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佟小光,男,43歲,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博士後,主任醫師,神經外科十五病區科主任,中國神經外科學醫師學會專家委員,天津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碩士生導師,中華神經外科雜誌通訊編輯,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誌編委。2006年獲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9年獲“天津市勞動模範”稱號,2011年被評爲“天津市衛生局系統優秀共產黨員”。醫德高尚,技術紮實,治學嚴謹,無私奉獻。
佟小光長期從事腦血管病的外科治療及顱底顯微外科的臨牀治療工作,包括顱內和顱外動脈重度狹窄的支架成形術,血管搭橋手術,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和動靜脈瘻的介入栓塞和各種疑難顱內、顱底腫瘤顯微神經外科手術等。作爲一名科室主任,學術帶頭人,他勇於創新,敢於承擔風險,注重發展新技術,善於把顱底外科技術和神經介入技術結合,治療各種疑難病例,如巨大顱底腫瘤、複雜的顱內動脈瘤等。2011年,佟小光完成了多例後循環的搭橋手術,其中包括技術難度高且非常複雜的頸外動脈—橈動脈—大腦後動脈吻合術、天津市首例頜內動脈-橈動脈-大腦中動脈高流量搭橋孤立術治療巨大頸內動脈末端動脈瘤,迄今爲止共完成各種類型腦血管搭橋手術230餘例,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
在臨牀教學工作中,佟小光獨具匠心,一切以實用爲主,主要圍繞手術技巧和經驗,用圖片和剪輯手術錄像說明問題,重點突出,使學生們受益匪淺。佟小光每週六都會在解剖實驗室進行顯微神經外科解剖講座,這一講就是三年,三年的時間風雨無阻,從寥寥幾個人,到目前吸引了大批院內外同行,他講課的錄像帶在業內人士中大量流傳,他的先進理念和精湛嚴謹的治療態度,引領着神經外科青年醫師的成長
在臨牀工作中,除了技術紮實,還需要做好心理輔導。臨牀上常常會遇到着急緊張的病人和家屬,這些病人和家屬由於缺乏一定的醫學知識,比較容易產生各種誤解,而有些醫務人員對這種情況的理解和認識也不足,因此在臨牀中可能會產生各種矛盾,佟小光倡導體諒患者及家屬對醫學知識的缺乏,詳細地爲他們講解,體諒患者及家屬對患病的焦慮和着急,耐心地開導他們,使他們既要理解所患疾病本身存在的危險,又要使他們懂得只有依靠科學才能治療疾病,從而達到醫生和患者及家屬共渡難關的目的。
作爲一名臨牀醫生,佟小光把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臨牀工作中,經常加班,既要做大量的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又要到手術室進行各種開顱手術,還要每日往返各個病區進行會診,還要主持解剖實驗室的科研工作。作爲中共黨員,佟小光在工作中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
在他的帶領下,十五病區醫療服務工作無論是在醫療指標的完成還是在業務收入上,皆名列前茅。他們的醫療服務工作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高度認可,自2010年10月病房開診以來,科室收到患者送來的錦旗78面、表揚信11封,退回紅包8萬1千元。曾有一名患者爲了感謝佟小光挽救病人的生命,送紅包1萬元,被佟小光婉言謝絕,患者無法表達感激之情,爲此一次性送來錦旗9面。
佟小光經常說,我是一名普通的神經外科醫生,我要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臨牀診治工作當中,病人把生命都交給了我們,我們沒有理由怠慢,我們有責任把精湛的技術和高尚的醫德奉獻給患者,奉獻給黨的衛生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