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第六場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截至昨天上午9時,共發現遇難者遺體112具,其中已確定身份人員24人,尚有88人正在確定身份之中。
關於失聯人數,經過有關部門仔細認真反覆統計,目前,已接到各方報告失蹤人員95人,其中包括消防人員85人,其他人員10人。在消防人員中,現役公安消防人員13人,天津港公安消防人員72人。此數據與正在確定身份的88人會有重複。
2000多人在外圍搜尋清理有害物質,現場處理已有完整方案
北京軍區參謀長史魯澤介紹,從軍區任務的角度來講,下一步首要任務是24小時不間斷監測,因爲可能還會有突發情況,一旦有意外,肯定在第一時間就能夠監測到,採取相應措施。
事故現場如何處理,是全社會關心的問題。史魯澤對此迴應,前方指揮部已有了比較完整的方案,而且是安全可靠的方案。“方案很具體,很系統,請大家放心。”下一步,防化兵將主要參與現場清理工作,起到偵查、鑑定、指導,在關鍵部位的突擊作用。
關於外圍的清理問題,史魯澤明確表示,根據國務院工作組要求,不光是核心區,外圍周邊3公里範圍內,都要進行清理。爲了完成這一任務,在8月15日又抽調上來1000名官兵,1000名武警,還有民兵預備人員400多人,現在有2000多人正在外圍進行搜尋清理。“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爲在爆炸的過程當中,可能有少量的有害物質崩出來了,我們檢測到、搜查到以後蒐集起來,並進行有效處理,爲羣衆儘快返回創造條件。”
此外,昨天上午,預備役部隊帶來了無人機,中海油方面也出動了直升機,對建築物頂部進行搜尋,如果有較大的有害物質同樣可以發現。
史魯澤說,北京軍區在天津周邊還有兩支作戰部隊,在保定附近還有近500人的防化部隊,如果救援現場需要,在3至5個小時內都可以趕到天津。
五項措施防止廢水污染,現場已運走100噸廢水進行處理
針對外界普遍關注的廢水污染問題,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包景嶺迴應,事故發生後,環保部門對事故區域的三處入海排海口全部實現了封堵,杜絕了事故廢水對海洋的影響和對水外環境的影響。同時對現場隔離區的雨水口、污水口、污水處理廠、海河閘口等進行了不間斷監測,並在事故區域周圍設置圍堰,共採取了五項措施,嚴防廢水污染,確保水環境安全。
一是針對人們擔心的氰化物的特徵,事故區域雨水、污水、外排水全部用水泥進行了封堵,確保區域內各類廢水不會排入外環境,確保區域外水體和渤海的環境安全。
二是事故區域周邊設置圍堰,將事故區域與外部隔離,確保雨水不會溢流出事故區域。
三是事故區域外的雨水、污水管道內的廢水和消防廢水,全部進入新設置的應急廢水裝置,採取強氧化等方式對廢水破氰處理後,再排入天津港保稅區擴展區的污水處理廠,做進一步深度處理。
四是天津港保稅區擴展區污水處理廠在現有處理的工藝基礎上,在前端增加廢水處理應急裝置,實現雙保險。
五是對現場隔離區內的水坑、水塘、明渠等低窪匯水區內的高濃度廢水,由專用罐車收集後送危險廢物處理機構進行專業化處理。包景嶺表示,截至15日晚,已經有100噸廢水由專用罐車運到污水處理中心進行處理。
兩個空氣監測點位氰化氫超標,但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包景嶺表示,環境空氣監測結果顯示,17個環境空氣監測點位中,有兩個點位氰化氫累計出現兩次超標,但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其餘各點位各項污染物濃度均未出現超標。
包景嶺說,自8月13日凌晨3點起,環保部門在事故現場周邊警戒區外共佈設17個環境空氣監測點位、5個廢水監測點位、4個水環境監測點位和1個海水監測點位,持續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測。
8月15日0點至24點期間,共現場採集空氣樣品420個。根據前一天監測結果,確定特徵污染物監測項目苯、甲苯、二甲苯、氰化氫、揮發性有機物篩查。監測結果顯示,事發地警戒區外流動監測車和7個環境空氣篩查點均未檢出新的特徵污染物;17個環境空氣監測點位中,位於東疆港的5號和6號2個監測點位氰化氫累計出現兩次超標,分別超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0.04倍和0.5倍,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其餘各點位各項污染物濃度均未出現超標。
爆炸事故核心區周邊空氣不會對人體造成次生災害
北京軍區參謀長史魯澤說,8月13日下午檢測到事故核心區大概有近10種有害氣體,其中多數是超標的,比如二氧化硫,當時超標近10倍,氨氣也超標了10倍。到了8月14日,包括核心區的檢測指標,都降到了規定標準以內,比如距離最近的監測點氨氣降到29毫克/平方米,低於30毫克/平方米的標準,而遠的監測點只有9毫克/平方米。
從最新檢測數據看,核心區周邊空氣中僅存有少量的有害氣體,濃度均低於國家規定的致人傷害的濃度標準,“不會對人體造成次生災害。”
數百噸氰化鈉位置已經確定,採用三種方案處理
北京軍區參謀長史魯澤表示,爆炸現場的氰化鈉位置已經確定,有兩處,初步估算有數百噸。
如何處理這些氰化鈉,目前已經採取了三種方案。對少部分已經炸開外露的,清理出一塊場地,用雙氧水或者其他辦法進行化學中和,來溶解它。對大面積分散、不便於快速處理的,砌起一米多高的圍牆圍擋起來,主要爲了防止因下雨而造成化學反應,同時還進行了必要的遮蓋,預防二次污染。對成桶未損壞的,將及時清運,撤離現場,由專業化的公司進行專業化處置。
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包景嶺也在發佈會上回應說,爆炸現場桶裝氰化物大部分保存完好,少量因衝擊發生泄漏。現正對氰化物污染進行無害化處理,可以有效控制。因爲明火已滅,不用擔心隔離區外大氣和飲用水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