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大型史詩電視劇《尋路》導演張多福
專題 天津 民生 論壇 18街 文娛 體育 財經 地產 IT 汽車 時尚 教育 健康 科技 游戲 視頻
專訪大型史詩電視劇《尋路》導演張多福
專訪大型史詩電視劇《尋路》導演張多福

由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天津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的大型史詩電視劇《尋路》6月18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黃金時間播出,該劇是繼《解放》、《辛亥革命》之後,天津市策劃推出的又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2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該劇的導演張多福做客新聞會客廳,講述電視劇《尋路》臺前幕後的故事……[詳細]

·張多福:天津堅持電視劇創作精品意識 打出品牌 2013-06-21
·張多福:天津各級領導非常關心《尋路》拍攝 2013-06-21
·張多福:《尋路》傳遞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2013-06-21
·張多福:《尋路》融入現代表達形式 觀眾易接受 2013-06-21
大型史詩電視連續劇《尋路》導演張多福做客北方網
 

這次啟用許鉑岑來演毛澤東,主要是從年齡段上考慮。《尋路》中故事發生的年代主要是從1927年-1932年,這個時候毛澤東纔30多歲,需要有一個特別年輕的毛澤東的形象。許鉑岑在扮演過程中多次試妝,看了大量的資料,一直都在找感覺,因為一個人要想很快地去捕捉毛澤東這種偉人的形象,去塑造好他,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詳細]

我希望幫助年輕的演員把握內心表演,在形體上也幫他控制。因為毛澤東有很多固定的動作,包括抽煙的姿勢等等,做多了不行,一點不做又覺得好像缺少了毛澤東的一些特征。什麼時機去做,做什麼樣的動作,包括某個情緒下做等等方面,從演員的內心的表演一直到外部的形體動作,我們經常要跟演員溝通交流……[詳細]

雖然我們整個片子裡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五年間,但是這五年毛澤東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一次一次蔣介石的圍剿,一次一次紅軍脫險。在這個過程中相當的艱難,毛澤東也是通過這些事逐漸地成熟。許鉑岑從開始演的時候是比較年輕、比較衝,隨著我們拍戲他越來越熟練,掌握一些東西之後,你感覺在後面他確實有一個成長的過程……[詳細]

主要是從年齡段上,還有從演員整個表演的狀態上來考慮,如果我們啟用很多老演員來演,當然在表演上很有把握。但是在尋找尋求革命這條道路的時期,他們都是一種朝氣蓬勃、熱血青年的感覺。特別是在上海,周恩來帶領一批年輕的中央領導乾部,他們都是二十多歲、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年輕人,都有著青年的朝氣,所以我覺得整個《尋路》這個戲還是希望讓它年輕點……[詳細]

我們當時比較擔心的也是這一點,首先從他們的表演經驗上來說,就需要通過拍攝不斷去豐富。再有一個他們都很年輕,自己壓力也很大。如何去把握幾十年前這麼一個英雄人物?他們除了看大量的資料,還要坐下來進行研討。在看很多影像資料之後,大家互相進行討論。同時在攝制組拍攝之前盡量讓他們去體驗生活,比方說我們很多的蘇區的紅軍戰士、領導人,他們當時都很年輕,經常要行軍打仗,風餐露宿……[詳細]

現在的場景都很現代化,很難得找到合適的。我們在江西、上海尋找了很多場景。我們主要開始拍攝是在天津,幾乎天津所有適合的建築,像南開大學、利順德等等,我們全都去看了。第一集杜月笙騙汪壽華來赴宴那場戲是在梁啟超紀念館拍的,因為是開場的戲,我們希望有一個特別好的環境……[詳細]

因為這部戲開會的時間、行軍打仗的時間比較多。在僅有幾次戰役中,最主要的就是大柏地戰役。大柏地戰役是紅軍從井岡山撤出來之後一直遭到敵人的阻截,一直失敗,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毛澤東和陳毅、朱德他們設想的一定要想辦法通過一次戰役,來讓戰士、讓所有人扭轉這個局面,包括戰士的心理……[詳細]

