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華明人讓自己的家鄉一躍成爲了中國農村城市化進程中一顆耀眼的明星。2008年4月,華明示範鎮從世界87個城市108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加快推動城鄉統籌,促進發展成果羣衆共享的成功實踐。
走進華明示範鎮,與走進繁華的大都市無異。與城市略有不同的是,這裏還有村間道路,有的地方保留了原有的田埂和樹木,這是華明人刻意留下的記憶,爲的是讓遠來的客人和子孫後代,永遠不忘華明曾經的荒涼和落後。
156平方公里的華明能華麗轉身,離不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默默奉獻。
華明的革命源自“宅基地換房”,正是“宅基地換房”實現了“三區聯動”(居住社區、工業園區和農業產業區同步建設的發展模式),改變了幾代華明人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區域經濟呈幾何級數增長。
爲了讓村民們瞭解黨的富民政策,華明街胡張莊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寶玲走家串戶,說服了觀望的村民。在全體村民的支持下,第一個同政府簽訂了搬遷協議,並優先選擇了自己的新家園。爲了保證搬遷農民的就業問題,華明示範鎮黨組織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培訓獎勵措施,成立就業服務中心,設立了四個就業服務平臺,建立就業檔案。幾年累計免費培訓11000多人次,累計安置就業6000餘人,其中公益性崗位1800餘人。
作爲一名有着26年黨齡的老黨員,楊寶玲以孜孜不倦的精神踐行着上任初的諾言:“牢記黨的宗旨和人民的重託,真抓實幹、勤政爲民,當好全村百姓的管家人。”如今,胡張莊村考入大學的學生有1000—3000元不等的獎勵金,80%青壯年勞力得到就業安置,217名老人每人每月享受到600元的養老補貼,460名適齡村民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養老保險體系,30多名殘疾人得到安置,村民每人每年享受的福利高達2000餘元,全村無一例重大案件及安全事故發生。
全民參與,全民分享。華明鎮12個村原有宅基地12071畝,新建小城鎮農民住宅區佔地3476畝。節約下來的土地,部分用於商業開發,收益用於小城鎮建設和還遷農民的社會保險。華明農業園區在村莊復耕土地上投資1.1億元,建設完成了2100畝的現代設施農業、427棟節能溫室大棚,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劉文濤是於明莊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市第十次黨代會的代表。當年,他抓住農民新居住社區建設這個歷史機遇,想方設法爲全村百姓徹底改善了居住環境。談起感受,他說,“你真正給老百姓幹事了,老百姓就會理解你、支持你,你做任何事就順風順水了。”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把共產黨人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進京趕考。63年過去了,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能否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這個有着八千萬黨員的政黨又一次新的趕考。東麗區華明街的1700名黨員幹部,在帶領羣衆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向華明的百姓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本報記者趙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