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平津戰役紀念館是由黨中央修建的全面展現平津戰役偉大勝利的專題紀念館。199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14屆67次會議作出在天津修建平津戰役紀念館的決定,於1995年初開始籌建,當年11月29日奠基動工,1997年7月建成開館。共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49位,省部級以上黨政軍領導2000多人次,國內外各界觀衆近1400萬人次。平津戰役紀念館以其特殊的歷史貢獻和社會影響力,與國防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東麗區華明鎮等120多個單位結成共建關係。先後被命名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60多個榮譽稱號;今年2月又被國家文明委評爲全國文明單位。
深挖紅色教育資源 擔當社會宣傳責任

平津戰役紀念館始終堅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近兩年多來,該館除辦好平津戰役主展覽外,還搶抓機遇,勇於擔當,陸續推出了臨時展覽25個,內容包括抗日戰爭系列展覽、中國精神系列展覽、反腐倡廉系列展覽、焦裕祿精神展覽等等。這些精彩的展覽讓平津戰役紀念館成爲宣講中國夢的大講堂、反腐倡廉教育的大課堂,提升參觀者文明素質的大熔爐。
平津戰役紀念館館藏文物達60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6件,大量實景實物和聲光電展示手段讓參觀者目不暇接,眼界大開。爲充分利用平津戰役紀念館場館硬件和軟件優勢,近兩年來,平津戰役紀念館自加壓力,深挖紅色教育資源,讓陳列在紀念館裏的文物說話發聲,把平津戰役紀念館打造成具有綜合功能的大型展館,讓更多的人在這裏接受紅色洗禮。爲慶祝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舉辦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基層巡展》和《北京軍區老將軍書畫作品展》;爲配合防治腐敗,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舉辦了《領袖風範人民公僕廉政楷模——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人廉政勤政圖片展》、《廉心仁智——中國古代廉政文化集萃展》;爲貫徹好黨中央深入紮實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舉辦了《井岡山精神與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展》、《人民公僕幹部楷模——焦裕祿精神展》;爲迎接首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到來,舉辦了《天津人民抗戰紀實》和《把“鬼”變成人——新中國改造日本戰犯紀實》兩大展覽;爲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屆十次會議通過的把9月30日確定爲全國烈士紀念日的重大決定,舉辦了《無盡的懷念》和《新中國從這裏走來》兩大展覽;爲深入學習貫徹市委十屆三次、四次會議精神,舉辦了《共建美麗天津共享美好生活》大型展覽等等。

平津戰役紀念館作爲一家專業軍事展館,要想搞好其它方面的展覽需要很強的創新意識,需要過硬的創作團隊,需要克服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一是展覽主題的選定要健康向上,二是相關資料的蒐集整理要準確全面,三是展覽手段的更新要適應形勢,四是講解員的業務能力要優質高效。無論哪一個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展覽的展出效果,甚至無法開展。爲此,在市委宣傳部和市文廣局的大力支持下,平津戰役紀念館工作人員不怕困難,勇於開拓創新,全館上下凝聚合力,無私奉獻,書寫了一幕幕感人的事蹟。展館策劃人員從黨中央和市委的中心工作出發,緊密配合當前形勢任務,認真策劃選題。每逢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社會熱點焦點話題,館領導班子和創作團隊都要坐到一起認真研究,制定展覽方案,力爭推出讓觀衆看得懂、聽得進、記得住,觸動內心,感染靈魂的好展覽。先後推出了《走進平津戰役》、《二戰序幕抗戰起點——九一八事變史實展》、《戰火中的莫斯科》、《戰火中的烏克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等戰爭題材展覽10多個。
爲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緬懷在戰爭中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平津館還將在今年創作推出《爲抗戰吶喊——中國共產黨與抗戰文藝》、《侵華日軍第731細菌部隊罪行》、《抗戰中的經典戰役》、《抗戰名將》、《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偉大貢獻》、《八路軍總部在太行》、《鐵軍忠魂——抗戰中的新四軍》、《日本侵略者芷江受降陳列展覽》、《二戰中的德意日法西斯大屠殺暴行》、《銘記12?13——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展》、《臺兒莊大捷》、《平型關大捷》、《抗戰英雄吉鴻昌》、《抗戰英雄楊靖宇》等抗日專題系列展覽14個。
此外,《走近平津戰役》、《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中國夢?我的夢》、《踏尋雷鋒足跡》等展覽先後在本市十八個區縣的街道、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軍營、敬老院、女子監獄等單位巡迴展出,社會效益廣泛,觀衆反響強烈。《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覽送進天津市女子監獄進行巡展,觀展者是特殊羣體,他們人身限制自由,臉上充滿渴望。圖片展“走進大牆”的教育形式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展覽展出後,即收到良好的效果,服刑人員參觀後對記者說:“這個展覽很震撼,看着這些革命先驅的事蹟,感受着他們的高尚人格,我們更加深感慚愧,更加深感罪孽嚴重,我們一定要在這裏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中國夢?我的夢》展覽,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文廣局共同主辦,平津戰役紀念館承辦。展覽以“兩個百年”爲基本框架,以“噩夢篇”、“尋夢篇”、“築夢篇”、“圓夢篇”四個板塊爲基本陳列,共展出400餘幅珍貴照片,展覽在本市20多個單位巡展,前來參觀的黨員、羣衆絡繹不絕。與此同時,平津戰役紅色宣講團還深入巡展地點進行免費講解,組織排練宣講節目深入鄉村、社區、學校開展宣講活動,受衆人數達二十萬人。

