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丁建清,男,現年57歲,主任技師,該同志是一名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三十多年的正高級老防疫戰士,民主黨派人士,兼任九三河東區委委員,基層支社主任委員、區第十二、十三、十四屆政協委員、中國管理科學院特聘研究員、中國衛生聯盟特聘客座教授、中華現代中西醫雜誌、中華醫藥雜誌專家編輯委員會編委、職業與健康雜誌編委、在疾病預防控制領域恪盡職守,殫精竭慮,默默奉獻,爲津城人民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9.11白色粉末事件,不顧個人安危首當其衝與白色粉末接觸;第一個與首例SARS毒王樣品接觸,穿梭在全市各定點醫院採集和收集千餘份SARS患者樣品;抗震救災獨闖雪寶鼎,被災區人民譽爲飲水安全的保護神。該同志參加工作至今已在疾病預防控制戰線上耕耘了34年,30多年來他時刻以全心全意爲人民健康服務爲宗旨,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一方面努力學習鑽研疾病預防控制領域的相關防控知識、檢驗技能、現場突發事件現場應急處置等技能、另一方面以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經常深入到農村和基層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瞭解基層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或需求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一、刻苦學習,勤於創新
該同志從參加工作開始,就一直在疾病預防控制領域第一線工作,從八十年代初期開始,他經常深入基層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感悟到作爲一個防疫戰線的戰士肩負保護人民健康與生命財產的重任,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個業務熟練,防疫工作責任在先的疾控工作者。根據多年的基層現場工作經驗和自己的不斷創新,在國內首先發現了霍亂弧菌VBO82型被國家醫學細菌保藏中心收入。八十年代初期,該同志緊跟國內外預防醫學研究領域的前沿科學,在國內首先開展了空腸彎曲菌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爲了完成此項工作,吃住在防疫站半年之多,由於長期與紫外接觸每天眼睛紅腫堅持工作,由於迎難而上,執着追求的精神,獲得了國家科技成果第一完成人證書,同時獲得了天津市醫藥衛生系統科技進步獎。八十年代中後期,我國弓形體病在多省市發生流行造成患者眼睛失明、產婦流產、精神病患者增多,鑑於此情況國家科委提出了開展此項工作的調查,受相關部門的委託,該同志擔任了北方地區的課題負責人,由於需要大量的羊紅細胞製備檢測試劑,該同志自己養羊取血,起早攤黑,忘我工作,親自吃住在農村達7月有餘採集各類動物血清樣本5000餘份,人血樣本3000餘份,有時爲了完成任務一天要跑幾十里路來回穿梭在農村。就因爲不怕辛苦忘我的工作,出色的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獲得了廣西科技進步獎,天津市第一課題完成人。九十年代中期,天津市薊縣發生了一起大型的不明原因傳染性疾病,該同志下基層後與百姓家吃住在一起長達一年之久瞭解疫情,大量的調查數據證實了恙蟲病在北方地區的存在改寫了我國一直認爲恙蟲病只有在長江以南纔有的疾病。該研究獲得了天津市科技進步獎。出血熱疫情對人民的健康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威脅,2001年承擔了出血熱病原的分離工作,此工作的關鍵點是必須獲得大量的新鮮鼠類樣本,該同志親自攜帶各類採集工具在天津市的多個縣設立監測點,每天堅持晚上六點到田間地頭、百姓居住區、工礦企業等地方下鼠夾,晚上不睡覺在監測點蹲守,一旦發現有被捕獲的鼠類當即在現場開展鼠類解刨,堅持了整整九個月,以不怕苦累的精神終於得到了回報,在天津市首先分離出了腎綜合徵出血熱的病原,此工作經專家評審被天津市科委認定爲科技成果。2009年中心成立了分子生物學研究室,在沒有任何條件的情況下,該同志白手起家爲了開展工作沒有核酸擴增儀從各部門借用多臺恆溫水浴箱開展工作,有時一個實驗需要在多臺恆溫水浴箱連續工作18小時來回穿梭進行,由於該同志對工作的熱誠、執着,利用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中心分子生物學的籌建工作,並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在完成PCR檢測的基礎上開展了分子雜交技術、染色體圖譜技術、轉印技術、分子克隆技術等多項研究工作,也是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的創始人。
二、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該同志最難能可貴的敬業觀,就是堅定不移地把天津市民的健康爲自己的行動準則,表現出始終如一地敬業精神和不怨其煩地服務精神。30多年來他甘願負重,很多時候的工作負荷超越了自身的生理限制。2003年在抗擊“非典”的艱難歷程中作爲一名直接參與抗非一線的預防醫學工作者,受中心領導的安排專門負責天津市SARS病人樣品的採集工作,任務承擔意味着艱辛和危險。他清楚地知道他的工作來自二個方面的危險,下定點醫院有被“非典”感染的可能,每天直接與“非典”患者樣品接觸稍有意外隨時有被“非典”感染的可能。工作的特殊性在某種程度上可能要比在隔離區危險性更大,到抗非前沿是他的天職。在採集樣品的50多個日日夜夜往返於海河醫院、武警醫院、傳染病醫院、肺科醫院等幾十次,在最關鍵的時期有時一天要往返數次。炎熱的夏季,身穿不透氣的隔離衣渾身溼透,緊張時吃飯時間都沒有,幾家醫院來回跑。五月下旬某一天,接到海河醫院聯合辦公室電話,要求他與總醫院護士長一同進入“非典”患者病房採樣。進入病區後的第一感覺是沉重的三層隔離衣,悶熱的病房環境,大汗淋漓喘氣都困難,但爲了得到樣品儘快爲住院患者作出檢測結果,爲患者早日康復提供技術依據,進入病區不懼危險,值面“非典”值得。他的所作在多家醫院建立起了防病中心人的好形象。從4月19日出現首例病人的二個月時間沒有公休假和節假日,默默無聞,忠實履行着自己的神聖使命,早已忘卻時間概念,那裏有任務就去那,隨時有任務隨時走,忘我工作不計時間非典期間已是常事,在公衆健康受到威脅時就是這樣以職爲榮,天職所爲,在國家有難之時理應挺身而出爲國分憂。
