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爲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美麗天津建設綱要》,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協調互動,推進美麗和平深入發展,建設國際性現代化宜居城區,特制定本綱要。
一、美麗和平建設的總體要求
1.深刻認識重大意義。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佈局。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要求,作出建設美麗天津的戰略部署,爲美麗和平建設指明瞭方向。建設美麗和平,是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的重大舉措,是主動順應發展新趨勢的必然要求,是推動和平發展上水平的重要機遇,是滿足羣衆新期盼的有效途徑,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功在當前、利在長遠。多年來,和平區歷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生態宜居城區建設取得顯著成績,爲建設美麗和平奠定了堅實基礎。隨着形勢發展變化,和平區可持續發展的壓力依然很大,與美麗天津建設的新要求相比,與羣衆的新期盼相比,與發展的新階段新特點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建設美麗和平的任務既繁重艱鉅,又大有可爲。全區上下必須進一步強化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銳意創新,真抓實幹,紮實推進美麗和平建設,爲建設美麗天津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全面把握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以構建生態宜居環境爲主要內容,以改善民生爲根本目的,以提高居民素質和城區品質爲重要支撐,以加強法治和完善體制機制爲有力保障,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努力把和平區建設成爲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宜居的美麗家園。
3.明確未來發展目標。經過全區人民不懈奮鬥,到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區級財政收入力爭達到100億元,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低於0.3噸標準煤,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3.3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全面提高,美麗和平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到2020年,把和平區建設成爲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生態宜居城區。
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着力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4.實施主導產業聚集工程。基本實現“金融和平”的功能和產業定位。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把加快“四高”產業發展作爲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主攻方向,全力推動高質金融、高端商務、高檔商業、高新科技加快聚集,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構建現代服務業高地,進一步提升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依託天津金融城,完善金融產業發展政策,健全金融服務門類,促進銀企合作,吸引一批國內外金融企業的地區總部和分支機構,形成高質金融產業集羣。大力引進總部企業及會計、法律等中介機構,加快建設天津的中央商務區(CBD),再創高端商務發展的新優勢。發揮商旅文結合的比較優勢,優化整合商貿、風貌、文化旅遊資源,做強高檔商業,支持“老字號”發展,提升商業和文化旅遊產業的貢獻率,鞏固中心商業區地位。落實科技小巨人三年發展行動計劃,引進、培育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科技小巨人,打造中心城區科技服務業聚集區。到2016年,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000家,科技小巨人達到50家,以“四高”產業爲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佔區域經濟總量的80%以上,成爲天津現代服務業聚集區。
5.實施重點項目帶動工程。堅持以項目建設作爲調結構、提質量、擴總量的重要抓手,大力發展商務樓宇,適度發展商業設施,控制發展商品住宅,保護利用風貌建築。按照“三個一批”要求,實施解放北路、中心公園及赤峯道、西開教堂周邊等地區提升改造,推進天津金融城、大沽路沿線項目建設,建成津灣廣場二期、泰安道5號院等一批新地標建築,策劃儲備更多的新項目,爲區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載體支撐。
6.實施招商引企促進工程。結合產業定位、新竣載體和重點項目,瞄準發達國家和地區,借重用好首都資源,招大引強、選商選資,重點引進國內外500強企業的地區總部、結算中心、銷售公司、行業龍頭企業及各類優質中小企業。鼓勵支持進駐我區的國內外500強企業的辦事機構升格爲地區總部。深化與重點地區和市直部門、科研院所、商會組織的交流合作,策劃組織高水平招商活動,擴大區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形成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開放局面。着力優化投資環境,實施更加優惠的政策措施,提升民營經濟的規模和質量。到2016年,內、外資到位額保持中心城區領先水平;全區註冊企業戶數和民營企業戶數分別超過1.1萬家和9000家。
7.實施億元樓宇培育工程。圍繞海河服務型經濟發展帶和南京路商務商貿經濟帶,以列入市重點扶持計劃的“準億元”樓宇爲重點,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動態管理,構建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樓宇經濟發展格局。保護利用五大道等歷史風貌建築,加快資源整合,培育特色載體,形成樓宇經濟發展的新優勢。完善“三位一體”管理機制,實施星級樓宇創建、億元樓宇培育工程,不斷提升商務樓宇的品質、檔次和效益。力爭到2016年,商務樓宇達到120座、600萬平方米,億元樓宇達到33座。
8.實施“最好的服務在和平”創建工程。組織開展“講誠信、樹形象、全面提高服務水平”等優質服務主題活動,舉辦技能培訓和崗位競賽,加強商業企業規範化、制度化建設,全面提升商旅服務水平。依託“智慧和平”平臺,加強窗口單位建設,努力把和平區打造成爲展示天津繁榮繁華和優質服務的窗口。
三、高標準實施規劃建設,着力打造生態宜居城區
9.完善城區規劃設計。圍繞“兩帶五區”空間佈局,發揮規劃的先導作用,深化細化城區總體設計、道路交通等專項規劃和重點區域城市設計,嚴格落實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統籌地上地下空間,節約集約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做好項目策劃,優化城區空間發展結構和業態佈局,提高土地產出率,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產生更大效益。
10.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老舊住宅集中供熱補建,推廣普及計量供熱,鞏固擴大無燃煤區成果。全面完成高層住宅二次供水提升改造,提高居民飲用水質量。完善城區排水系統,提升防汛能力。全面完成舊樓小區居住功能綜合提升改造,同步實施二步節能保溫改造和物業管理。對老舊高層住宅電梯進行更新和維修,確保住用安全。建設綠色智能電網,新建紫陽裏等3座35KV變電站,提高供電可靠性。建設渤海大樓等4座停車樓,新增一批停車泊位,規範重點道路交通秩序和停車管理,創造優良交通環境。
11.實施勸業場地區提升改造。按照“一軸三區”的空間佈局,堅持整體規劃、市場運作,先易後難、分步實施,高標準做好勸業場地區城市總體規劃和設計方案,推進多倫道、兆豐路等地塊整理,建成恆隆廣場、現代城、天河商務城等大型城市綜合體,保護利用鞍山道等6個歷史文化街區,引進高端成熟業態,推動黃金地段產生黃金效益。