這一點還是得益於王朝柱老師的劇本。因為王朝柱老師是在革命史詩這一塊是專家級的,他創作出的劇本有《長征》、《延安頌》、《解放》、《辛亥革命》等,他對這一段歷史太熟悉了。我們整個劇組的創作都是得益於劇本提供給我們紮實的基礎。我們能夠在做的是在情感方面、包括戰爭的場面可以加一些……[詳細]

我前面說到了大的會議歷史真實的那一面,我們是不會輕易動也不會改它,更多的是增加了一點小的細節方面的東西、還有情感方面的東西。這種很細微的情感的表達,這個是在以往很多革命題材戲裡很少加入的東西,我們這次為了讓它好看,又能感染觀眾,更多的表現他們的平凡人生光輝的一面……[詳細]

在接手擔任《尋路》導演的時候,我告誡自己,我們既要保持原有革命史詩的創作,我們也希望我們拍攝的這種紅色革命題材能讓現代的觀眾願意看。就要從我們怎麼樣去講述這段故事入手,一定要感受到觀眾的欣賞節奏和心理……[詳細]

我們不是光展示一段時期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實際上對當今社會的人來說,首先一個人不管要做什麼都要有堅定的信念。《尋路》傳遞的更多是一種精神或者是一種信仰,現在要完成中國夢,還應該繼續往下傳承,繼續尋找更好的一條道路……[詳細]

跟領導們在一起交談時,我覺得首先感受到的是這些領導對藝術創作的這份關心,他們給予我們的很多關懷。他們不光是在給我們講述一些歷史上的這些人物,還能夠提出很好的拍攝建議……[詳細]

天津一直想尋求、尋找到一條適合天津、跟天津相匹配的創作的一條路。我覺得天津一直有著自己的一種選擇,從不跟風。我看了天津這幾年的創作,永遠不去跟這,永遠堅持創作自己的作品,打出自己的作品品牌……[詳細]

主持人:各位北方網的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聞會客廳》。由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天津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的大型史詩電視劇《尋路》6月18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黃金時間播出,該劇是繼《解放》、《辛亥革命》之後,天津市策劃推出的又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2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今天我們特別請到了該劇的導演張多福老師一起來聊一聊,電視劇《尋路》臺前幕後的故事。張導,您好。

張多福:主持人好,北方網的網友朋友們,你們好。

選擇許鉑岑扮演毛澤東主要從年齡考慮

主持人:張導,《尋路》已經在中央臺播出了,有一個演員我們特別地關注,就是男一號毛主席的扮演者、年輕演員許鉑岑。他扮演的毛澤東跟我們原來印象中的像古月、唐國強扮演的那個非常成熟、穩重的毛澤東不一樣,他有更多的書卷氣、更多的朝氣蓬勃的氣息。您對這個男一號的評價是什麼?

張多福:首先從最早的毛澤東說起。因為古月飾演毛澤東,真的非常像,他好像也是湖南人,他講話特別像毛澤東。唐國強是有一定的表演經驗,他演的毛澤東確實“神似”。這次啟用許鉑岑來演毛澤東,主要是從年齡段上考慮。《尋路》中故事發生的年代主要是從1927年-1932年,這個時候毛澤東纔30多歲,需要有一個特別年輕的毛澤東的形象。許鉑岑在扮演過程中多次試妝,看了大量的資料,一直都在找感覺,因為一個人要想很快地去捕捉毛澤東這種偉人的形象,去塑造好他,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

《尋路》啟用年輕演員表現朝氣蓬勃感覺

主持人:作為導演來說,您怎麼幫助一個非常年輕的演員,讓他去塑造好這個時期的偉人形象?

