪洋發問:烏坎事件圓滿處理有沒有什麼經驗?爲什麼允許烏坎村進行民主選舉?會不會擔心這種影響擴散到其他地方?
汪洋笑着反問:“我先採訪一下你們,爲什麼對烏坎事件這麼有興趣?”
鳳凰衛視記者回答,烏坎事件的處理對於目前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具有積極的作用。
汪洋說,關於烏坎事件,剛纔日本朝日電視臺記者認爲在民主選舉上開了先河,鳳凰衛視記者則講涉及政治體制改革。我實事求是地講,烏坎民主選舉是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廣東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進行的,沒有任何創新,只不過把《組織法》和《選舉辦法》的落實過程做得非常紮實,讓這個村子在過去選舉中走過場的現象得到糾正。對烏坎村事件的處理堅持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爲民的理念,那就是始終和人民羣衆站在一起。
汪洋接着說,廣東成立工作組處理烏坎村事件,之所以請一位省委副書記當組長、一位副省長當副組長,並不是因爲這個事件複雜到需要派出這樣的陣容,而是我們希望通過解剖這個“麻雀”,取得經驗,推動村級組織加強建設,更好地體現爲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今年下半年廣東將召開全省性會議,把從烏坎這個點上取得的經驗、吸取的教訓用於加強全省村級組織建設工作。
廣東團“開放日”中外媒體打高分
汪洋朱小丹暢談改革與“烏坎”等熱點,153家媒體蜂擁而來“有收穫、有驚喜”

3月5日,是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的第一天。根據大會安排,當天下午,廣東、遼寧、江西三個代表團向中外媒體敞開了“大門”。而這一天的廣東團“開放日”真的要用“火爆”兩個字來形容。
何以廣東團能吸引這麼多媒體的注意力?他們到底想知道廣東的什麼?
記者在開場前,採訪了以鳳凰視頻記者身份前來採訪廣東團“開放日”的知名媒體人曹景行。曹景行正是下午1時30分第一批入場的記者之一,他坦言,來廣東團最想了解兩件事:一是關注廣東的改革和轉型,“想看看廣東在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瓶頸期時,下一步會有什麼動作、想法”;二是關注烏坎事件,“烏坎事件的每一步全世界都是拿着‘放大鏡’在看,現在烏坎村完成了選舉,這件事的解決是否帶有普遍的意義?”
不僅是曹景行,北京晚報、讀賣新聞,記者接觸到的多家媒體,都是帶着同樣的問題來到廣東團。
更爲重要的是,他們都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廣東代表團‘開放日’活動。”下午4時26分,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健作爲主持人,拉開了廣東團“開放日”在粵全國人大代表現場回答中外媒體記者提問的“大幕”。
“第一個問題有請一位外國記者提問。”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卻奠定了廣東團“開放日”開放、坦誠的基調。
作爲全國人大代表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和廣東省省長朱小丹,沒有迴避任何記者“拋”出來的問題,直言“烏坎事件”,暢談廣東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被點名提問的其他多位全國人大代表,也從各自的工作和廣東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談PM2.5、談基層代表履職……
一個小時的提問時間裏,共有10家媒體發問,其中6家是境外媒體,廣東“開放日”盡顯“開放”的姿態。很多媒體都給這一天的廣東團“開放日”打出了高分。有媒體評論說,汪洋的機智、坦率、幽默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廣東團的開放、敢言,也一掃過往對廣東人“只會做不會說”的印象,“有收穫、有驚喜,對廣東有期待、有信心。”
數字:
昨天出席廣東團“開放日”的在粵全國人大代表共158名,報名前來採訪的中外媒體則有153家、253人之衆。這其中,海外媒體28家、41人,包括BBC、路透社、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港澳媒體36家、44人,包括鳳凰衛視、香港大公報、臺灣聯合報等;還有中央媒體48家,廣東及其他省市媒體41家。
現場:
原定下午3時開始的“開放日”,1時30分的時候第一排的三十幾個記者席就已經全部坐滿了。不到2時30分,所有的記者席、攝影、攝像機位全部爆滿,很多記者只能在各個角落席地而坐;更有二三十名記者是全程站着採訪完這場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開放日”活動。

廣東的新聞能“解渴”
老記看廣東
開欄語
5日下午,廣東代表團“開放日”涌入了150多家媒體,熱度不同一般。
上京城訪兩會,三千記者雲集。
人民大會堂裏,長槍短炮;梅地亞新聞中心,人來人往。
當常年身處嶺南的我們,踏上全國兩會的舞臺,總會尋到一種不一樣的氣息:視野劇烈地變化着,每一天都有了身懷天下事的豪情。
而相對應地,我們也好奇,其他記者又是如何看南粵的呢?
