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魏潔,女,41歲,1999年6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主任醫師職稱,現任安康醫院臨牀五科副主任。
魏潔同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願獻身精神醫療衛生事業,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爲動力,以醫生的天職爲己任,作風紮實,出色完成了各項醫療工作任務,在羣衆中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贏得良好的口碑。
俗話說“醫者仁心”,正是憑着這一顆仁心,魏潔同志放棄了閒適的大學教師的工作,懷着對精神病人的同情,攻讀了精神科的碩士研究生。在就讀研究生期間,在導師趙竹林教授的指導下,參與了內蒙古包頭市戒毒所從事藥物濫用防治(戒毒)研究工作,並主持了由內蒙古衛生廳、公安廳聯合組織實施的大型科研項目《冷火雞脫毒對海洛因成癮者心理和生理的影響》的研究工作。該研究初步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戒毒工作的新模式,填補了我國在冷火雞脫毒方面的空白。由於研究取得了鑑於在這方面的特殊業績,1999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予以頒發了政府表彰獎。
魏潔同志進入安康醫院工作後,認真執行醫療核心制度,開展疑難病歷討論,堅持每週查房制度,憑着一股不怕吃苦、謙虛好學的精神,在精神科臨牀的工作中迅速成長,成爲安康醫院的業務骨幹和和治療專家。每年診治患者1500多人次,治療好轉率100%,贏得了患者和家屬的讚譽。每年參與及指導精神科危重症搶救近百次,避免了多起醫療差錯和事故的發生。每年主持及參與400餘例司法鑑定,嚴格把關,公平公正,並做爲專家證人接受法院、檢察院的諮詢或出庭質證,爲維護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社會矛盾、伸張正義及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魏潔同志每天面對的是心智不全或有病的精神病人,他們是社會的弱勢羣體,爲大多數人所歧視,甚至被自己的家人所拋棄。但魏潔對他們始終滿懷慈悲之心,尊重、關愛他們。魏潔在患者心智喪失、行爲不能自控時也多次受到過攻擊,但當他們清醒或病情好轉時,往往對此懊悔不已,魏潔就積極的給病人做心理疏導,讓他們放下包袱,配合治療。精神分裂症病人甘某某,女,23歲,生活極爲被動,飲食、二便均需督促,一天中午護士發現其飯後嘔吐了少量胃內容物,報告了魏潔,病人無任何主訴,經過查體和腹平片檢查,沒有發現異常,便囑護士密切觀察。當時正值春節前,晚上同事聚餐時她還惦記着這個病人,聚餐結束後,她和另外一名同事又開車去了醫院,經過檢查和分析,確定患者患有腸梗阻,立即對症處理、開醫囑,直到夜裏12點多才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家。經過及時的救治,患者終於恢復了健康。
魏潔同志院內外的工作繁忙,但不論多忙,只要她在醫院裏,每天堅持兩次查房,從來沒有正點下過班,晚上都要等所有的病人都吃完飯後才下班回家,用她的話來說就是“所有的病人都吃完飯了我心裏才踏實。”有時患者由於精神症狀的影響不好好吃飯,魏潔同志就耐心的餵飯。她一心撲在工作上,由於工作繁忙,有時家裏的事務就交給丈夫,女兒二歲半時上幼兒園,從辦理入院手續到開學後的一個多月,老師從來沒有見過魏潔,有一天老師實在忍不住了,對前來接孩子的阿姨說“這個孩子是不是沒有媽呀,從來沒見過她媽媽。”魏潔知道後,心裏十分難受,特意從單位早下班一會去接孩子,去證明一下這孩子有媽。
面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魏潔同志堅持操守、堅決抵制不正之風,拒絕了多起辦假證明、假證件,拒絕吃請和紅包多次。對於真正需要幫助的困難羣衆,卻給予了無私的幫助,主動提醒他們辦理殘疾證、門診特殊病,主動向他們宣講國家的相關政策。在患者用藥方面,魏潔同志對藥品回扣、大處方深惡痛絕,她一直主張“用最少的藥最低的藥量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很多輾轉多處服用大量、多種藥物的患者經她減藥後奇蹟般的康復。
在完成繁重的臨牀工作同時,該同志還參加了多種社會工作。參加了天津市殘疾人等級評定、天津市醫保門特評定、天津市勞動局喪失勞動能力鑑定、監獄定期巡診等。每年參加河北區徵兵體檢心理評估工作,爲部隊輸送了大量的合格戰士,未發生因心理複檢不合格而被退兵的情況,受到了北京軍區的表揚。另外,被聘爲天津大學學生心理評估專家,負責天津大學學生精神疾病的休學和復學的鑑定,減少了因精神疾病而導致的自殺事件的發生。2007年起被河北區衛生局聘爲河北區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評價指導小組的專家,對河北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進行督導,使河北區社區重性精神病管理的工作走向正規。
該同志還積極參與繼續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每年在院內舉辦2-3次繼續教育培訓,主持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一項。主持完成了2項科研課題,經專家鑑定達國際先進水平,分獲2004年、2005年天津市公安局科技進步二等和三等獎。做爲第二完成人蔘與了武警部隊的一項科研,獲武警部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先後在國家級包括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8篇。
在該同志的帶領下,全科形成了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和團結向上的工作局面。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就有10人已晉升副主任醫師,有20人晉升爲主治醫師,有5名研究生取得學位,沒有發生一起醫療差錯和事故,沒有收取病人一次“紅包”,治癒好轉率90%,病案甲級率100%,收到錦旗40多面、感謝信10餘封。擁有了較爲完善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體系及病人診治體系,並且可以開展一些研究生教學工作。
鑑於該同志突出的貢獻,組織上先後授予其天津市公安局“津門女衛士”稱號、天津市政府“勞動模範”稱號及“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稱號。現被聘爲天津市司法精神病鑑定專家組組長、天津市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天津大學學生心理評估專家、天津市河北區徵兵工作體檢組心理負責人及河北區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評價指導小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