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真情解難題 託舉夕陽紅
——市民政系統完善養老服務緩解“養老難”
天津北方網訊:提示鈴聲響起,電腦屏幕上顯示出小白樓街崇仁里社區九旬老人蔡玉英的信息。值班人員迅速回撥電話,電話中傳來老人虛弱的聲音,“我風溼病犯了,疼得動不了……”值班人員立即向社區志願救助員下達通知,不到10分鐘,志願救助員就趕到蔡奶奶家,陪老人前往醫院就診。
爲蔡奶奶提供幫助的是和平區居家養老呼叫服務中心。針對困難老人安裝應急呼叫器,針對其他有需求的老人開通社會服務熱線23399999,和平區居家養老呼叫服務中心正成爲越來越多轄區老人離不開的“柺杖”。
“服務中心提供家政、醫療陪護、排除故障和緊急救助等服務。收到求助信息後,值班人員會立即根據老人需求安排相應服務部門或社區志願救助員上門服務。”呼叫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
居家養老呼叫服務中心僅僅是本市居家養老服務的有益探索之一。目前,本市已形成10種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父親年齡大了,有時會犯糊塗。白天他一個人在家我們很不放心,託老所可給我們解決了大問題。”家住河北區調緯路的李先生對記者說。去年年底,河北區民政託老所投入使用,日間託養服務解除了上班族的後顧之憂。
西青區侯臺社區的徐大娘子女不在身邊,但她並不孤單。“一助一”、“老助老”、“老帶少”的爲老服務模式,讓她和其他獨居、空巢老人的生活其樂融融。
10種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涵蓋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市民政局局長曲孝麗給出了全面解讀。一是政府出資發放服務券,爲7類困難老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二是在社區建設日間照料服務中心,老人就近享受文娛、就餐、健身等全方位服務。三是興建社區食堂,老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送餐就餐服務。四是鼓勵興辦託老所,爲子女臨時不在身邊、家中無人照料的老人提供短期服務。五是對經濟條件好、需要提供家政服務的老年人,由所在社區組織提供有償服務。六是通過結對子或結成互助小組,幫助空巢、身體較好的老年人實現“白天有人照料,夜間有人陪伴”。七是由社區發動駐區單位與社區困難老人簽訂承包服務協議,提供老人所需服務。八是依託養老機構的專業優勢,爲居住在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九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呼叫服務系統,爲老年人提供全天候服務。十是組織和發動志願者,根據老年人實際需求提供義務服務。
據瞭解,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本市民政部門在深化和完善養老服務的同時,突出搞好“訪、查、改”工作,走進羣衆家中,瞭解羣衆需求,解決實際問題。活動開展以來,先後解決羣衆關心關注問題80餘個。本報記者劉冬梅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