尋訪烈士十年如一日,親屬、戰友真情灑平津。
烈士查詢工作是平津戰役紀念館展陳人員的重要職責,紀念館工作人員經常耐心地與每位諮詢人溝通,獲取烈士信息。根據相關規定,細緻地審覈家屬提供的烈士證明書及民政部門提供的證明材料,從而確認烈士身份,補刻時始終懷着對烈士崇敬、感恩的心態,確保不錯刻、不漏刻、不多刻。近兩年來,平津館加大了烈士的核查力度,努力擴大信息來源,除了主動走訪查詢外,還不斷接到來自全國各地查詢烈士資料、覈實烈士信息的電話,紀念館工作人員的多方聯繫、調查覈實,兩年尋找確認出李賀寬、李佔東、史福錄、張玉喜、張進才、柳長海、袁東海、李長落等12位烈士,他們的籍貫涉及北京、河北、吉林等三個省市,分別是在解放張家口、塘沽、天津的戰鬥中犧牲的。補刻的消息傳出,不少烈士家屬和戰友紛紛前來,一位年過八十身穿軍裝的老人在女兒的陪同下站在那裏,他有些激動的說着:“兄弟啊,我來看你們來了,我還給你們帶了咱們東北的高粱酒……”與老人的女兒交談得知,老人是東野四縱的,由於在其他的戰鬥中負傷沒有參加平津戰役,但是他的許多戰友,鄉里的兄弟都爲了新中國的解放長眠在了天津這片土地上,在此之前老人多次要到這裏來,但都因爲身體的傷痛沒能如願,當得知這裏刻上了戰友的名字,老人不顧家裏的反對一定要專程來看看他的戰友,爲他們捎來了家鄉的酒,說上幾句離別時沒來得及說的話。老人說:“我臨死前還能跟戰友說說話,祭拜一下,平津館王館長帶領的陳保部了了我一生的心願。”截止目前,平津戰役紀念館英烈名錄牆上共鐫刻了6812個烈士的姓名,尚有218名烈士信息正在進一步覈實當中。
優質服務創建文明單位 真情付出感動八方遊客
近年來,紅色旅遊熱大幅升溫,作爲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平津戰役紀念館倍受遊客青睞,遊客數量也由往年的20多萬人增至今年的近百萬人,日益增多的觀衆爲平津館帶來了更大的社會效益,但這也給在窗口部門工作的一線員工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安檢門是觀衆進館參觀的第一道門,也是確保紀念館各項工作安全有序的第一道防線,責任重大,不容疏忽。每天早晨,負責安檢工作的員工很早就來到安檢室,打開安檢機,檢查安檢器材,整理好着裝,爲一天緊張而又忙碌的工作做好充足的準備。上午九點,第一批觀衆已經排隊進入了,“請您將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安檢機傳送帶上……請大家排隊進入……請老人注意腳下臺階……”他們第一時間將平津館的微笑和關懷傳達給來到這裏的遊客。每逢節假日,是平津館的參觀高峯期,單日接待觀衆最高多達上萬人,每天一大清早,安檢室門口就排起了長隊,甚至中午還有從北京、河北、山東等地趕來的旅遊巴士,這段時間,安檢人員往那兒一站就是5、6個小時,上百上千遍地重複着文明用語,忙的時候連水都顧不上喝,就這樣,偶爾還有個別不遵守秩序的觀衆對安檢人員進行謾罵和侮辱,但他們依舊微笑着迎上前去,耐心的進行解釋,有條不紊的維持着秩序。同樣是工作在平津館一線的講解員隊伍擔當着帶領廣大遊客瞭解戰役歷史、瞻仰偉人風采、感受文明天津這一重任,他們每天都身着乾淨整齊的軍裝很早就來到展廳,等待觀衆的到來。 “您現在進入的是紀念館的序廳,在您面前是一組名爲《闊步向前》的鑄銅雕像……”講解員用清晰洪亮而又飽含深情的聲音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參觀高峯,每名講解員每天要講解10多場,沿着展線走路超過10公里,忙的時候連吃飯休息的時間都沒有,腳上經常被磨出水泡,但是看到觀衆從入口走進來,他們依舊微笑着迎上前去,精神飽滿的投入到新的講解工作中來。當有人問到他們每天這麼累值得嗎?他們說:“我們的工作既展示了平津館的服務窗口,又展現着文明單位的榮譽和形象,任務光榮,責任重大。我要用我們的的優質服務、愛心奉獻、文明舉止,讓觀衆賓至如歸,讓平津館的功能得以發揮,讓我們的正能量傳遞給來到平津館參觀的每一位觀衆,爲此,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平津戰役紀念館館長王培軍表示,平津戰役紀念館作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全國文明單位,有責任有義務向全社會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導廣大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繼承革命傳統,培育民族精神,樹立正確觀念,促進精神文明,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讓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每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