張多福:我在這之前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書、資料,還有大量的影像,包括唐國強等演員演的《長征》、《延安頌》等等,我希望幫助年輕的演員把握內心表演,在形體上也幫他控制。因為毛澤東有很多固定的動作,包括抽煙的姿勢等等,做多了不行,一點不做又覺得好像缺少了毛澤東的一些特征。什麼時機去做,做什麼樣的動作,包括某個情緒下做等等方面,從演員的內心的表演一直到外部的形體動作,我們經常要跟演員溝通交流,比如說到哪一句臺詞的時候纔會去做某一個動作等。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是逐漸經過拍攝之後,許鉑岑悟到了。他是第一次演毛澤東,一直到他通過很多次的拍攝,現場不停地磨合,經歷很多戲的摔打之後,我覺得他扮演的毛澤東還是挺有魅力的。

通過學習體驗生活 讓演員貼近時代氛圍

主持人:《尋路》首播後,我上網看了看,發現網友對這個戲的評論,演員是一個重點,大家說都是新面孔、都是年輕人,大家對這些年輕人的評價很高。但是我在想一個問題,作為導演,其實您在啟用他們的時候,您的想法很大膽。因為這是一個史詩大戲,我們按照常理來想,我們要找一些更穩重的、戲路演得比較長的老演員們,但是您為什麼會選擇更多的年輕演員參與這部戲呢?

張多福:主要是從年齡段上,還有從演員整個表演的狀態上來考慮,如果我們啟用很多老演員來演,當然在表演上很有把握。但是在尋找尋求革命這條道路的時期,他們都是一種朝氣蓬勃、熱血青年的感覺。特別是在上海,周恩來帶領一批年輕的中央領導乾部,他們都是二十多歲、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年輕人,都有著青年的朝氣,所以我覺得整個《尋路》這個戲還是希望讓它年輕點,盡量整個戲呈現出的偉人的光環不要這麼多。因為可能有很多演員演偉人演多了之後會形成一種模式,我們啟用大量年輕的演員,我覺得可能重新探討一種新的表演的方式,包括我們這次整個《尋路》故事的講述,如何去展示這段歷史等方面,我們還是想貼近現代觀眾的欣賞心理,所以我覺得吸收一些新的東西會更好,這部戲會有一種活力。

許鉑岑扮演的毛澤東在不斷成長和成熟

主持人:看這部戲的時候我們覺得特別過癮,特別是女演員很年輕漂亮,男演員也非常帥氣。那麼對於他們塑造的角色大多數是領袖、偉人、革命烈士,他們在這種把握分寸拿捏上,如何去把握?

張多福:我們當時比較擔心的也是這一點,首先從他們的表演經驗上來說,就需要通過拍攝不斷去豐富。再有一個他們都很年輕,自己壓力也很大。如何去把握幾十年前這麼一個英雄人物?他們除了看大量的資料,還要坐下來進行研討。在看很多影像資料之後,大家互相進行討論。同時在攝制組拍攝之前盡量讓他們去體驗生活,比方說我們很多的蘇區的紅軍戰士、領導人,他們當時都很年輕,經常要行軍打仗,風餐露宿。我們現在的演員都是住在城市裡、生活在城市裡,白白嫩嫩的、胖胖的。我們想營造一個創作氛圍,盡量讓他們能夠貼近那個時代的人,就讓他們去曬太陽,嚴格控制他們的食欲,讓他們減肥。最後讓他們經常穿上那個年代的服裝,還有當年的手納布鞋或者是草鞋,讓他們去感受那種東西。拍戲的時候把很多沒有戲的演員帶到現場,讓他們盡量穿上軍裝到那個氛圍去感受一下,這樣我覺得可能對他們的表演各方面幫助還是很大的。

主持人:《尋路》前前後後拍攝了有三年的時間,而且我看到像許鉑岑也多次在網上說,其實是提前一年就看了很多的資料在不斷地學習,很多年輕演員都是用這樣的標准來要求自己的,是嗎?

