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葉潤青同志先進事蹟
——靜海縣醫院主任醫師
葉潤青,男,出生於1957年2月14日,漢族,大學學歷,中共黨員,現任靜海縣醫院心血管醫學部部長、內一科主任。
三十三年如一日地努力工作,他牢固樹立以病人爲中心的服務宗旨,全心全意爲患者服務,他刻苦學習認真鑽研業務,不斷開展新的醫療技術項目,填補醫院的技術空白,爲我縣的醫療技術發展與提高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每天早晨是他第一個走進病房,每天晚上也是他最後一個離開病房,查房、研究病人、講課和病人講解病情及治療方案,查閱資料,就是他一天的全部。33年來他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假日,也沒有在家裏渡過一個春節,他把全部的熱情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中和患者的身上,每當有危重病人時他都是徹夜的守候在病人的牀前直到病人轉危爲安,正如許多病人家屬說的那樣“他在我們就感到心裏有底,病人有救。”經他搶救的生命垂危的病人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但每當看到迴天無力的病人逝去他會沉默好幾天,他對病人充滿了真摯的感情,凡是遇到生活和經濟上有困難的病人他總是伸出援助的手以解病人的燃眉之急,多少次他爲病人墊付醫藥費和手術費。在病人費用不足的情況下他常說的就是“先救人,費用不是問題,再不行還有我。”自從他從醫以來,不論夜間多晚,只要接到醫院的電話他都是風雨無阻立即趕往醫院,用最短的時間趕到病人面前實施救治。他在家裏也是這樣告訴他的家人,別的電話可以不接,只要是醫院的電話必須馬上接,他知道醫院的電話對他來說就是命令,從33年前的年輕住院醫生到現在鬢髮已白的科主任,他依然保持着對衛生事業的執着追求。
他創建危重症監護中心和冠心病監護中心,從無到有一切從零開始,規劃病房、購置設備、制定各項規章制度,當監護中心建好時他自己瘦了一圈,滿臉的憔悴也帶着滿臉的喜悅,對於才組建起來的科室,而且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索性他就住進了自己的辦公室,吃住在醫院,可以說是日夜工作在監護中心,隨時發現工作各個環節存在問題和安全隱患,並及時的修正和解決,這使我縣的重症醫學有了超前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危重症病人的搶救成功率。多少生命垂危的病人在這裏得到了救治,其中,一例烏頭鹼中毒的病人在20個小時之內經歷了36次除顫,最終轉危爲安,康復出院。這在我縣重症搶救病例中創造了先例,由此也證明了我院重症醫學日益走向成熟,形成了重症醫學的獨立體系。
2002年由他帶頭開始引進冠脈介入治療的新技術,當時有很多人表示懷疑,“我們醫院可以嗎?”,在院領導的堅定支持下,他說到:“爲了醫院技術的發展,爲了造福那些生命垂危的患者,我們一定要做好。”爲了踐行這句話,他又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這項新的技術發展中,對每一個病人他都認真研究,制定手術方案和預案,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他告訴自己的醫生,“我們所以這樣認真,因爲我們面對的是生命”。爲了保證這項技術得到更好的發展,他幾乎是導管室、監護室兩頭跑,爲了給年輕醫生創造平臺,他甘願自己承擔着風險和巨大的心理壓力,他有時累得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05年的除夕之夜,一個心梗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生命垂危,他隨即趕往醫院即刻安排搶救、手術、觀察治療整一夜病人轉危爲安。自從開展冠脈介入以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且手術併發症在全市最少,無死亡病歷。2010年手術例數在全市各醫院中我院排位第5名,並且一次通過了天津市衛生局冠脈介入治療第一批准入。幾年來他先後引進各項新技術20多項,填補了我縣醫療技術的空白。
他關心青年醫生的成長,爲每個醫生都制定了學習計劃,他大膽使用年輕醫生,使他們思想上放得開,沒有顧慮,工作上對他們精心指導,使他們的醫療技術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並在市、縣各項考覈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努力爲年輕醫生創造外出學習進修和參加國內外大型學術會議的機會,爲醫院建立了一支技術過硬的人才梯隊。目前由他培養的一批優秀年輕的醫生已經可以獨立主持重大搶救,獨立完成冠脈介入治療,永久起博器安裝等先進技術,其中大部分走上了科主任和學科帶頭人的崗位。同時他非常注重自身學習和知識更新,每天堅持看書學習,研究資料,瞭解前沿醫學理論知識,以此帶動科室醫療技術的發展。他在覈心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並獲縣科學技術進步獎、市級優秀論文獎。他做爲學科帶頭人帶領自己的團隊把心血管專業打造成了我縣醫療行業的重點學科,其中大部分技術項目達到了市級先進水平,爲此,他被推選爲天津市冠心病介入治療專家組成員。他善於團結他人,並在工作中嚴格要求,有先進的管理理念,把科室建設成了一個和諧向上、充滿着工作熱情、朝氣蓬勃的科室,並多次獲先進科室、優秀誠信科室、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他真誠熱情的對待工作和每一個病人,他是用“心”對待病人,不單是關心病情,同時他非常注重關心病人的心理和生活,凡是經他診療過的病人都對他充滿了信任,被他的真誠和熱情所感動。多年來他本人及他帶領的科室從未發生過一起醫療糾紛和投訴,得到了病人的讚揚和社會的認可。他廉潔行醫拒收病人及家屬的紅包和宴請。他是病人及家屬認可的好醫生,是同事信任的好主任,醫院放心的好專家。33年來他忠實履行自己做爲一名醫生的職責,依然奮戰在臨牀一線,他說過,“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生命價值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