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年的互看互比互學活動有個“鐵律”:只看新項目,不看老項目。
有的同志爲此感到“壓力”,覺得“難過”。但年年難過年年過,日子越過越紅火。檢查活動一路走來,大項目、好項目讓人耳目一新、倍感振奮,區縣同志在彙報工作時也都是思路清、評析精、底氣足。這種“清”“精”“足”的底蘊從何而來?恰恰來自查看項目“喜新厭舊”的倒逼機制,來自項目在手、成竹在胸的自信與從容。
項目是抓手、是載體、是平臺,更是基礎、是潛力、是後勁。近年來,天津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逆勢上揚,實現穩中求進、提質增效。“風景獨好”的背後,正是得益於我們按照“三個一批”的要求,緊緊盯住項目不放,堅持不懈引進大項目、好項目。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項目,就談不上發展。
引進項目就像春種秋收,從瞭解土壤成分到調整種植結構,從播撒種子到改善墒情,從消除病蟲害到顆粒歸倉……環環相扣,年復一年。要想收穫“稻花香裏說豐年”的歡悅,除了揮汗如雨“鋤禾日當午”,更需要思想上未雨綢繆,理念上精耕細作,觀念上與時俱進。所以,在欣喜之餘,我們要常懷憂患意識,保持清醒頭腦。
其實不僅是查看項目,關鍵是發展思路上,同樣用“喜新厭舊”來倒逼——以思想上的創新突破陳舊固化的藩籬,將寶貴的精神財富轉化爲發展動力,努力實現穩中向好、穩中有優。
不進則退,小進亦退。對於各區縣來說,創新思路是跳出“一畝三分地”圈囿的踏板。惟其如此,才能將自身優勢、局部優勢融入天津和國家發展大勢,順勢而爲,勢如破竹;才能在招商引資中創新舉措,高招頻出,得心應手,甚至“無中生有”。從中心商務區的“以商招商”到大衆汽車自動變速器項目的“龍頭招商”,從華泰汽車的“產業鏈招商”到雲海創業產業園的“生態招商”……這些經典案例的背後,都閃爍着創新的光芒。
前天,出席醫療器械天津生產基地落成儀式的通用電氣董事長伊梅爾特說,來到天津,最大的感受就是“創新”,最深的印象就是良好的投資環境。其實,這正是這家跨國巨擘看好天津、捷足先登、打造全球最大醫療設備生產基地的信心保證。
全市工作檢查活動正在進行,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精彩、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