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陳克俊,男,58歲,中共黨員。天津醫院手顯微外科二病區主任醫師,行政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陳克俊主任主持手顯微外科二病區醫、教、研工作14年。經臨牀近40年來不懈努力和艱苦奮鬥,將全部心血傾注在醫學事業中,使他在手顯微外科專業有着很深造詣並做出了突出貢獻。他開展的“皮瓣、肌皮瓣修復小腿及足部軟組織缺損伴骨髓炎”課題,獲得了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第一作者)。多年來他成功地主刀或指導完成了大量嚴重複雜四肢血管損傷、周圍神經損傷及手外傷的修復,疑難的斷肢(指)再植,拇與手指(足趾移植)再造,採用多種帶血管的皮瓣、肌皮瓣、肌瓣或骨轉移或移植修復手及四肢皮膚軟組織缺損或骨缺損。對手外科專業常見的神經卡壓綜合徵,手部感染、腫瘤、疾病、先天性畸形的診治及手外傷後畸形的矯正及功能重建均有獨到的見解及較深的造詣。
在國家級雜誌及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參編出版了7部著作;其中包括;臨牀骨科學(顯微外科篇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現代骨傷科學(副主編--天津科技出版社)及臨牀外科學(天津科技出版社)等著作。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及市科技成果獎3項,市衛生局級科技成果獎4項,市新技術(空白)引進6項。
多年來從事對全國高級骨科醫師進修班的授課及帶教並多次獲得優秀教師獎。
一、勤奮努力、刻苦專研,勇攀高峯
陳克俊主任1972年畢業於天津衛校,從一名中專生至1993年及1999年分別破格晉升爲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並被中醫藥大學聘爲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這其中凝聚着他多年來的刻苦專研,付出的艱辛和汗水及取得的顯著成果。在臨牀醫療服務中,他熱愛患者及本職工作,並堅信作爲一名醫生沒有高超的醫療技術,要想得到患者的信任並做到很好地爲患者服務就是一句空話。爲了不斷充實自己、更新知識,多年來他始終如一地克苦專研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術,在臨牀一線的臨牀診療工作中踏踏實實、兢兢業業、淡薄名利,傾盡了心血,經近40年的不懈努力和奮鬥使他在專業領域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得到了同行及患者的廣泛讚揚及認可。
手顯微外科是骨科領域中的重點學科,其特點是絕大多數疑難手術需在顯微鏡下放大幾倍或十幾倍下,對微小血管及神經進行精確吻合,其難度和精確度對術者的要求很高,手術常常進行的及其艱辛,長時間的手術對術者的體力和意志及職業道德也是嚴峻的挑戰。早年他刻苦學習的精神,一絲不苟及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受到了全國著名老專家孔令震、費起禮、高廣偉的賞識,1980年即被定到手外科,從此確立了這一富有挑戰性專業。他在名師的指導下,早期利用各種機會,經歷了無數次在顯微鏡下進行動物(兔或鼠)及廢棄離體肢(指)體進行微小血管、神經的吻合,肢、指體解剖及各種手術訓練,結合大量的臨牀實踐,很快承擔起主刀實施斷指、斷肢再植及各種較複雜手外傷修復手術,逐漸成爲了本專業的業務骨幹。隨着成功經驗的積累,他進一步挑戰複雜疑難斷指、斷肢再植病例;其中手指末節斷指再植(獲填補天津市空白新技術引進項目),拇指撕脫性斷指再植(在中華顯微外科雜誌發表論文),另有更多疑難複雜的多指離斷,斷掌、斷腕及肢體(部分)毀損性離斷等被一一成功再植。
一次一名來自東北的拇指絞傷性完全性斷指患者,經當地醫院簡單處理後慕名來本院急診要求再植,當時已傷後15小時(再植的手術的最高時限爲8-12小時)。當時可見離斷拇指殘端已被短縮縫合,離體部分指體已乾癟。見到患者長途跋涉來津的疲憊、痛苦及渴望來到大醫院他的斷指即可被重新再植的神情,陳克俊主任不忍心說出“因拇指殘端已被短縮縫合處理並以已超過時限不能再植”,當時他決定冒着風險試行再植,即便不成功也要盡最大努力滿足患者的要求及願望。經過一夜全神貫注,一絲不苟,分秒必爭地進行的手術。經重新清創,骨的內固定,縫合肌腱,吻合神經及動靜脈血管等,憑着精湛的技術和艱苦的努力終於使離斷手指成活。術後患者感激萬分並拿出酬金,被陳主任婉言謝絕了。患者動情地說;“來院時實際已傷後近30小時,怕說出實際時限大夫不給接。大醫院水平就是高,我來天津醫院對了,是陳主任給了我一個新的拇指,避免了手的終身殘疾,遇上了天津醫院這樣的好大夫真是我的幸運,今生今世我們全家都不會忘陳主任的恩德。
