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入冬以來,北辰區方舟供熱站實施煤改燃工程後首次投入使用的4臺燃氣鍋爐燒得又熱又幹淨,屋內整潔的牆面替代了往日煤灰瀰漫的骯髒環境,徹底解決了煤灰揚塵污染,給周邊1000餘戶居民帶來了福音。
北辰區堅持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兩手一起抓,特別是針對製造業規模較大特點,採取排查清整、控煤控排、調整結構等舉措,紮實推進清新空氣行動,真正做到“管天管地管空氣”,確保廣大羣衆呼吸清新的空氣,爲美麗天津建設創造條件。
排查清整,治理環境污染
敢於向污染“亮劍”,重拳整治違法排污,該區從7月下旬至10月底,開展百日“大排查、大清整”環保專項行動,全面排查企業排放廢水、廢氣、危險廢物等環境違法行爲,以實際行動建設美麗天津。
“我們要進行地毯式排查,所有村、所有企業都要進行排查,只要是有生產可能的,哪怕是空置廠房也會派人去檢查。”區環保局局長王寶樹介紹,“通過不間斷的排查,已排查3830家污染源企業,發現389家存在工藝廢水、廢氣、粉塵、煙氣等環境污染問題。針對225家涉及大氣污染企業,責令限期整改,對不能整改達標的生產工藝和企業聯合有關部門取締關閉。”
乾恆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混凝土製品企業,一些散體物料堆在外面,沒有采取苫蓋措施,一颳風,就會有粉塵污染。執法人員找到該廠負責人,依法告知違法行爲,並下達了法律文書,要求其限期整改。
該公司接到法律文書後,迅速研究整改措施,投資180萬元建造了高12米、佔地2000多平方米的封閉料倉。同時,計劃投資560餘萬元,建造防風抑塵牆,並預留加蓋封閉設計的空間,從而徹底解決揚塵污染問題。
“環保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民生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以犧牲環境爲代價來增加GDP,不允許以犧牲公衆利益爲代價來謀求個人私利。下決心、出重拳,實打實、硬碰硬,堅決打贏環境治理攻堅戰。”這已成爲該區推進美麗天津建設的重要遵循。
控煤控排,提高空氣質量
燃煤是大氣污染的主要元兇之一。該區堅持源頭管控、綜合施治的方法,大力實施燃煤鍋爐改燃或併網,推進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進行脫硫脫硝,讓企業既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又能提高經濟效益。
在金錨集團車間裏,以往用煤進行加熱的裝置都已經拆除,通過煤改電、煤改氣,企業真正實現了生產的“無煤化”。“開始進行煤改燃的時候,我們真的是貼錢來做,畢竟鋪設管道、燃氣都是成本,但這畢竟是大趨勢。”總工程師李士森感慨不已,“改用清潔能源後,二氧化碳減排幾千噸,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也降低了勞動強度。”
水泥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如果直接排入大氣,很容易形成硝酸,也是酸雨的形成原因之一。爲了減少大氣污染,天津振興水泥公司投資800萬元引進一整套脫硝設備,該設備用的是SNCR脫硝工藝,脫硝還原劑通過管道和噴槍噴入到分解爐,達到對水泥生產線的脫硝治理。公司副總經理王大千說:“以前氮氧化物排放量是每立方米800毫克,使用脫硝設備後,減排到每立方米500毫克,通過工藝調整能達到每立方米340毫克,公司每年可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達到800餘噸。”
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2011年被列入“天津‘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重點企業”之一。面對環保的壓力,公司及時轉變生產方式,投資2300萬元建設燒結機脫硫改造項目,治理燒結機二氧化硫污染,目前已完成並通過驗收。
今年,該區已完成24臺燃煤鍋爐改燃併網,有14家規模型企業增加了減排設備,可實現二氧化硫減排約1400噸/年,氮氧化物減排約800噸/年,各類污染物排放大大減少,環境空氣質量得到改善。
優化結構,淘汰落後產能
“北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總體來說,還是得加減法並用,經濟環保雙收。”區工經委負責人徐繼清說。
加法,指的是經濟總量必須保持良好上升勢頭;減法,就是把能耗降下來。
徐繼清說:“北辰區的經濟總量要從2012年的1535.5億元左右,增加到2017年的3535億元左右。但燃煤的總量不僅絕對不能增加,還要相應地減少,做到這一點難度不言而喻。”
作爲天津北部經濟中心,要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就必須發展經濟,但也絕不是有什麼就幹什麼。該區在環評一票否決的基礎上,又推出能評一票否決的機制,要求採用節能技術必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後將幾十個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擋在了門外。
落實節能減排,離不開技術改造和清潔生產。“十二五”以來,全區完成節能技改項目超百餘項,其中45個項目獲得國家、市資金支持1520萬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支持52家通過評估,其中26家兌現補貼80萬元。企業通過開展清潔生產,總投資1.14億元,直接經濟效益7000餘萬元,每年降低能耗3.8萬噸標煤,減少各類氣體排放5萬餘噸。
華北集團大山銅業公司生產總監張海峯告訴記者,煤改燃後,公司又借鑑美國全氧燃燒先進技術,反覆試驗,終於研發出了銅冶煉全氧燃燒技術,並獲得專利,使天然氣單位產品的消耗量由原來的120立方米降到40立方米,大大節約了成本,幾乎達到了“零”排放。
“北辰區按照國家要求淘汰落後產能的任務並不重,但結合建設天津北部經濟中心的要求,我們正在調整工業結構,將中心城區不符合城市發展的天津有機化工等21家工業企業關停搬遷,騰出工業用地2123畝,發展第三產業,實現產業集中集羣發展。標準就是高端、高質、高新,大項目更是好項目。通過引進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初步形成了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三大優勢支柱產業,佔工業總比重的80%。”徐繼清說。
到2017年,該區空氣質量將實現明顯好轉,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優良天數逐年提高,PM2.5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5%。一個天長藍、地長綠、水長清的生態宜居環境正在天津北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