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吳長春同志1980年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現是柳林醫院國醫堂副主任醫師,中國共產黨黨員。“健康所繫,生命相托”,從步入神聖的醫學學府的那一刻起,他就立志把自己畢生精力奉獻給“醫生”這一崇高的職業,他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做人民的好醫生。他常說,醫療行業是一項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崇高事業。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始終堅守醫者仁術的優良道德情操,無怨無悔地踐行着自己還患者以健康的人生追求和夢想。
作爲一名中醫醫生,每天面對若干張被疾病折磨的痛苦面孔和無數因病而致殘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聽到的是呻吟,見到的是焦躁,感到的是煩惱。但是,從醫以來,他時刻牢記着職業賦予的使命,始終把病人放在與自己的同等位置上,學會了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一直以“假如我是一個病人”的設想去指導自己的言行,並且不論職位高低,不管貧富貴賤,尊重每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醫療權利和醫療的渴望,對所有病人都以敬語尊稱,以真誠的微笑減輕病人的思想顧慮,以親切的問候拉近與病人的距離,以完美的解答讓病人舒心的回家,不僅注意解決患者身體的痛苦,同時關注病人的心理需求。
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特別是醫藥購銷領域不正之風盛行時,他能時刻警醒自己,要恪守醫德不爲所感。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合理用藥,合理收費,科學治療,從不爲了獲取個人的不當利益而去損害患者的利益,力求以最經濟,最實惠的治療方案達到最佳效果,在諸多複雜病例中,他從不推諉病人,爲了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切實解決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他總是爲病人精打細算,選用經濟適用的藥物,從不亂檢查,不開大處方,經常採用中西結合的方法,力求縮短病人的治療期時間,熱情關注每一位貧困家庭的患者,視情況給他們減免醫療費,爲了方便病人,他還時常爲患者送醫送藥到家,做好病人和家屬的導醫,“貼心人”便是小區居民對他親切的稱呼。
當病人感謝他時,他總是笑着說,“這些事太平常了,這是一個醫務工作者應該做的事情”。有的病人以物質形式表達感激之情時,他都耐心解釋並婉言謝絕。他覺得這纔是一位救死扶傷職業者起碼具備的品德,而且這一做就是30年,他拒收紅包和禮品的事,已枚不勝舉。
吳大夫對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對病人熱情周到,細緻入微,對技術精益求精,不斷進取,深受病人的愛戴和好評。經他診治的病人每年約在1.2萬人次以上。無論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病人的需要就是命令,每天上班,就像是上戰場打仗一樣,鍼灸、理療、開湯藥,真正做到上班一分鐘,工作60秒!他上午出門診,沒有一天按時下班,有時門診到下午1-2點,就是這樣他門診時,都能做到耐心地傾聽每一位患者的講述,認真地分析,遇到有心理問題的患者,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並教會患者多種釋放心理壓力的方法。因此,許多患者看完病後經常會說“不用吃藥,跟吳主任聊幾句天,就覺着病好多啦”!更有甚者,有些病人清晨6、7點來排隊掛號,就是爲了能跟吳主任說幾句話!還有許多患者的家屬因陪親屬在本院看病,看到吳主任技術高超、醫德高尚特別值得他們的信賴,就將醫保定點醫院改爲柳林醫院。如果上午的門診延遲了,他顧不上吃午飯,馬上出診深入社區,入戶爲行動不便的患者進行鍼灸治療。病人居住分散,樓房高低不等,數十年如一日他走街串巷,攀爬樓梯,風雨無阻,經常晚上八九點鐘纔回家,爲此也患上了雙膝滑膜炎。病情嚴重時雙腿行走痠軟無力雙膝疼痛難忍,尤其是上下樓更是明顯,同事和病人都勸他不要入戶了,他卻說,出不來的病人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每當我走進家中看到他們一雙雙期盼的眼睛和見到我喜悅的面容,我腿再疼也值了。吳大夫真的把治癒病人當作是自己最大的快樂,他的一句口頭禪就是“金盃銀盃,比不上病人的口碑”。
