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
| 《尋路》導演張多福做客北方網新聞會客廳 |
主持人:各位北方網的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聞會客廳》。由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天津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的大型史詩電視劇《尋路》6月18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黃金時間播出,該劇是繼《解放》、《辛亥革命》之後,天津市策劃推出的又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爲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2週年獻上的一份厚禮。今天我們特別請到了該劇的導演張多福老師一起來聊一聊,電視劇《尋路》臺前幕後的故事。張導,您好。
張多福:主持人好,北方網的網友朋友們,你們好。
主持人:張導,《尋路》已經在中央臺播出了,有一個演員我們特別地關注,就是男一號毛主席的扮演者、年輕演員許鉑岑。他扮演的毛澤東跟我們原來印象中的像古月、唐國強扮演的那個非常成熟、穩重的毛澤東不一樣,他有更多的書卷氣、更多的朝氣蓬勃的氣息。您對這個男一號的評價是什麼?
張多福:首先從最早的毛澤東說起。因爲古月飾演毛澤東,真的非常像,他好像也是湖南人,他講話特別像毛澤東。唐國強是有一定的表演經驗,他演的毛澤東確實“神似”。這次啓用許鉑岑來演毛澤東,主要是從年齡段上考慮。《尋路》中故事發生的年代主要是從1927年-1932年,這個時候毛澤東才30多歲,需要有一個特別年輕的毛澤東的形象。許鉑岑在扮演過程中多次試妝,看了大量的資料,一直都在找感覺,因爲一個人要想很快地去捕捉毛澤東這種偉人的形象,去塑造好他,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
主持人:作爲導演來說,您怎麼幫助一個非常年輕的演員,讓他去塑造好這個時期的偉人形象?
張多福:我在這之前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書、資料,還有大量的影像,包括唐國強等演員演的《長征》、《延安頌》等等,我希望幫助年輕的演員把握內心表演,在形體上也幫他控制。因爲毛澤東有很多固定的動作,包括抽菸的姿勢等等,做多了不行,一點不做又覺得好像缺少了毛澤東的一些特徵。什麼時機去做,做什麼樣的動作,包括某個情緒下做等等方面,從演員的內心的表演一直到外部的形體動作,我們經常要跟演員溝通交流,比如說到哪一句臺詞的時候纔會去做某一個動作等。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是逐漸經過拍攝之後,許鉑岑悟到了。他是第一次演毛澤東,一直到他通過很多次的拍攝,現場不停地磨合,經歷很多戲的摔打之後,我覺得他扮演的毛澤東還是挺有魅力的。
主持人:《尋路》首播後,我上網看了看,發現網友對這個戲的評論,演員是一個重點,大家說都是新面孔、都是年輕人,大家對這些年輕人的評價很高。但是我在想一個問題,作爲導演,其實您在啓用他們的時候,您的想法很大膽。因爲這是一個史詩大戲,我們按照常理來想,我們要找一些更穩重的、戲路演得比較長的老演員們,但是您爲什麼會選擇更多的年輕演員參與這部戲呢?
張多福:主要是從年齡段上,還有從演員整個表演的狀態上來考慮,如果我們啓用很多老演員來演,當然在表演上很有把握。但是在尋找尋求革命這條道路的時期,他們都是一種朝氣蓬勃、熱血青年的感覺。特別是在上海,周恩來帶領一批年輕的中央領導幹部,他們都是二十多歲、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年輕人,都有着青年的朝氣,所以我覺得整個《尋路》這個戲還是希望讓它年輕點,儘量整個戲呈現出的偉人的光環不要這麼多。因爲可能有很多演員演偉人演多了之後會形成一種模式,我們啓用大量年輕的演員,我覺得可能重新探討一種新的表演的方式,包括我們這次整個《尋路》故事的講述,如何去展示這段歷史等方面,我們還是想貼近現代觀衆的欣賞心理,所以我覺得吸收一些新的東西會更好,這部戲會有一種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