早年的艱辛付出及刻苦專研努力以及在臨牀上不斷取得的業績,得到了醫院領導、同行及患者的廣泛認可及讚揚,爲此早在1979年(25歲)即經院及市衛生局團委推薦爲第六屆天津市青年聯合會委員(天津市各界優秀青年的代表),後歷任第七、八、九屆市青聯常委及第七屆全國青聯委員(20餘年),1983年被市衛生局表彰“局級先進工作者”。
陳克俊主任幾十年來如一日,默默地奉獻,勤奮努力、刻苦專研不懈地追求探索並不斷地挑戰自我,向國內、外先進技術水平學習、攀登。他從不滿足現狀,面對近年來工傷、車禍等高能量損傷的增多,除上肢外,下肢軟組織缺損、骨外露伴感染等患者診治的需求在增加。如何利用顯微外科技術,採用帶血管的皮瓣、肌皮瓣、肌瓣或骨的轉移或移植,修復這類疑難複雜病例是他面臨的新的挑戰。此類患者的治療在骨科臨牀非常棘手,大多患者經歷了在本院、本市或國內多家醫院的多次手術,經歷了長期換藥,有的患者面臨截肢。患者肢體骨外露伴感染,創面不癒合的病程常常少則3-5個月,多則20餘年。患者因經歷了反覆手術及長期換藥,肢體無功能及已花銷了鉅額醫療費用和準備再手術待花的醫療費用,大多負擔沉重患者的情緒一般很差,部分經歷了醫療不當的患者更是情緒失控,對接手準備給他診治醫生期望值及要求常常很高。
採用帶血管的皮瓣、肌皮瓣、肌瓣或骨的轉移或移植手術爲“拆了東牆,補西牆”,所以手術只能成功。一旦手術失敗,若無補救措施,有可能面臨連同轉移了的組織及肢體一起截除的風險。面對患者的痛苦和求治的渴望,儘管治療棘手,責任及風險巨大,手術耗時費力且無任何報酬。但作爲一名共產黨員,醫生的責任感和義務感,促使陳克俊主任勇敢地擔當起了治療重任。因每個病人的損傷部位、創面缺損面積、深度、組織缺損類型及創面周圍條件、感染程度均有不同。術前他認真分析、設計,選擇最佳的一次性手術修復治癒的方案。經過多年來艱辛努力,他開創性地對大量四肢軟組織缺損、骨外露伴感染等高難度、高風險病例成功地進行了修復,而其中進行的每一例手術都浸透着他的聰明才智及巨大的艱辛和汗水。
一位因車禍外傷所致,陳舊性小腿脛骨大段缺損腓骨多段骨折畸形癒合伴小腿內側大面積貼骨瘢痕患者,經輾轉全國多家大醫院診治均勸其截肢,後來我院求診。陳克俊主任爲其設計了周密方案,親自爲其實施了小腿大面積貼骨瘢痕切除,腓骨移植於缺損的脛骨,並切取了胸背部32X12公分的背闊肌肌皮瓣,遊離移植修復了小腿瘢痕切除後的皮膚缺損。手術歷時了近9個小時,手術終於獲得了成功。儘管術後感到極度疲勞,頭暈目眩,腰及頸部痠痛等身體不適,但手術成功帶來的喜悅和興奮大大抵消了因極度疲憊帶來的不適。爲了術後密切觀察病人及移植後的肌皮瓣血液循環,以便發現異常及時處理,他放棄了回家休息,堅持夜間陪伴並觀察着病人。手術後3小時(夜間10點鐘)左右時出現了動脈危象(動脈無供血),經在病房解痙等多種處理未緩解,於是再次返回手術室進行探查。術中發現由於早期肢體曾被大面積碾壓,導致血管自小腿上段致大腿中段廣泛痙攣伴血管吻合口栓塞。經切斷吻合口並解痙處理,吻合後血管仍廣泛頑固性痙攣。此時手術已進行致後半夜三、四點鐘,極度疲勞伴噁心等不適襲來,一旦手術失敗,意味着小腿自膝下截肢同時也失去了自胸背部切去後移植了的大面積背闊肌肌皮瓣,此時面臨着對醫生的意志和責任心的考驗,病人的痛苦和醫生的巨大壓力支持着必須堅持手術,而且只能成功。於是陳主任果斷地切除了長約20公分的頑固性痙攣段血管,切取對側肢體同等長度的大隱靜脈對缺損的動脈進行移植修復,又是一個連續8-9個小時的手術,但終於成功了,肌皮瓣成活了肢體保住了,移植的腓骨也在3-4月後與脛骨堅強地癒合。年輕的小夥子露出了笑容,向未來的人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患者及家屬感激萬分,治療期間幾次拿出錢來表示感激之情,均被陳主任婉言謝絕。爲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情,患者家屬送來了感謝信及錦旗。陳主任向他們表示這麼疑難的手術,儘管辛苦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手術的成功我和你一樣高興,這是我當醫生的職責和義務,患者的康復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欣慰。此時,陳主任深感作爲一名醫生的自豪及治病救人的終身重任,這激勵了他更加不斷地攀向高峯。
