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樂居杏林佑蒼生
記武清區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馮國鵬
馮國鵬是武清區醫院醫療指控中心主任、心內科主任,從醫20多年來,她憑藉自己的無私付出和突出成就,獲得了無數殊榮。她一手傳承醫術技藝精髓,一手挑起醫院建設重擔,在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同時,不忘創新發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作爲一名醫生對健康和生命的崇高禮讚。
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1987年,馮國鵬以優異的成績從天津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在武清區人民醫院當了一名內科醫生。從醫20多年來,馮國鵬始終以“幹好事業,醫好病人;無愧於事業,無愧於病人”爲座右銘。爲實現這一目標,馮國鵬努力工作,不斷創新,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她所熱愛的醫療事業中。學醫的人都知道,內科是臨牀的基礎,內容多、難掌握,也是不易出成績的。但是作爲一名醫生,馮國鵬知難而進,認準了一個“鑽”字,刻苦鑽研理論,主動向老醫生、老主任虛心請教。馮國鵬還積極外出學習進修,閱讀大量醫學刊物,廣泛吸納國內外的新知識、新理論,在幹中學、在學中幹,並整理出20餘本查房病案記錄,理論聯繫實際,不斷在工作中充實和完善自己,從而練就了一身過人的本領,獲得了同行與患者的信任和好評。
常年的辛勤工作,不僅使馮國鵬練就了精湛的醫術,也練就了一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赤誠之心。她深知,作爲一名有責任感的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還要有崇高的醫德。爲此,馮國鵬始終把敬崗愛業、無私奉獻放在第一位,視病人如親人,以嚴謹的態度治病救人,以愛心和耐心細心對待病人。馮國鵬接觸了不計其數的患者和家屬,這些人的素質、性格各異,尤其是心臟病及危重症患者更是存在心理疾患。爲能更好地與病人溝通,方便治療,馮國鵬還學習了心理學,讓病人感覺醫生像家人一樣的親切,鼓勵他們戰勝疾病。
勤於鑽研勇挑重擔
在臨牀工作中,馮國鵬根據醫院臨牀需要開展科研工作。從工作需要及醫院發展出發,不斷引進先進的診療手段,緊跟學科的先進步伐。1992年率先開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挽救了大量冠心病患者的生命;隨後她又進行了“糖尿病的藥物治療臨牀療效分析”、“胰島素抵抗在心腦血管病中的觀察”、“不穩定心絞痛介入治療與肌鈣蛋白的關係”以及“如何提高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等臨牀研究,均取得了滿意的臨牀效果。由於馮國鵬工作勤奮,很快成爲全院的拔尖人才。1999年,馮國鵬先後去天津、北京等醫院進修學習,學成回來後創建了區醫院血液淨化室併兼主任至今。血液淨化室的建立,結束了全區多年來急、慢性腎衰及重度藥物中毒患者單純依靠藥物治療的舊模式。20年來,馮國鵬將區醫院血透室從只有2臺透析機發展到現在擁有20臺透析機、年透析病人達5000人次的血液透析中心,挽救了400餘例急性腎臟衰竭和各種中毒患者的生命,填補了全區醫療史上的空白。一個已經透析十幾年的病人感慨地說:“是馮大夫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2001年,醫院領導又將建立重症監護病房(ICU)的重任交給了馮國鵬,她憑藉自己積累的醫學經驗和敢爲人先的勇氣義無反顧地開始了艱辛的重症醫學救治生涯。爲了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識,馮國鵬利用一切業餘時間,如飢似渴地學習危重病學,及時捕捉國內外本學科發展的最新動向。在診治過程中遇到新問題,她沉着冷靜分析病情,尋找最佳有效的治療方案。多少個日日夜夜馮國鵬守在病房中搶救危重患者,上呼吸機、調整參數、調整藥量,無數個急難險重病人起死回生。2007年,區醫院引進CRT進行連續性血液濾過等血液淨化治療,經常上機24小時以上,計算調整治療量觀察病情。馮國鵬的工作量增加了,也更加辛苦了,但2千多例危重病人的獲救,90%以上的搶救成功率,就是她在ICU工作成績的寫照。在ICU工作的9年中,作爲科主任,馮國鵬處處以身作則,帶出了一支勇於奉獻、團結奮進的優秀團隊,用高超醫術兌現了爲生命負責的莊嚴承諾
