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翻開譚效鋒同志的工作履歷,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身爲一名白衣戰士,歷次參與救災搶險、衝鋒陷陣的記錄。1998年參加支援東北抗洪救災醫療隊,1999年參加天津市第三批支援新疆醫療隊,2003年參加天津市首批支援非典定點醫院醫療隊。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天津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天津市政府授予“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
他重無私奉獻,輕名利得失,爲人平和,勤奮工作,以仁者的胸懷最大限度地滿足病患者的治療需求,深受廣大患者的愛戴。一位老年患者曾感言:譚主任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對工作一絲不苟的態度,對病人一諾千金的大家風範、和藹可親的高尚品格是我經歷所有醫生中罕見的。我敬重他、佩服他、更信任他!
一、受命於危難之時
1998年,我國東北地區發生重大水災,譚效鋒毅然參加了抗洪救災醫療隊,被團市委授予“新長征突擊手”稱號。轉年,剛從抗洪一線歸來,不顧疲勞和家庭的困難,又加入天津市第三批援疆醫療隊,遠赴新疆喀什葉城縣人民醫院。援疆期間,他忘我地工作,積極救治病人,爲那裏的醫務人員授課培訓,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歡迎和愛戴,又一次圓滿地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艱鉅任務,榮獲“優秀援疆幹部”稱號。
2003年,在與非典病魔的遭遇戰中,譚效鋒是天津市第一個被派出支援非典定點醫院—天津武警醫院的內科主任醫生,擔任該院SARS病區代主任。他所管轄的病區有17名病人,在天津市非典患者中屬於病情最嚴重的。由於疫情來得突猛,條件有限,譚效鋒的宿舍就設在紅區,在病房的樓上,隔離防護措施都不太完善,處在這樣一個高危病區,醫護人員隨時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有2名與譚效鋒一起工作的醫護人員,在進入病區的第四天不幸被感染,但譚效鋒沒有因爲環境簡陋而退縮,更沒有被毒魔的肆虐而嚇倒。
他帶領大家每天穿梭在重症患者之間,接受着生與死的考驗。在二十多個日日夜夜裏,他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不分白天和夜晚,只要出現情況,隨叫隨到,每天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每天堅持查房工作,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及時制定治療和用藥方案。
重病人治療時需要使用呼吸機,這項操作技術要求非常的嚴格,需要使機器的頻率與病人的呼吸頻率吻合,否則會造成人體的損傷。而調試機器則需要很近距離接觸,被感染的機會很大,譚效鋒親自爲患者上呼吸機,從不讓其他人插手,把危險留給了自己,完全將個人的安危拋到了一邊,一心一意在實踐中探索救治病人的新路子。
譚效鋒工作認真、責任心強,凡是與他工作過的同志都有同感。在紅區每天下班之前,他都要仔細察看一下患者的胸片、當天回報的各種化驗單和病例,避免出現紕漏給工作造成失誤。回到駐地後他才真正感到累了,當脫掉最後一層密不透風的防護衣時,裏面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就像剛從水盆裏撈出來一樣。
作爲科主任,他知道身上的擔子很重,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經過一段工作實踐,他發現在班上的醫護人員工作時間過長,於是向武警醫院領導提出了醫護人員輪流上崗,縮短工作時間,這樣可以使大家減少體力的消耗,從而保證人體的免疫力不下降,減少被感染的機率。爲了減少交互感染,他要求大家不要亂串科室,進出病區必須嚴格消毒。
他憑着一名共產黨員和白衣戰士的責任感,在抗擊非典工作中,爲挽救人民生命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恪盡職守、無私奉獻
譚效鋒愛崗敬業,刻苦鑽研專業技術,曾在北京301醫院呼吸科專業進修深造,努力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他把“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幫病人之所需”當作自己的天職,將自己的青春和全部愛心無私的奉獻給了病人及他所珍愛的醫療事業。
多年的臨牀工作,他不知在醫院渡過了多少個夜晚,也不知迎來了多少個黎明,半夜三更搶救病人,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內科患者因平均年齡較大,老人居多,思維方式較爲古板,不太好溝通,無形中給他的工作帶來一定難度,但他總能熱情接待每一位病患,耐心地爲他們講解病情,認真做好每一位患者的診療、預防、健康恢復等指導工作。冬季天冷每次爲患者檢查時,他總是先擦擦手,把聽診器暖熱,再去做聽診。這樣一位全心全意爲患者服務的醫生,不但讓患者和家屬們滿意,更讓全體醫護人員自豪。
對病人大公無私的愛,無時無刻不在激勵着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面對着榮譽和讚揚,他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他這樣對組織說:“在艱苦的環境中爲黨和人民做一些工作,這是組織對自己的信任和培養,更是對自己意志的磨練。事情總是要有人來做,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我要用實際行動實現入黨誓言。”
三、言傳身教、率先垂範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他的工作成績來自他日積月累的努力,高超的技術來自他幾十年來毫不鬆懈的臨牀實踐。在301進修期間,他整理了學習筆記數萬字,回來後,他非常重視科室醫生和護士整體素質的提高,爲全科醫生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經常利用查房實踐給醫生講解所學到的知識,把自己潛心總結出來的經驗,毫不保留的傳授給科裏的醫生。
作爲一名醫學專家,他非常注重專業醫師的培養工作,積極組織、主持院內外疑難病例會診,危重病人的搶救及業務授課講座等。在他的帶領和感召下,科室的整體業務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一大批年輕的醫師成長起來,成爲醫院的骨幹力量。
作爲一名科主任,他更注重醫德的培養。從醫幾十年來,他幾乎放棄了所有節假日和休息時間,每當有急危重症患者,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全力以赴地進行搶救。他常說:“病人的需要就是醫生的天職”。他始終堅持善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貧賤富貴,被患者及家屬親切讚譽爲“生命的保護神”。他以個人的榜樣力量言傳身教,感染薰陶着學生,博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如今,他的學生已是桃李滿天下,都已成爲醫療技術骨幹和優秀專業人才。
曾經有記者這樣問過他:經歷了這麼多風雨,你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什麼感觸?譚效鋒不加思索地說:我太喜愛醫生這個職業了。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別說是給病人治病,就是包個書皮,我也要把它做得盡善盡美。醫生這個職業可以創造條件讓我追求完美,每一個病人也支持我追求完美,我的從醫生涯就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過程。他就是這樣,用一顆真誠的心,關愛呵護着每一個生命,詮釋着“大醫精誠”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