張多福:對,許鉑岑確實不容易,因為當時我接手來導這部《尋路》的時候,當時跟我說已經定了一個毛澤東,到最後還要看他自己的准備怎麼樣。當時我就一種感覺,一個人能耐得住寂寞,而且很長時間不接戲,把所有的精力、注意力全部放在這部戲上。他大概有大半年的時間天天在看書、看影片、看資料,在做准備。當我跟他見面的時候,那也是大概開拍前將近半年的時間,我們在一起聊天、溝通,我在感受他是不是我心裡想象的那種毛澤東。因為很多人說我像毛澤東,說我的外形很像毛澤東,所以我很注意觀察他,包括跟他在一起交談。在拍攝過程中怎麼去幫助他把控這個人物。雖然我們整個片子裡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五年間,但是這五年毛澤東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一次一次蔣介石的圍剿,一次一次紅軍脫險。在這個過程中相當的艱難,毛澤東也是通過這些事逐漸地成熟,逐漸形成他自己的思想,最後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等等方針,他也在逐漸摸索。許鉑岑從開始演的時候是比較年輕、比較衝,隨著我們拍戲他越來越熟練,掌握一些東西之後,你感覺在後面他確實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我覺得這個也是很難得的。

忠於歷史 在情感戲戰爭戲稍微發揮

主持人:張導,我覺得這樣一部史詩大戲,忠於歷史和藝術再現應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作為導演您怎麼把握這一點呢?

張多福:這一點還是得益於王朝柱老師的劇本。因為王朝柱老師是在革命史詩這一塊是專家級的,他創作出的劇本有《長征》、《延安頌》、《解放》、《辛亥革命》等,他對這一段歷史太熟悉了。我們整個劇組的創作都是得益於劇本提供給我們紮實的基礎。我們能夠在做的是在情感方面、包括戰爭的場面可以加一些東西。《尋路》裡面所有的開會場景基本是嚴格遵照劇本所提供給的,是嚴格按照史實上來的,這個是都有資料可查的。唯獨到了情感戲,這個是作為導演可以在二度創作中稍微發揮的。還有戰爭戲,比如大柏地戰役,看到片頭出來很多人中彈,最後所有的戰士護著這面旗子,這些戲都是導演二度創作可以加的東西。

《尋路》在戰爭場面刻畫上非常用心

主持人:張導,我們在看了這部戲的宣傳片之後有一種感覺,就是在戰爭場面的刻畫上非常逼真,就像看大屏幕電影一樣,感覺很震撼。在拍攝這些戲的時候運用這樣的處理方式,您是不是別有用心的?

張多福:因為這部戲開會的時間、行軍打仗的時間比較多。在僅有幾次戰役中,最主要的就是大柏地戰役。大柏地戰役是紅軍從井岡山撤出來之後一直遭到敵人的阻截,一直失敗,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毛澤東和陳毅、朱德他們設想的一定要想辦法通過一次戰役,來讓戰士、讓所有人扭轉這個局面,包括戰士的心理。最後他們選定了大柏地,因為毛澤東特別了解敵人的指揮官,了解他的個性,通過對他的掌握,他說我一定能夠想辦法把敵人引到大柏地。很多人都覺得不可能,我們怎麼能把他們弄到伏擊圈裡來呢?因為敵人指揮官張狂的性格一定會追紅軍戰士,一定要用一個部隊,裝得一種慘敗的狀態把他給吸引進來。最後果然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完年夜飯之後,紅軍小股部隊跟敵人交上火了,最後紅軍一直保持撤退,一步一步真的把這股敵人給吸引到大柏地。實際上在大柏地的兩個山的山谷周圍埋伏了所有的主力紅軍。 這場戰斗整個打了一天一夜,相當地激烈,也很慘烈。戰斗打響了之後,陳毅、朱德所有人全部衝上前去,毛澤東最後也衝到陣地前沿去了,這是唯一的一次毛澤東親自衝到陣地前沿。這個戰役是當時紅軍離開井岡山之後取得勝利的一個戰役,所有的專家、所有的老師包括領導,都希望能夠把這場戰役拍得特別精彩,拍得特別好看,能夠弘揚一下當時大柏地的那種精神。所以在這場戲的設計過程中,我們炸了很多的爆點,子彈打了很多,營造了一種戰爭激烈的場面。更主要的是在最後,等到毛澤東衝下山坡之後,看到司號員吹響了衝鋒的號角,最後紅旗手舉著紅旗向一個山坡上衝上去,最後中彈倒下,再有一個戰士衝上去護著這面旗子,最後從四面八方衝過來很多的人來護著這面旗子。等到戰斗打到這個份上的時候,整個戲的處理就已經不是戰爭了,我利用了一些英雄紀念碑的雕塑的一種造型感極強的表達形式,主要是想表達一種在紅旗下很多的烈士在護衛著這面紅旗。這面紅旗象征著共產黨堅定的一種信仰,想通過這樣一個造型,給觀眾極深的一種印象。這個時候在畫面裡看到毛澤東向這面旗子敬禮那個鏡頭,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設計了這樣一段戲。

