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由天津市策劃拍攝的大型史詩電視連續劇《尋路》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已近尾聲。該劇自開播以來觀衆反響強烈,稱讚其不僅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艱難求索的革命歷程、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而且在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結合方面達到了完美統一。作爲本劇的藝術顧問,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和李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從不同角度對《尋路》之所以引起廣泛熱議表達了各自看法。

仲呈祥說,《尋路》在今天播出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要實現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從黨誕生以後就開始找尋這條道路,這條路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一條路?《尋路》生動形象深刻地告訴我們,必須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跟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的路。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既要美人之美,善於學習借鑑外來經驗,更要善於發現自己的美,各美其美,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並且使兩者結合起來,實現美美與共。美美與共的過程就是結合的過程,就是交融整合的過程。”他認爲,電視劇同所有的藝術一樣,思想是靈魂,沒有靈魂的藝術是不能夠流傳的,儘管它可以轟動一時。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中,要提倡一種良好的創作風氣來引領風尚。“像電視劇《解放》《辛亥革命》《尋路》這樣具有較高的美學品格,並把‘有思想的藝術’同‘有藝術的思想’辯證統一起來的好作品,才能引領文藝界的風尚,才能夠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電視劇《尋路》是一部爲了明天、站在今天、表現昨天的精品力作,一定能夠成爲一部反映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激勵人民奮力前行的生動的歷史教科書。”
無論是專家,還是廣大觀衆,都提出《尋路》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上有新的突破。那麼,《尋路》在相近題材創作中最大的突破又是什麼?李準認爲,該劇自覺站在當代思維的高度,對尋路之旅作出了新的精神發現與藝術概括,有力地激發了歷史經驗與時代需求的共鳴。“一部《尋路》生動地告訴觀衆:‘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探尋實際上是中國革命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的要義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推而言之,不論是搞革命還是搞建設,中國的發展道路只能由中國人自己在中國的實踐中去探尋和創造。外國的經驗再好,也只能借鑑而不能照搬。不管是誰,背離了這一條,就要走彎路,就要吃苦頭。”

李準還提出,與以往的同類影視作品相比,《尋路》沒有迴避一些領袖人物在尋路中的缺點和錯誤、重要領袖人物之間的分歧和碰撞,反而通過對這些缺點和錯誤、矛盾和衝突的真實而又智慧的描寫,對尋路之旅即中國共產黨人成長之旅的內涵和領袖人物人格魅力的形成都作出了新的闡述。李準特別指出,“鴉片戰爭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爲尋找民族復興的具體道路前仆後繼,歷經曲折。中國共產黨人終於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揭開了真正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嶄新篇章,道路探尋中收穫的寶貴經驗至今仍是激勵我們的巨大精神力量。”(記者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