2003年區醫院引進了大型血管造影機,並由馮國鵬主持建立了心血管介入中心。自從醫院成立導管室以後,馮國鵬的工作更加繁忙,9年來,區醫院介入中心共爲上千心臟病人進行了冠狀動脈造影及放支架、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包括很多高難度,複雜病變PCI,成功率100%,在同級醫院中名列前茅,填補了全區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的空白。
2009年底,區醫院決定成立心臟重症監護病房(CCU)。醫院內科中無論從資歷還是醫術上,籌建CCU病房的重任都責無旁貸地落到了馮國鵬肩上。她再次在全院乃至武清衛生界的注視的目光中,從容地完成了CCU的創立,很短的時間內建成了無論是病房環境還是儀器設備都堪稱全區一流的CCU病房。病房建立後,立即凸顯出它無可替代的使命,明顯的提高了武清區心血管疾病的診療水平。對於病人來講,更是看到了的二次生命的希望。每年C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從此得到了更加及時有效地治療。CCU建立以後,不論白天深夜,還是節假日,只要是有急診PCI的病人,她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醫院,迅速組織人員投入手術。用最短的時間打開病變血管,“時間就是心肌和生命”,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話。記得在一個寒冷的冬季,CCU連續收治了幾名年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是在深夜發病,在轉入我科的途中或入院後均發生了嚴重的心律失常伴阿斯綜合徵,如不緊急PCI治療,隨時會面臨死亡。接到值班醫生的電話,她在幾分鐘內趕到,指導搶救,在十幾次的電除顫後,仍反覆室速,血流動力學極不穩定,馮主任和醫護人員一起,帶着除顫器搶救藥物,組成了一個移動搶救室,連同病人一起一路護送到導管室,經過一次又一次生死較量,隨着閉塞血管的開通,病人生命保住了,一個個家庭的幸福留下了。連同事們都記不清有多少頻臨死亡的患者又能兒女繞膝,重返工作崗位。家屬們除了感激就是慶幸:多虧了馮主任,我們真幸運!
2010年,馮國鵬主任主持下,又一項惠及武清區衆多心力衰竭患者的科研項目《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管理對患者預後的影響》工作已經有序展開:建立了和完善了心衰門診,心衰網站論壇,開展基層醫師培訓,爲每位患者建立了心衰檔案,使得心力衰竭的疾病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降低患者的惡化再住院率,減少醫療費用,提高生活質量和存活率。經過兩年的辛勤耕耘,很多沒有得到過規範治療的病人,在住院後得到了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指導,按時複診,明顯感到了病情穩定,減少了住院次數,降低了經濟支出。
目前,馮國鵬主任同時擔任CCU、血透室、導管室多科領導工作。同時,每逢醫院有危重高風險病人,作爲專家組組長的她,必定是第一時間趕到,以她全面過硬的業務能力和責無旁貸的責任感組織搶救,廢寢忘食,日夜奮戰,使得院內衆多命懸一線的患者轉危爲安。
心繫患者碩果累累
對於病人來講,到武清區醫院就醫,就是要找到馮國鵬主任。因此不論是病房還是門診,她走到哪裏,都是人滿爲患。面對多年積累的和慕名而來的患者和她們的病情,她有驚人的記憶能力,能過目不忘,直接叫上名來,直接如數家珍地分析很久以前的檢查和治療過程,靠的是就忘我的工作熱情。在日常工作中,她細心的對待每一位病人,心裏裝着每一個病人,一個藥、一個參數、一個化驗值、一個檢查結果她都要過問。而對簡單的節假日,她經常記不清楚;對待病人她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經常力所能及的資助貧困患者,給予最經濟有效的治療。對於那些農村經濟條件差的患者,它更是想方設法爲病人減少住院費用;她很少說一些豪言壯語,對於病人的感激,馮主任總是笑笑:“不客氣”;對於家屬的請客吃飯甚至於紅包,她必定拒絕沒商量;有些來自農村的病人,實在不知道怎麼表達對馮主任的感激,就像對待鄉親一樣,從自家的地裏摘幾棵青菜,或是帶幾斤玉米麪,馮主任會高高興興的收下,就像對待老朋友一樣。
全心的付出,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患者的好評。慕名從區外甚至外省市找馮主任看病的人越來越多,從醫20幾年,她受到上百面錦旗和不計其數的感謝信,1999年馮國鵬捧到了武清區“成才杯”,2000年獲得了市級“技術創新明星”稱號並獲得“九五立功獎章”,2003年被評爲天津市“新長征突擊手”,2005年獲“武清區首屆十佳醫務工作者”稱號,2009年榮獲“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0年獲得市級勞動模範稱號,2011年獲得武清區十大傑出人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