《尋路》感情戲表現上更注重細微表達

主持人:除了這樣的一個大場面的刻畫之外,我們還看到《尋路》當中還有很多細膩的刻畫。

張多福:對,我前面說到了大的會議歷史真實的那一面,我們是不會輕易動也不會改它,更多的是增加了一點小的細節方面的東西、還有情感方面的東西。包括像毛澤東和賀子珍,他們兩個相戀,一個是在井岡山上,最後他們宿營在一個村子裡,突然被敵人包圍了,就在他們突圍的時候經過一場巷戰,在巷戰的過程中,敵人堵住了巷道的口,毛澤東他們出不去了,賀子珍這個時候急中生智,突然告訴敵人說我們沒子彈了,願意投降交槍。當時賀子珍是持著雙槍,她把另外一把槍扔出去,敵人以為她交槍了,最後敵人也從掩體後面出來,毛澤東和賀子珍加上警衛員一個一個走出來,但這個時候賀子珍另外一把槍就藏在身上,當敵人得意地覺得抓住了他們,沒想到賀子珍這個時候抓住了時機拿出了另外一把槍,乓乓幾槍把敵人消滅掉了。當她打完之後從地上撿起另外一把槍,就是開始前面扔下去那把槍,毛澤東用敬佩的目光看著她,這段戲是我們自己加的,希望讓觀眾能夠感受到賀子珍不是光會舞槍弄棒、使得雙槍的女人,她有她細膩的、有她智慧的另外一面,這一面讓毛澤東看到了,所以毛澤東對她產生了一種情感。

還有另外一場戲,毛澤東病重需要參加一次會議,但這時下著大雨,路途很遙遠,派了很多戰士來抬他。賀子珍當時懷著孕,打著把傘,護衛毛主席去參加會議。當走到河灘的時候因為下雨河水上漲,上漲了以後過不過去,毛澤東說繼續前進,賀子珍給他橕著傘,這個時候擔架隊伍就淌水。當時我在拍這個的時候,想到《英雄兒女》在抬著王芳過鴨綠江的河,想著在拍攝上多設置一些障礙,讓演員更有的發揮,所以當毛澤東抬到河中心的時候,對岸的戰士看到毛澤東來了,就全部衝下水去接毛委員上岸。在接他的過程中,賀子珍那時候懷著孕打著傘在水裡面,這個時候另外一個女戰士曾志,從岸上向賀子珍跑過來呼喊著子珍大姐,這時候的賀子珍打著傘挺著懷孕的肚子,看著毛委員被接上岸,自己流下了眼淚,最後手中的傘落在水面上,這個傘隨著水面慢慢地漂走,賀子珍跟曾志擁抱在一起兩個人在痛哭。當時拍這個戲就是讓我腦中浮現的是戰爭的殘酷,所以這一段就是戰爭和女人。這種很細微的情感的表達,這個是在以往很多革命題材戲裡很少加入的東西,我們這次為了讓它好看,又能感染觀眾,不是慷慨激昂地開會做報告,因為是退去光環的一些偉人領袖,更多的表現他們的平凡人生光輝的一面,通過細節的展示和表現,能夠讓觀眾喜歡這些人物,他們就是活靈活現的賀子珍、毛澤東,他們都是人,正常的人。

