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牛秀敏,女,66歲,1969年畢業於天津醫科大學醫療系,分配至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婦產科工作至今,現爲婦產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及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科技獎第二屆評審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產科學組成員、天津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常務委員、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的院外特聘委員、國際婦產科分冊及計劃生育分冊編委會委員,天津醫科大學學報特約編委,天津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庫成員。
牛秀敏教授四十餘年來一直從事婦產科臨牀、教學、科研工作,本着以患者爲中心,全心全意爲患者服務的思想,不斷提高圍生醫學質量的宗旨,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着追求,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常年早來晚走,堅持早晚查房,無論晝夜哪裏有危重患者哪裏就是她的崗位。在圍生醫學領域,特別是治療妊娠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等方面積累了大量臨牀經驗。在各個相關科室的積極配合下無數次成功搶救了高危孕產婦及新生兒,並制定了相應的診斷與治療的各項規章制度。在我市第一個建立起妊娠期糖尿病門診,完善了孕婦的篩選、診斷及治療體系,大大降低了圍生期母兒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麻醉科合作率先在我市第一個開展了自控式無痛分娩,減輕產痛,大大降低剖宮產率,填補天津市醫藥衛生新技術空白。多年來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良好的醫德以及高超的醫療水平,受到同行和患者的一致好評及媒體的關注。許多患者慕名而來求醫問診,我科危重患者的比率及治癒率名列前茅。曾於2002年10月12日接受中央電視臺“半邊天”欄目專訪,並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記錄片“牛秀敏的三十年”。2003年榮獲全院“最滿意大夫獎”。2004年榮獲天津市婦幼保健工作先進個人。
牛秀敏教授長期從事醫科大學本科及七年制學生婦產科的臨牀教學及科研工作,在醫學事業上治學嚴謹,以身作則,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全面深入地掌握婦產科的基礎理論知識,特別是對圍生醫學進行了多年的潛心研究,積極探索國內外先進經驗,並用之於臨牀,具有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技術。對待下級醫師真正做到嚴格要求,熱情指導,毫無保留,言傳身教。堅持每週三級查房制度,組織老中青醫師堅持專業外語的學習,以便隨時掌握國際婦產科領域的最新動態,不斷完善診治體系,提高醫、教、研水平。目前已經培養圍產醫學專業博士生6名(已畢業6人),碩士生24人(已畢業16人)。多次被評爲校、院級優秀教師。填補了3項天津市醫藥衛生空白;完成市級6項科研課題;獲天津醫科大學科技成果獎一項。發表論著30餘篇,主編產科專著6部,綜述10餘篇,譯文20餘萬餘字。
2010年10月27日,奮鬥在臨牀一線的牛秀敏教授,查體發現結腸癌晚期(肝肺多發轉移),經過手術及化療治療,一個多月後,她的身影又出現在產科門診、病房、產房及手術室,樂觀積極的面對每一位患者,堅強勇敢的面對自己的病情。在堅持每兩週放化療一次的情況下,每天早晨六點半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每週應診兩次專家門診,解患者之憂,想病人所想。放化療反應及疾病本身對身體的影響不斷加重,導致原本硬朗的她出現脫髮、白細胞下降、咳嗽、乏力,噁心、嘔吐等不適,但她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兢兢業業的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爲降低圍產期母兒病死率及剖宮產率做出了巨大貢獻。對於牛秀敏教授來說,利益和名譽都無足輕重,談到她最大的心願時,她說,“我衷心熱愛我的工作,爲患者減輕病痛及負擔是我最大的心願,我將盡我所能,也別無所求”。
牛秀敏教授看似一個平凡的人,卻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牛秀敏教授是一個普通的人,卻在普通的人生中譜寫着生動的樂章;牛秀敏教授是一名醫生,卻鑄就了戰士鋼鐵般的意志。她是一位優秀的醫生,一位稱職的老師,一位勇敢的戰士,一位值得尊敬和學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