經多年的刻苦專研努力探索,成功地實施了多例足趾移植再造拇與手指,實施了大量各種帶血管的皮瓣、肌皮瓣、肌瓣或骨的轉移或移植修復手及四肢皮膚軟組織缺損或骨缺損,及背闊肌皮瓣轉移重建肱二頭肌及三角肌等疑難複雜手術。挽救保全了患者的肢體並使其恢復了滿意的外觀和功能。經陳主任手術治療的四肢軟組織缺損骨外露伴感染的患者,一般均經一次性清創,皮瓣、肌皮瓣、肌瓣或骨的轉移或移植手術修復,多月或多年未癒合傷口可在術後2-4周獲得完全癒合,成功率高達97%以上。爲此,他的“應用皮瓣肌皮瓣修復小腿及足部軟組織缺損伴骨髓炎”臨牀研究課題,於2008年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作者),並分別在“中華顯微外科雜誌,中華骨科雜誌,中華創傷骨科雜誌及全國專業學術會發表論文6篇。
二、淡薄名利,甘爲人梯,培養年期醫生
陳克俊主任全面主持手顯微外科二病區醫、教、研工作。由於病區醫生少,急診病人量大且大多治療複雜。面對每天大量患者的診療工作,他經常在遇有疑難或風險大的手術都加班加點親自上臺手術且從不計較名利及個人得失。早期他曾多年每三天一個24小時值班,連續急診手術,轉天下夜班後繼續上病房連臺手術至下午1-2點鐘是常事。作爲主任無論在節假日還是夜間,被急請來本院或外院爲本病區、本院兄弟科室及外院進行急會診手術的病例舉不勝舉。多年來他默默無聞,無私,全身心地奉獻着自己。他的認真刻苦精神,豐富的臨牀經驗,高超的診治水平和對待病人一絲不苟的態度得到了廣大同行及患者的廣泛讚揚及認可。
作爲病區主任多年來他以身作則,引導鼓勵年輕大夫看書,瞭解緊跟國、內外本專業動態,不斷充實着他自己和大家的專業理論知識。作爲主任他指導了本病區全部論文、科研及新技術引進項目。在臨牀診治工作中,通過大量親自上臺指導手術,帶教了病區內的各級醫生。他從不保守,常常是手把手地教,將自己多年來掌握的專業知識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本病區各級醫生,加快了他們專業能力不斷提高,使本病區較年輕的醫生分別按部就班地晉升了正副高級職稱或主治醫生,如今病區已形成了良好的專業梯隊,爲以後的專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作爲碩士研究生導師,在百忙的臨牀工作中,他抽出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已培養並畢業了五名研究生。多年來他以身作則、誠心待人,不爲名利,甘爲人梯,用自己的真心凝聚了全科人的心,爲科室營造了寬鬆和諧能幹事的環境,儘管本專業工作量大,較苦累且待遇較差,但大家團結一致,盡心盡力,較好地完成了各項臨牀任務。
三、心繫患者,嚴把醫療質量關,爭先創優
多年來陳主任充分利用查房,術前討論和疑難病例討論的時間帶領大家爲患者仔細檢查分析病情,根據病人具體病情從多種手術治療方案中選擇最佳和治療效果最好方案並充分估計可能出現的問題及預後,不厭其煩地與病人溝通以使患者充分理解與配合,因此,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及預後效果。在日常查房及術前討論中偶遇個別診治欠理想的病例,及時以專題討論形式,帶領大家查找原因,糾正欠缺並詳細制定下一步補救方案,及時處理,早期即防止了醫療糾紛和事故的發生。多年來陳主任心繫患者,嚴把醫療質量關,儘管長期面對大量患者的診療,從未出現過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爲此曾經醫院檢查了連續五年的醫療安全記錄證實並授予了“科室及個人醫療安全獎”。
近年來醫院新領導班子加大管理力度,配合市及衛生局“創先爭優上水平活動“,院領導將臨牀患者收治指標每年以15%的力度提升,並嚴格了各職能部門對臨牀科室的管理及考覈。手顯微二病區陳主任以身作則,帶領病區全體醫護人員共同努力,克服醫師少、任務重,工作量大,醫療環境較差等等困難,很好地完成了(部分指標超額完成)醫院制定的各項醫、教、研及科室管理指標,得到了全院同行的廣泛認可及讚揚,經院各職能部門及全院各科室廣泛評分考覈爲優秀,爲此幾年來連續得到了院領導的精神及物質嘉獎。
他所在的科室曾獲得衛生部級先進科室,1983年陳克俊主任曾獲天津市衛生局級先進工作者,1990年及1991年在全國青聯及市青聯開展的爲“七五”出成果、作貢獻評比活動中被評爲“先進個人”。1994年獲天津市青年聯合會“八五”建功立業優秀個人。在本院連續多年獲得天津醫院優秀中共黨員,先進個人及誠信標兵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