在天津的選景為《尋路》增色不少

主持人:我們這部戲應該是一個大制作了,選景上非常用心,在我們天津選了很多景包括在上海,我了解拍蔣介石和宋美齡世紀婚禮的時候也是頗下了一番功夫?

張多福:對,這個戲首先我覺得對演員這塊,化妝造型都有專家把握,服裝方面也都有資料。我覺得比較困難的是年輕演員表演分寸的把握,還有一個是場景。因為現在的場景都很現代化,很難得找到合適的。我們在江西、上海尋找了很多場景。我們主要開始拍攝是在天津,幾乎天津所有適合的建築,像南開大學、利順德等等,我們全都去看了。第一集杜月笙騙汪壽華來赴宴那場戲是在梁啟超紀念館拍的,因為那是第一集開場的戲,我們希望有一個特別好的環境。蔣介石的很多官邸,我們尋找了很多地方。只有天津的利順德,經過跟各方面的協調協商之後,覺得那個地方的氣質感覺、整個的色調方面像總統級的,最後大家確定在那。實際上這次天津的場景在戲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天津的很多場景都給我們的片子增色不少。

《尋路》融入現代表達形式 觀眾易接受

主持人:兩集播出之後觀眾也在反映,雖然是一部歷史戲,其實對於大多數來說五次反圍剿、秋收起義這一系列的事情我們是深諳於心的,但是我們看起來這部戲依然覺得現代感很足,我們是不是在整個的剪輯包括之前的拍攝,在設計上也融入了一些迎合觀眾口味的一些東西?

張多福:在接手擔任《尋路》導演的時候,我當時告誡自己,我們既要保持原有革命史詩的創作,但是還有一點,我們也希望我們拍攝的這種紅色革命題材能讓現代的觀眾願意看。就要從我們怎麼樣去講述這段故事入手,一定要感受到現在觀眾的欣賞節奏和欣賞心理,如果我們還用傳統的敘事節奏特別慢,緩慢的娓娓道來的形式,可能現在觀眾不接受它。那我們在這裡頭融入很多現代講述的方法,雖然是幾十年前的事,能夠讓觀眾感覺到它不那麼遙遠,整個從外部的表達形式上讓觀眾更能接受。這個是我們的《尋路》如何講述故事的形式,達到的效果還是可以的。

主持人:一個創新點。

張多福:對。

《尋路》傳遞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主持人:這部戲講的是距離我們七八十年前的事了,您覺得我們現在再去拍它、看它,現實的意義在哪裡呢?

張多福:我覺得作為一個導演,從我看了很多書和影像之後,當我實際踏入到當年紅軍走過的路,包括毛澤東生活和戰斗過的地方,我覺得我到了那個環境中更多的是一種感動。我覺得這七八十年前這一批革命先烈真的不容易,我們現在穿著很舒服的旅游鞋,走在石板上、柏油路上、上山去走,都覺得很困難。當年他們可是走在碎石尖上,穿著草鞋,有的沒有鞋就用布裹上,整天都要行軍。我覺得整個《尋路》這個戲看完以後,能讓你感受到堅定的信仰。所以我們不是光展示一段時期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實際上對當今社會的人來說,首先一個人不管要做什麼都要有堅定的信念。另外習主席提倡的中國夢,要實現中國夢也要尋找到一條路,《尋路》傳遞的更多是一種精神或者是一種信仰,現在要完成中國夢,還應該繼續往下傳承,繼續尋找更好的一條道路。

