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周靜敏,1956年4月出生,1982年畢業於天津醫學院醫療系。現任天津市胸科醫院胸內三科主任,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天津呼吸學會委常、天津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2002年被評爲天津市衛生局三八紅旗手、2003年榮獲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2007年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10年3月榮獲天津市“十行百傑”百名傑出女性之一。2010年1月榮獲天津市第一屆人民滿意的“好醫生”稱號。天津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
一、愛崗敬業甘於奉獻
周靜敏同志,具有崇高的敬業精神。從醫30年來,她一直勤勤懇懇工作在臨牀一線。無論身處什麼職務都是踏實肯幹。工作中從不考慮個人利益,向來以事業爲重。認真對待每一位病人,只要病人有情況,不論什麼時間她都會毅然地投入到醫療中。不管工作有多忙,她總能耐心地接待病人和家屬,細心解答他們的問題。帶領醫護人員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醫療環境。
30年來參與救治了不計其數的病人,她膽大心細,敢於承擔風險。一位急性肺梗塞的病人,由於病情危重傍晚轉入病房,在溶栓中突發大咯血,面對病人一口口咯出的鮮血和不穩定的血壓,醫護人員焦急的目光都轉向了周主任。如果立即給予拮抗藥物,非但前功盡棄,而且還會加重血栓造成死亡;怎麼辦?!在這緊要關頭,她鎮定自若,憑藉紮實的臨牀藥理知識,分析病人使用的是快速纖溶酶原激活劑,起效快,作用強,但半衰期短,依據目前的用藥量,應該經過20-30分鐘,作用就會減弱。在這段時間內,先對症處理,密切觀察,如果無效,再用拮抗劑治療,同時通知血庫備血,隨時調用。周主任帶領醫護人員始終盯在病人的牀旁,一邊指揮搶救,一邊安撫緊張的病人和焦躁的家屬。10分、15分、20分,時間像是凝固了一樣緩慢地的爬行,25分,咯血逐漸減輕,憋氣的症狀消失,病人的生命保住了。所有在場的人都鬆了一口氣。事後周主任對大家講“情況越是危急,作爲醫生越要保持冷靜,有清醒的頭腦,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這也是對意志的考驗和歷練。”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它獻給了事業時,愧對的只有自己和家人了,但她義無反顧,從不後悔。2003年面對SARS的爆發,形勢嚴峻,她不顧年逾8旬體弱多病的老父和尚在中學讀書的孩子,主動請纓進入紅區,擔任海河醫院二病區的主任。當時,正是疾病肆虐的高峯期,新發病例增加,醫護人員的感染也不斷增加,我院的一名護士也感染了SARS病毒,並且病情急速進展,連續幾天高燒40度,呼吸困難,心率降至38-42次/分,雙肺大面積陰影。當時那名護士已經絕望了,家屬急得不知所措,那幾天從領導到全院職工的心都緊緊的系在了海河醫院。身在一線的周主任更是心急如焚,立即連夜與病房醫師聯繫,調整治療方案。誰都知道在急性期SARS病毒傳染性最強,與患者多接觸一分鐘,就多一分被感染危險。但周主任沒有考慮到自己,每天查房專看重病人,與她聊天,鼓勵她戰勝病魔,親自爲她送水熱飯,甚至倒尿。在她的帶動下全隊的醫務人員竭盡全力將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病房內其他的病人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療。她的身先士卒精神,受到大家好評。她雖不是共產黨員,但她在抗擊非典鬥爭中的所作所爲,讓所有不熟悉她的人都認爲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她的帶領下其所在科室的絕大多數醫護人員都分批進入了紅區,在抗擊SARS的戰爭沒有人退縮,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二、仁愛之心創造和諧
