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當前,中國教育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加快教育改革,特別是義務教育改革,既是百姓關注的焦點,更是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在津全國政協委員孫惠玲、劉凱華圍繞義務教育積極建言獻策。
讓中小學教育擺脫應試怪圈
孫惠玲委員說,近年來,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下發的“減負令”不少,學校基本做到了令行禁止。但也出現了一些教師、家長將應試內容充斥到學生課餘活動中的苗頭,無形中佔據了學生本應自由支配的時間,甚至藝術和體育教學也被帶入應試教育的怪圈。
孫惠玲建議,中小學教育應迴歸本真,擺脫應試教育的羈絆。首先,教育行政部門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方向,做好基礎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制度安排必須要體現對學生心靈的呵護和人格的教育,惠及社會發展。第二,教育必須堅守育人文化,遠離功利教育的窠臼,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學生浸染在學校正確的樹人文化之中。第三,讓立德樹人的目標與教學目標融合,正確、全面地認識學生的智力天賦,認同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培育身心健康的孩子。
注重提升孩子綜合素養
“在義務教育階段,法制宣傳教育、經濟學常識就應該走進課堂,這對提升孩子綜合素養有極大的好處。”劉凱華委員認爲。
在法制宣傳教育方面,劉凱華委員建議,一是應將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納入到各部門的整體工作中,並通過“法治”的手段加以保證。二是要深入研究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途徑,構建新型的課程標準和課堂環境,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制定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綱要,並將中小學法制課作爲必修課,以學分形式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三是拓展法制教育途徑,積極與各執法部門密切配合,充分發揮社會資源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創建普法基地。四是建立有效運行機制,突出管理的法治性,讓社會和家長參與管理、教育和監督。
在經濟學普及方面,劉凱華委員建議,在國內中小學階段設置獨立的經濟學課程,可由最初的選修課逐漸過渡到最終的必修課。要發揮教育主管部門的行政推動作用,制定總體規劃,繪製中小學經濟學教育路線圖,頒佈必要的指導性文件,制定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在小學階段,以講故事、做遊戲、開展微型經濟活動爲主,將經濟學原理以簡單易懂的形式傳授,力求生動。在中學階段,以課堂講授與實踐報告爲主,力求知識體系完整,講授系統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