天津各級領導非常關心《尋路》拍攝

主持人:拍攝的三年時間裡,我們也關注了很多的報道,比如說我們的天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肖懷遠、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成其聖,包括天津電視臺臺長萬克曾經多次到劇組裡面去探班,有沒有讓您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給我們講一講。

張多福:在這點上天津的市委、天津的市委宣傳部、天津廣電局給我們很大支持,我覺得肖懷遠主任、成其聖部長還有我們的萬克臺長,這幾位領導他們的胸懷特別的寬闊。因為天津一直在創造歷史史詩這種戲,從前幾年《解放》、《辛亥革命》到這一次的《尋路》。在這之前我跟天津臺也合作過《我叫王土地》還有《最熟悉的陌生人》,跟領導們在一起交談時,我覺得首先感受到的是這些領導對藝術創作的這份關心,他們給予我們的很多關懷。而且我覺得創作這樣史詩般的歷史戲一定要有很博大的胸懷、文化的底蘊和開明的思想。特別是《尋路》的創作,我覺得得到了肖懷遠主任、成其聖部長、萬克臺長對我們的關心,包括我們在新聞發布會開機之前,他們總是要找到我們,跟我們交談。他們不光是在給我們講述一些歷史上的這些人物,還能夠提出很好的拍攝建議。萬克臺長還特意到了江西,當時我們在福田拍戲,他到了我們的駐地,離我們很遠的路程,親自到現場去觀看這些年輕演員。當時臺長也很擔心這些年輕演員行不行,扮演革命人物的形象能不能達到他心裡想要的感覺,他親自到現場坐在監視器之前看這些演員的表演。當時我們正好拍一段准備突圍的戲,萬臺長看了以後特別滿意,覺得這些年輕人很有朝氣。包括我們在天津拍攝的時候,肖主任和成部長都親自到現場坐在監視器前,認真地看表演,給我們提很多很好的拍攝建議。從我個人來說我很感謝他們,感謝天津市委宣傳部、感謝天津廣播電視臺,感謝肖主任和成部長還有萬克臺長。

天津堅持電視劇創作精品意識 打出品牌

主持人:這幾年我們天津在電視劇創作方面一直是不斷推出了一些精品大戲,剛剛您談到比如像《我叫王土地》、《最熟悉的陌生人》,這個是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還有八套一直創造著收視奇跡。接下一些史詩大戲,比如像《解放》、《辛亥革命》再到現在的《尋路》也是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播出廣受好評。作為一個業內的導演,我想請您跟我們談一談我們天津在電視劇創作方面的精品意識,您怎麼看?

張多福:天津離北京很近,同時天津有著一種文化的底蘊,特別是這些年,一直想尋求、尋找到一條適合天津、跟天津相匹配的創作的一條路。從開始選定這種歷史題材,而且這種氣勢龐大的歷史題材,我覺得天津的領導是有眼光的,通過這樣的一個藝術形式,創造出很多品牌。比如現在很多的電視臺積極創作的很多都是時尚、生活劇,而且也有雷人的抗戰作品等等。我覺得天津一直有著自己的一種選擇,從不跟風。我看了天津這幾年的創作,永遠不去跟這種風,永遠堅持創作自己的作品,打出自己的作品品牌,像是《解放》、《辛亥革命》包括《尋路》。我覺得天津尋求的這條道路是能夠充分體現在領導們的關心,我覺得這條路是對的。這些作品真的是給觀眾留下磨滅不了的印象。像是《尋路》這部作品不光是講述這段故事,看完之後絕對能激勵你向前走。

主持人:非常感謝您做客我們的節目。本期節目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大家的收看,再見!

張多福:再見!

策劃:
劉雁軍 梁宏峰 編輯:
尹辰辰
攝影: 劉欣 攝像:
齊競竹 王欣 劉金城 剪輯: 邸舒妮
主持人: 明朗   新聞會客廳
 2013年06月

Copyright (C) 2000-201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