他認爲當一名醫生不僅要有崇高的醫德,還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高尚的醫德是通過精湛的醫療技藝體現出來的。他說,真正的名醫都是德藝雙馨的。爲此他潛心鑽研醫術。近年來在心腦血管病、脾胃病、骨關節等疾病上運用傳統中醫理論實施辯證施治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爲轄區很多患者解除了痛苦,很多外區的患者都慕名而來。他從醫幾十年從未發生一例醫療事故。
作爲一名醫生,吃苦耐勞、勇於奉獻是必須堅持的信仰,他沒有像老師那樣桃李滿天下的驕傲,也沒有明星那樣耀眼的光環,更沒有其他特殊行業豐厚報酬的喜悅,面對年復一年重複沉重的工作;一個接着一個終身不斷的學習與考試,既沒有白天與黑夜之分,也沒有雙休的概念,常常遠離節假日的歡聲笑語和親人的守望,更多的是堅守在病人的身旁。在某日的下午,他正在病人家中爲病人進行鍼灸治療,這時接到家人電話,他的老父親因急性心梗發作急需進行心臟搭橋手術,當他得知此事,異常悲痛,要知道,他和老父親的感情可是血濃於水呀!但是病人的鍼灸治療纔剛剛開始,病人是慢性病,實際可以暫停,轉日再繼續治療。吳大夫心中暗自焦急,病人也明白他的苦衷,表示要中斷自己的治療,讓他去看望老父親。但他堅守“病人的利益高於一切”的信念,他反倒安慰病人說:沒關係,我父親在醫院有醫生的照顧,我放心。而你是我的病人,如果我走了,誰來照顧你給你治病呢!你這治療不能中斷的。病人眼含熱淚說,吳大夫你真是我們社區居民的好醫生呀!爲了踐行醫生的誠信,不讓病人失望,那天下午,他堅持出診看完所有的家牀病人,那已是晚上八點多鐘了,吳大夫急忙趕去醫院,老父親手術已經做完了,他跪在病牀前,看着父親蒼白的面容和瘦弱的身軀躺在那裏,他輕輕地叫了一聲“爸”,只覺得咽喉陣陣梗咽,淚水奪眶而出…。
吳長春同志由於長期站立和走動工作,積勞成疾,患有雙側股骨頭壞死伴有骨折,雙膝滑膜炎。病情日趨嚴重,他堅持拄拐給病人看病,忍受肌肉萎縮和關節活動障礙帶來的疼痛堅持着,謝絕了醫院公車接送的安排。他對自己選擇醫生這一職業,從來無怨無悔,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在工作中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積極開展規範化服務活動中,他主動樹立窗口形象,時刻牢記職業道德,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積極開展微笑服務,講文明用語,不講忌語,營造和諧醫患關係的良好氛圍,他所在的科室成爲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一道感人而又亮麗的風景。
他博愛的心懷不但對待他的病人,而且表現在對黨和人民無限的忠誠和熱愛,哪裏有災難,就毫不猶豫的從收入並不豐厚的工資中拿出錢來捐款,有時以特殊黨費的形式交給黨組織。
他無驚人的壯舉,也無耀眼的光環,唯有一份追求,那就是:踏踏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工作。2011年底病情加重,已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他被迫選擇了春節長假2012年初,進行了股骨頭置換手術,更換了人工關節,實實在在被確定成了殘疾人。在休假這段恢復期間,病人經常打電話到醫院詢問吳大夫的病情。他深知病人需要他,身體稍有好轉,立即回崗工作,一瘸一拐的堅持工作。這種身殘志堅的精神讓我們整個醫院的醫務工作人員感動,更是讓病人感動。爲此,我院號召全院職工學習吳長春同志一心爲民、大公無私的精神,爲社區居民服務,創先爭優,推動醫院工作再上新水平。
吳長春同志,幾十年來工作在門診一線,熱情爲患者服務,處處爲患者着想,不計個人得失,深受患者擁戴。2010年被評爲河西區十佳醫生和第二屆百姓信賴的社區醫生。2011年被評爲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爲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