12.加大環境保護力度。落實“美麗天津·一號工程”。加強建築施工工地、拆遷工地、道路揚塵綜合治理。推行綠色交通理念,做好PM2.5監測,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管理體系。到2016年,全區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0%。推行垃圾分類處理,餐飲服務經營場所全部安裝高效油煙淨化設施,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餐廚垃圾集中處理覆蓋率達80%以上。加強園林景觀建設,推廣立體綠化,提高綠化品位,綠化率力爭達到21%。建立節能降耗管理體系,實施建築節能改造,按年度提升綠色建築比例,確保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四、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着力美化城區環境
13.鞏固提升國家衛生區成果。全面複查復修綜合整修過的建築物和夜景燈光設施,實施主、次幹道重點路段及節點的建築整治,對未實施綜合整修的支路、髒亂點位進行綜合提升整修,鞏固發展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提高環衛作業機械化水平,城區道路機掃水洗作業率達到70%以上,環衛設施完好率達到100%。堅持整治與管理並重,按照精細、高效、系統、科學的要求,嚴格執行《天津市城市管理規定》,加強對繁華地區和“六小”等重點難點問題的專項治理,落實科學化、數字化、精細化長效管理措施,加強考評監督,城市管理綜合考評保持前列。
14.建設“智慧和平”。堅持領先性和實用性原則,整合市、區專業系統資源,充實基礎數據,建成集城市管理、社會治理、應急指揮、經濟分析、公共服務於一體的智能化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形成“制度+科技”的管理模式,爲政府宏觀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加快公共服務應用系統的開發利用,構建“智慧社區”、“智慧安居”、“智慧樓宇”、“智慧教育”等子系統,加強技防網建設,全面提升城區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五、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5.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堅持把就業作爲民生之本,健全完善促進就業增長的長效機制,以項目擴大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培訓促進就業,重點做好大學生和困難羣體就業工作,每年新增就業規模4萬人以上,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安置爲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新增就業崗位、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繼續走在全市前列。
16.深化保障救助工作。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做到應保盡保。完善“二元三級”長效救助機制,實行物價上漲與困難羣衆補貼聯動機制,用好4個1000萬元專項救助資金,提高標準,擴大範圍,確保不讓一家一戶過不去,力爭過得更好。殘疾人保障和服務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17.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學校特色化建設,促進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保持基礎教育在全市領先地位。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二級專科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深化“醫指通”和家庭責任醫生服務,引進高層次人才,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成果,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豐富羣衆文體生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18.創新社區管理服務。以美麗社區“十大工程”和“十大服務體系”建設爲載體,健全完善社區管理運行模式,新建、提升改造一批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深化社區志願服務、社區社會組織、和諧特色樓門“三大支點”建設,開展清潔社區行動,高標準做好物業管理、困難幫扶、矛盾化解、環境維護、文明建設等工作。加強社區網格化管理,提高社區工作標準化、制度化、規範化水平。完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打造醫養結合的高端養老服務機構。到2016年,所有社區達到美麗社區標準,建成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19.完善15分鐘便民服務圈。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推進金融、商業、便民服務進社區,實現居民日常繳費和訂購服務“一卡通”。提升改造一批菜市場和早點店,推動7-Eleven、津工等連鎖超市和電子菜店合理布點,方便居民生活。
20.推進平安和平建設。深化領導包案工作,健全完善矛盾排查調處機制,解決一批歷史積案。廣泛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平安社區、平安樓門建設。做好重點人羣服務管理和網絡輿情監測,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城區和諧穩定。
六、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着力構建文明和諧城區
2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踐行天津精神、和平精神,築牢共同奮鬥的思想基礎。深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深入開展“共建美麗和平、共享美好生活”活動,增強居民家園意識、文明意識和責任意識。紮實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居民文明素質和科學素養。
22.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化文明城區、文明單位、文明社區系列創建活動,推廣“道德講堂”,鞏固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成果。搞好“十佳公僕”、“感動社區、感動和平”人物評選表彰活動,廣泛宣傳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事蹟,弘揚真善美,匯聚“正能量”。深化學校、社區、家庭“三位一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七、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各項保障措施
23.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區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爲成員單位的領導小組,負責美麗和平建設的組織協調和檢查推動。各成員單位要按照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密切配合,相互協作,形成強大工作合力,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24.完善考覈機制。區領導小組要按照美麗和平建設要求,建立健全考覈目標體系、工作制度和獎懲措施,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區人大、區政協要發揮自身優勢,共同促進美麗和平建設。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將美麗和平建設與績效考覈和日常工作緊密結合,做到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覈,推動各項工作紮實有效開展。
25.加強依法行政。嚴格落實國家和天津市有關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的法律法規,提高環境監測能力,健全生態安全應急處置體系,加大環境損害執法力度,規範執法程序,強化執法監督,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爲美麗和平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26.營造良好氛圍。加大美麗和平宣傳教育力度,開展美麗街道、美麗社區、美麗校園、美麗單位系列創建活動,廣泛宣傳美麗和平創建工作和典型事蹟,增強羣衆生態意識、節約意識、環保意識。大力倡導節約、綠色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組織開展環保公益活動,發動廣大居民積極參與,爲建設美麗和平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