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12日上午10時,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鬍曉煉、副行長劉士餘、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就“貨幣政策及金融改革”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華爾街日報記者]上週六,中國官方宣佈了最新的貿易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數據中顯示,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一個歷史比較高的水平,這是否意味着人民幣匯率已經走向了均衡的水平?貿易數據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會有怎樣的影響?
[易綱]中國近年來在減順差、促平衡、擴內需、調結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你剛纔注意到,今年1月和2月加起來,我們的貿易是有一個逆差的,至於這個逆差是不是意味着人民幣的匯率達到了接近均衡的水平,我以爲這至少是一個很正面的跡象。
從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來看,特別是從市場的預期來看,我們有境內的即期市場和遠期市場,同時在境外也有NDF市場。從整個預期來看,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已經形成了比較持續的對人民幣匯率的雙向預期和雙向波動。這種預期的雙向波動持續的時間較長,範圍浮動得也比較靈活,這是一個新的現象。這個現象在今年的頭兩個月一直還在持續着。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的彈性,無論從國際收支平衡看,還是從市場的預期看,現在的條件是日臻成熟的。當然,至於說什麼是市場的均衡匯率,誰也說不準,那要由市場的供求來決定。
我們清楚表達的一個政策意向是,我們會堅持擴內需、調結構、減順差、促平衡這樣一個方向,同時也堅持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市場供求關係在其中發揮更大作用這樣一個方向,我想這樣的改革持續下去,匯率形成機制會越來越市場化,這也有利於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和經濟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