於是,我們也豪氣地廣邀國內外同行,說說廣東事,論論南粵情:假如我是廣東記者……
美國之音記者:烏坎事件處理比較得體
美國之音駐華記者章明長年駐紮在北京,他和廣東的交集並不多。在2009年,外交部新聞司組織了一衆外國駐華記者到廣州、東莞、深圳考察,那是他最近一次以記者的身份到訪廣東。最近,廣東再次引起他的關注,是因爲兩件很熱門的新聞事件———小悅悅事件和烏坎事件。
小悅悅事件發生後,章明寫了篇評論,他從社會道德的角度出發,談了對中國整體情況的看法。他說,這事情不光是廣東的問題,中國的其他地區,包括國外都發生過類似的事件。
烏坎事件,是章明談得最多的話題。他用了“處理比較得體”來形容廣東對烏坎事件最後的處理結果。他說,中國近年來因爲拆遷、土地等引起的羣體事件頻發,也引起了外媒的注意,特別是烏坎事件,更是牽動了諸多外媒的神經,但他認爲,廣東在處理烏坎事件的時候,從老百姓的利益出發,站在老百姓角度來處理這件事,非常得體。
雖然多年未到訪廣東,章明也稱讚了廣州亞運的成功,他也同時留意到了亞運開幕式前一些有點擾民的新聞。他說自己會看些廣東的紙媒,以此瞭解廣東的情況。最後,他說,知道廣州建了一個“小蠻腰”,有機會要去看一看。
讀賣新聞將設廣州支局
日本媒體最關注廣東經濟“轉型”
5日,在廣東代表團“開放日”現場,植野建等三名日本讀賣新聞的記者一臉疲倦,黑眼圈很明顯。
“跑兩會真累啊!”
就是這句話吸引了羊城晚報記者的注意,呵,居然連外國記者都這麼說。轉頭一看,原來是“熟人”。
今年春節後,日本讀賣新聞中國總局長加藤隆則就領着植野建等人到訪廣州,拜訪了包括新華社廣東分社在內的很多媒體,也來到了羊城晚報,雙方相談甚歡。當時加藤隆則就透露,讀賣新聞很快將設立廣州支局。這意味着繼北京、上海、瀋陽之後,讀賣新聞在中國又多了一個根據地。
5日下午,加藤隆則還在“讀賣新聞中國”新浪官方微博裏留言———
“4日參加了全國人大的新聞發佈會,但時間的關係沒有機會提問太遺憾。本來想提問的同時再次表示感謝,感謝中國和中國人民去年日本大地震的時候給日本災民提供的幫助。最近有些日本政治家說了不正當的話,損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我感到太遺憾,不過請大家相信我們的感謝一直沒變。希望下次有機會提問。”
在讀賣新聞中國的官方微博裏,他們這一個月都在忙着招聘廣州支局的人員。植野建原來在香港,從2月份開始就長駐廣州。他說,他現在已經是一名廣東記者了,雖然這段時間還沒有報道太多廣東的新聞。
他說,日本媒體最關注的還是廣東“轉變經濟的方式”。“我們非常關心”,植野建表示,有很多日本企業都選擇投資廣東,以前他都是通過香港的媒體瞭解廣東的情況,覺得“不解渴”,如今廣東的發展越來越受關注,所以讀賣新聞決定在廣州設立分局。“像關於富士康的新聞,我們都很關注。”
據介紹,這次全國兩會讀賣新聞把在中國的記者都調到北京來了,“連臺灣的也都來了,一共9個人”。
正說着,電話響了,“老闆說要拍張汪洋的照片!”於是,植野建急匆匆掏出相機上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