“儘管目前醫療環境不夠理想,仍然要以平常之心對待病人,努力改善醫患關係。作醫生首先要有仁愛之心、更要有奉獻精神,你努力了病人會看得到。”周主任是這麼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她經常強調要尊重理解患者,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她的科室以治療胸部腫瘤爲主,有些是外院轉來的病人,大多病情危重,家屬多數採取保密的做法,病人對病況不知情,造成病人的心理波動,怨氣很大,極容易出現醫患關係緊張。面對病人的煩躁和不理解,周主任一邊耐心地做好解釋工作,一邊根據自己的臨牀經驗,快速調整治療方案,力爭使病人在短期內緩解症狀。隨時教給家屬應該如何配合治療和生活護理。贏得了病人和家屬信任。當病人出院時,醫患常互留電話,便於溝通,解除了患者及家屬的後顧之憂。患者和家屬常激動地稱她爲:“咱們的貼心人”,不僅爲患者解決身體上的痛苦,更爲他們帶來心靈上的撫慰。
醫療糾紛是當前的熱點和焦點,處理非常困難。她要求大家在工作中首先要眼睛向內,從自身做起,小心翼翼,減少意外。但當問題出現時,要敢於面對,要換位思考,站在患者、家屬的角度想想。一位晚期腫瘤的病人,院內突發大咯血窒息,周主任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參加搶救,面對猝然逝去的親人,家屬不能理解情緒失控。面對激動的家屬,周主任耐心傾聽他們的發泄,適時地解釋病情,最終使家屬明白理解了疾病變化,消除了疑問。當週主任瞭解到家屬經濟困難時,主動拿出自己的1000元錢表示安慰,使他們深受感動,事後特意送來一面錦旗表示感謝。
在醫療中,我科收治了很多其他醫院轉來的疑難或危重病人,明知道這可能給自己帶來許多麻煩,但在周主任帶領下大家克服了畏難情緒,能處處爲病人着想,竭盡全力努力救治病人,儘量給病人一個滿意的結果。同時盡力減輕病人的負擔,她經常對醫生們講,要搞清楚診斷;對所用的藥物必須爛熟於心。治療原則:一是藥物用的對;二是便宜的能解決問題不用貴的;三是方法簡便:能口服的藥物不用注射,能注射的藥物不輸液。同時樹立良好的科室風氣,團結協作,樂於助人。對所有的病人一視同仁,盡所能幫助病人。不吃請收禮,不借醫療之便謀取私利。
三、不斷學習鑄就堅實專業實力
當她的胸內三科成爲肺癌爲主的專業化病區之初,面對新的科室、新的病種,以超常的精力,帶領科室同仁,學習和掌握了肺癌的相關理論和知識,關注本專業國內外醫學動態,規範肺癌的治療。幾年來她主持完成了局級課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肺癌診斷及轉移中的指示作用》;《支氣管內膜亞甲藍染色》填補了天津市空白。發表《CEA、CYFRA21-1、NSE聯合檢測在周圍型肺癌中的診斷價值》、《MVP聯合VM26治療肺腺癌腦轉移的臨牀觀察》、《活血化淤治療結核胸膜炎胸膜肥厚臨牀觀察》、《肺癌患者血清細胞生長因子及受體聯合檢測的臨牀意義》等多篇學術論文。
作爲科室帶頭人,她深知科室整體的水平代表科室的發展能力,只有不斷的創新,纔能有發展。她不定期購買專業書籍,每週定期組織學習,進行疑難病例討論,示教下級醫生臨牀診療技術的操作,培養他們建立臨牀思維模式,帶領大家申請科研課題,培養大家的科研意識。對年輕的醫護人員周主任能坦誠地指出不足,教會方法,讓人感覺不到壓力,而能體會到關懷。在她的精心努力下,打造出一個團結奮進,充滿活力的團隊,科室整體業務水平不斷提高,其高尚的育人精神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稱讚。
周靜敏是一位愛崗敬業、廉潔從醫、善解人意的醫生,有着樸實低調、平易近人的作風,深得病人的信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以她崇高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默默的奉獻着,把全部的愛投入到了醫療事業中,爲人們展現了一位當今醫務工作者的博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