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過去一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如何適應新常態、把握新機遇、實現新的增長點,已經切實擺在民營企業面前,也成爲委員們關注的焦點。民營企業如何書寫新常態下更精彩的發展答卷?連日來,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天津委員在小組討論中紛紛建言。
完善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機制
“適應新常態,需要積極創新”,王執禮委員說,企業是科技創新的市場主體,對民營企業更是關鍵所在,應該進一步完善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機制,引導民營企業科技創新。
王執禮委員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體系的服務工作,主動幫助和引導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參加。如果民營企業在沒有拿到政府科研資金的情況下,企業自行出資投入科研產生重要成果,並物化爲生產力,甚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更應受到尊重和鼓勵,以提高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二是建立公開提名和自願報名相結合、科學評議、實踐檢驗、公信度高的科技獎勵機制。對基礎研究成果應該依據其學術價值由公認的學術組織來評判,更多地與國際接軌;對應用性研究成果應該考察其實際成果轉化和應用效果,更多參考市場價值和國內外市場反饋作爲評判標準。
支持民營基礎設施企業“走出去”
李佔通委員說,當前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正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單純淘汰過剩、升級改造,無法徹底解決與傳統基礎設施行業緊密關聯的鋼鐵、水泥、工程等領域的產能過剩問題。而國外基礎設施行業項目進入門檻的限制,也讓民營基礎設施企業“走出去”舉步維艱。中國主導下的亞投行通過亞洲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不僅能爲民營基礎設施企業搭建“走出去”的便捷通道,而且還能爲這些企業享受公平待遇提供保障。
爲此,李佔通委員建議,一是籌建亞投行“中國基礎設施企業服務聯盟”,集合中國優秀的基礎設施建設、供應、運營等各產業鏈企業,作爲亞投行基礎設施投資的重點服務供應商,參與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樹立中國基礎設施行業的國際品牌形象。二是在亞投行中國持有股份載體的結構設計中,預留一定比例給民營資本,尤其是民營基礎設施企業。三是針對亞投行擬實行的“銀行+基金”運作模式,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和支持民營資本進入“基金”,釋放民間資本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