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李寶林,今年56歲,共產黨員,主治醫師,現任河東區向陽樓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主任、國醫堂負責人。
從醫三十多年來,李寶林同志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時刻牢記職業賦予我的使命,忠實的履行社區醫生的神聖職責,以“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熱心和“及時、周到”的服務贏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信賴和讚譽,同時也得到領導及同行的認可。先後獲得河東區第六屆十大爲民傑出服務人物提名獎、區優秀共產黨員、區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先進個人、“三讓四無一滿意”文明服務職工、區衛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一、牢記使命,用心爲患者服務
作爲一名醫生,李寶林每天面對的是被疾病折磨的痛苦面孔,聽到的是呻吟,見到的是焦躁和煩惱。但他始終把病人放在與自己的同等位置上,以真誠的微笑減輕病人的顧慮和恐懼,以親切的言語問候拉近與病人的距離,做爲醫生他爲病人診斷、治療;作爲朋友他給患者帶來溫暖和親情,給予他們親人般的寬慰和照料。
社區內有一位86歲的老年患者,由於患腦瘤,淋巴轉移痛苦至極,在他的精心治療和鼓勵安慰下,老人的病情和精神都出現好轉。在治療過程中,他對老人體貼入微,老人對他的醫術也給予了讚譽和肯定。老人把他當作自己子女一樣,無話不說,無話不講。但由於老人年歲大、體質虛弱,病情在不斷惡化,病魔奪走了老人的生命。在老人彌留之際,非要讓其兒子打電話把李寶林叫來,希望再見他一面。當他出現在老人面前的時候,老人慢慢地睜開眼睛,拉住他的手露出了最後一絲微笑,而後安詳的離去。
李寶林常說“作爲一名醫生,對病人要有同情心,即要幫他們解除肌體的病痛,還要從心理上給予安慰。”
社區內一困難家庭,夫妻雙下崗,主人的妻子和孩子都患有疾病需要他來照顧,全家的生活重擔壓在他一人肩上。但不幸又落在他的身上,突患腦梗死致左側上、下肢不能活動。當我知道了他的情況後,每天堅持爲他中藥、鍼灸治療,並給予費用全免。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治療、照護,使他恢復了健康,不但能生活自理,也能照顧妻子、女兒了。同時,我又經多方聯繫爲他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解決了他家經濟上的困難。
在爲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我不僅爲他們治療疾病還爲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我曾幫助他們封陽臺;修理家用電器;修理門窗;製作穿脫更方便的衣服;爲不能出門的患者購買安裝空調;
社區內一位老大娘,因患腦梗死行動不便。在爲老人治病的過程中,瞭解到老人的家庭因變故失去了兒媳,兒子又在監獄服刑,老人和孫女生活在一起,靠老人微薄的退休金維持生活。李寶林聽說老人的孫女因上學而交不起學費和書費有輟學的想法時,他耐心勸導,讓老人的孫女打消了輟學的想法,同時爲她資助了部分學費和書費,使她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學業。
二、恪守職業道德,履行醫生份內責任
當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直充斥着整個醫療行業,百姓對此也有很大的意見,但李寶林時刻警醒自己,要恪守醫德,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在爲患者治療、用藥時,力求以最科學、最簡潔、最經濟、最實惠的治療方案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一位老知青患者,在外地工作併成家,幾年前因工廠倒閉,隻身回津伺候年邁的父母。一天他突患急性胰腺炎,某大醫院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療,沒有經濟來源的他拒接了住院治療的要求。情急之下他找到了李寶林。經認真檢查診斷後,李寶林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只用了一週就使他痊癒,其醫藥費只用了300多元。
醫療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只憑一顆仁慈而善良的心是不夠的,同時擁有紮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和精湛的醫術纔是病人的真正福音。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李寶林堅持不斷的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用於指導臨牀實踐,從而更加提高了專業技術水平,掌握爲人民服務的本領。幾年來,撰寫多篇論文和綜述,按時完成繼續教育學時。
記得一天中午,正要出診的李寶林,被一中年男子攔下,男子手裏拿着紙條,上下打量着李寶林,請問;“您是李醫生嗎?”李寶林點點頭。原來這名男子的父親是一名肺癌晚期患者,爲了給父親治病,子女們拿出了多年的積蓄將父親送到了大醫院進行治療。由於他們再也支付不起龐大的醫療費用時,只好讓父親出院。近幾天來,老人的病情再度惡化,兒女們想把老人再送到醫院去住院治療,但卻拿不出錢來。更何況子女們面臨的是人、財兩空的後果。經人介紹,他們找到了李寶林。面對中年男子那似乎絕望而又期盼的目光,想到病人那微弱的生命,李寶林深深體會到患者家屬那悲傷而又無奈的複雜感情,他暗暗發誓,要盡最大的能力來爲患者治療解除痛苦。經過一階段的精心治療,老人的病情大有好轉。轉眼五年過去了。一天,還是那名中年男子,送來了一面錦旗,代表他全家向我表示感謝。
作爲社區醫生,沒有明星那樣耀眼的光環,更沒有豐厚的報酬。沒有白天黑夜之分,更沒有雙休的概念。常常是遠離節假日的歡聲笑語和親人的守望,而更多的時候是堅守在病人的身旁。但李寶林從未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怨悔過。
三、顧全大局,立志公共衛生服務
在30多年的行醫過程中,李寶林始終把“奉獻”二字用來指導言行。每天上午在門診應診,中午以後到患者家中,爲行動不便的患者進行鍼灸按摩治療,平均每天工作在十二小時以上。多少年來,他從未休過一個完整的公休日和節假日,無論是晴朗的白天,還是如墨的夜晚,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大雨傾盆、風雪交加,他始終如一的行進在醫院、社區和患者家中。從未因個人的私事或參加各項政治和業務學習,而耽擱對病人的治療。就是在母親家中失火後最需要我的時候也是如此。
記得有一年暴雨過後整個向陽樓地區都被大水淹泡了多日。但他還是冒着大雨,淌着過膝的積水堅持到每個病人家中爲病人做治療。因爲病人在他心中分量是最重的,不能讓他們失望。
當他了解到一些病人,爲了不影響工作,有病而不敢來醫院治療的困難時,他犧牲個人的休息時間,堅持每天早上六點半到崗,爲他們作治療,受到廣大患者的讚譽和好評。
李寶林處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創先爭優的活動中,堅持守信承諾,耐心細緻的解除病人的疾苦。三十多年來,從未發生過任何醫療差錯事故,從未與病人發生過任何口角。
在落實社區公共衛生18項服務工作中,他所管轄的責任區內:六十歲以上老人2700多人,在爲老人查體、建檔、及慢病隨訪中,他與他的團隊逐門入戶,保證所建檔案的真實性。在全民建檔的工作中,共完成建立個人健康檔案七千餘份。同時爲了讓社區居民瞭解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重要性,他經常深入到居委會,一起搞宣傳做動員,全身心的投入到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去,爲2011年中心創建全國示範中心做出了巨大貢獻。
“健康所繫,生命相托”是李寶林步入神聖的醫學殿堂的那一刻起就時刻牢記的警言,踏踏實實做人,端端正正行醫更是他的追求。他常說:“我所取得的成績與黨的培養,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是分不開的。今後要倍加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專業理論知識,努力提高業務技術水平,做一名受廣大患者信賴的好醫生,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取社區百姓的歡樂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