在2008年的抗震救災中該同志在四川地震災區的二十天的時間裏,深入地震災區,以忘我的工作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救災工作中,帶領小分隊員穿越陡峭山路、途徑雪路、隨時可能出現的泥石流、飛石等,通過海拔5000多米的雪寶鼎,解決了地方政府十分困惑的疑難問題,爲災民飲水安全提供了技術保障,贏得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讚揚。爲了把衛生防疫工作落實到每村每戶,克服困難身背宣傳材料,消殺藥械等,在炎熱的天氣裏,穿越倒塌的牆院,爬山穿寨,汗流浹背堅持工作,保證災區的防疫工作不留死角,用工作的熱情和對災區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爬山穿寨不示弱,承擔最艱苦的工作。他沒有一個懼怕,因爲心中的唯一信念就是爲了災民,他帶領的一支團結、無私、互助的具有團隊精神的防疫隊員,以出色的成績得到當地政府和災民的高度讚揚,譽爲務實、精幹的防疫隊。2009年甲流防控工作中,該同志有5個多月時間沒有休息過一天,白天黑夜連軸轉,到海河醫院直面患者採樣、流調30餘起;學校聚集性甲流疫情暴發處置和採樣監測20餘起;指導協助區縣疾控機構開展甲流疫情處置和採樣50餘起。超負荷的處置甲流疫情外,還肩負着本市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工作20多起;成了50多起密切接觸者追蹤調查;在機場、港口追查堵截載有甲流密接的航班30多架次。從5月9日開始,不管白天和夜間只要有甲流疫情隨叫隨到,有時一晚要來單位多次,期間共收採樣品1050份,在重症甲流防控中,採集、覈實送檢重症甲流患者樣品726份;分期分批對全市醫療機構350餘人次進行了病毒性樣品採集技術集體培訓;下基層30餘次對醫院醫務人員和疾控人員現場手把手開展采樣培訓;從首例甲流疑似患者採樣開始親自下海河、一中心等多家醫院及聚集性病例暴發的學校40餘次,直面患者採集疑似甲流和密接樣品380餘份。50多少個日日夜夜,與實驗檢測人員一起共同研究檢測方案,對陽性患者進行判斷論證等;本市首例甲流患者及首例重症患者確診後先後6次將確診患者樣品及檢測結果及時送中國CDC複覈確認。根據甲流防控的需要由市局科教處委託該同志等幾人對本市13家醫院進行甲流檢測技術和生物安全的評估論證,連夜撰寫評估報告遞交到了局領導手中;在甲流防控期間根據疫情處置工作實際需要撰寫了20餘萬字的天津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技術方案,爲我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規範處置甲流疫情及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奠定了技術依據。應對公共衛生的各類突發事件時,該同志衝鋒在前除了進入現場採集樣品、掌握檢測的技術信息外,還要對各類樣品進行實驗檢測和分析。一宗突發事件的出現,該同志積極應對,忘我工作,連續奮戰,尤其是在處理食物中毒事件中,爲了得到正確、可靠的檢測結果,每當接到樣品後都要連續奮戰幾天幾夜,不計時間、不計報酬,無條件的投入到事件的處理工作中。節假日、公休日、晚上是突發事件高發的一大特點,該同志已基本忘卻節假日、公休日概念,尤其是經常在人們熟睡進入夢香時電話鈴聲響起傳來領導指示,要求立即去現場採樣進行實驗檢測,但是該同志毫無怨言,不求索取,全身心的投入到事件當中,以最快的速度,精湛的技術向領導交上了滿意的答卷。該同志始終以疾病預防控制事業爲己任,顧大家,舍小家,不辜負領導的期望,在公衆健康受到威脅時就是這樣以職爲榮,天職所爲,奉獻爲榮,選擇無悔。
該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地爲津城市民健康事業、爲他所熱愛的疾病預防控制事業奉獻着,用紮紮實實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動人心絃的愛與奉獻之歌。多年來他時刻以全心全意爲民健康服務爲宗旨,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得到了社會和羣衆的一致肯定,先後獲得了多項殊榮:1984年被天津市衛生局命名爲天津市醫德高尚好青年,同年被共青團天津市委授予天津市青年新長征突擊手;1992年被天津市衛生局授予衛生系統防火安全先進個人;2003年在抗擊非典中由於成績突出,被天津市總工會授予天津市十五立功先進個人;九三學社天津市防治非典先進個人;河東區政府、政協等授予抗擊非典先進個人;2005年被九三學社中央授予九三學社中央先進個人;2008年在抗震救災中由於在災區表現突出,被天津市衛生局授予天津市衛生行業支援四川抗震救災先進個人;九三學社天津市先進個人;河東區政府等部門授予抗震救災勇士稱號;2009年被評爲天津市河東區優秀政協委員;2009年在防治甲流的工作中由於成績突出在2010年度被授予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該同志刻苦學習勇於實踐,努力創新,在疾病預防控制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發表在國家級核心刊物論文40餘篇,地方性刊物學術論文10餘篇。承擔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天津市重大科技支撐項目1項,主持承擔了5項是市醫藥衛生和市科委科研項目,參與了多項市醫藥衛生科技項目,獲得多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及天津市科委科技成果認定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