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尋路》導演張多福做客北方網新聞會客廳 |
主持人:這部戲講的是距離我們七八十年前的事了,您覺得我們現在再去拍它、看它,現實的意義在哪裏呢?
張多福:我覺得作爲一個導演,從我看了很多書和影像之後,當我實際踏入到當年紅軍走過的路,包括毛澤東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我覺得我到了那個環境中更多的是一種感動。我覺得這七八十年前這一批革命先烈真的不容易,我們現在穿着很舒服的旅遊鞋,走在石板上、柏油路上、上山去走,都覺得很困難。當年他們可是走在碎石尖上,穿着草鞋,有的沒有鞋就用布裹上,整天都要行軍。我覺得整個《尋路》這個戲看完以後,能讓你感受到堅定的信仰。所以我們不是光展示一段時期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實際上對當今社會的人來說,首先一個人不管要做什麼都要有堅定的信念。另外習主席提倡的中國夢,要實現中國夢也要尋找到一條路,《尋路》傳遞的更多是一種精神或者是一種信仰,現在要完成中國夢,還應該繼續往下傳承,繼續尋找更好的一條道路。
主持人:拍攝的三年時間裏,我們也關注了很多的報道,比如說我們的天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肖懷遠、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成其聖,包括天津電視臺臺長萬克曾經多次到劇組裏面去探班,有沒有讓您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給我們講一講。
張多福:在這點上天津的市委、天津的市委宣傳部、天津廣電局給我們很大支持,我覺得肖懷遠主任、成其聖部長還有我們的萬克臺長,這幾位領導他們的胸懷特別的寬闊。因爲天津一直在創造歷史史詩這種戲,從前幾年《解放》、《辛亥革命》到這一次的《尋路》。在這之前我跟天津臺也合作過《我叫王土地》還有《最熟悉的陌生人》,跟領導們在一起交談時,我覺得首先感受到的是這些領導對藝術創作的這份關心,他們給予我們的很多關懷。而且我覺得創作這樣史詩般的歷史戲一定要有很博大的胸懷、文化的底蘊和開明的思想。特別是《尋路》的創作,我覺得得到了肖懷遠主任、成其聖部長、萬克臺長對我們的關心,包括我們在新聞發佈會開機之前,他們總是要找到我們,跟我們交談。他們不光是在給我們講述一些歷史上的這些人物,還能夠提出很好的拍攝建議。萬克臺長還特意到了江西,當時我們在福田拍戲,他到了我們的駐地,離我們很遠的路程,親自到現場去觀看這些年輕演員。當時臺長也很擔心這些年輕演員行不行,扮演革命人物的形象能不能達到他心裏想要的感覺,他親自到現場坐在監視器之前看這些演員的表演。當時我們正好拍一段準備突圍的戲,萬臺長看了以後特別滿意,覺得這些年輕人很有朝氣。包括我們在天津拍攝的時候,肖主任和成部長都親自到現場坐在監視器前,認真地看錶演,給我們提很多很好的拍攝建議。從我個人來說我很感謝他們,感謝天津市委宣傳部、感謝天津廣播電視臺,感謝肖主任和成部長還有萬克臺長。
主持人:這幾年我們天津在電視劇創作方面一直是不斷推出了一些精品大戲,剛剛您談到比如像《我叫王土地》、《最熟悉的陌生人》,這個是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還有八套一直創造着收視奇蹟。接下一些史詩大戲,比如像《解放》、《辛亥革命》再到現在的《尋路》也是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間播出廣受好評。作爲一個業內的導演,我想請您跟我們談一談我們天津在電視劇創作方面的精品意識,您怎麼看?
張多福:天津離北京很近,同時天津有着一種文化的底蘊,特別是這些年,一直想尋求、尋找到一條適合天津、跟天津相匹配的創作的一條路。從開始選定這種歷史題材,而且這種氣勢龐大的歷史題材,我覺得天津的領導是有眼光的,通過這樣的一個藝術形式,創造出很多品牌。比如現在很多的電視臺積極創作的很多都是時尚、生活劇,而且也有雷人的抗戰作品等等。我覺得天津一直有着自己的一種選擇,從不跟風。我看了天津這幾年的創作,永遠不去跟這種風,永遠堅持創作自己的作品,打出自己的作品品牌,像是《解放》、《辛亥革命》包括《尋路》。我覺得天津尋求的這條道路是能夠充分體現在領導們的關心,我覺得這條路是對的。這些作品真的是給觀衆留下磨滅不了的印象。像是《尋路》這部作品不光是講述這段故事,看完之後絕對能激勵你向前走。
主持人:非常感謝您做客我們的節目。本期節目到這裏就結束了,感謝大家的收看,再見!
張多福: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