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要聞  高層關注  智能炫聞  智能大會  高端訪談  津雲熱搜  產業熱潮  未來趨勢  智能製造  智慧城市  智能賞析
工信部部長苗圩: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編輯:李彤  2016-12-27 15:34:00

內容提要:過剩產能怎麼去?企業負擔怎樣降?“中國製造”如何實現由大變強?近期,有關製造業發展的爭論不斷,反映出產業面臨的困難與瓶頸。

  過剩產能怎麼去?企業負擔怎樣降?“中國製造”如何實現由大變強?近期,有關製造業發展的爭論不斷,反映出產業面臨的困難與瓶頸。

  在26日召開的2017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部署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工作,力圖通過一系列目標的實現,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激起“中國製造”的後勁兒。

  工業領域穩增長

  “中國製造”向中高端邁進,基礎在穩,關鍵是存量。在穩的前提下,關鍵領域有所進取,由成本優勢轉化爲創新驅動。

  工信部部長苗圩說,2017年將努力實現工業通信業平穩增長和提質增效,加快新動能培育和傳統動能修復。預計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

  “工信部將在2017年狠抓工業穩增長政策措施的落實和督促檢查,實施製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推動擴大政策適用範圍,拓展工業通信業投資資金來源渠道。同時,促進消費升級擴容,擴大市場渠道,打造國際品牌。”苗圩說。

  打好“去產能”硬仗

  “中國製造”面臨的諸多問題,根本在於結構深度調整帶來的陣痛。補上產業發展短板、推動傳統動能煥發生機,首先要打好“去產能”的硬仗。

  苗圩指出,2017年,工信部將堅定不移“去產能”,制定出臺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產能退出的意見,推進鋼鐵等行業處置“殭屍企業”,嚴厲打擊“地鋼條”等違法違規生產行爲,嚴格落實產能置換方案,嚴禁新增產能。

  除了做減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還要在提升品質、推進節能高效上做加法。苗圩說,工信部將在2017年實施標準化和質量提升工程,着重提高工業質量水平和品牌效應。同時,通過加快高效節能裝備推廣應用、推進煤炭高效清潔利用試點、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等方式,推進綠色製造。

  主攻智能新業態

  要激起“中國製造”的後勁兒,關鍵要通過創新驅動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在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當下,智能製造將是主攻方向。

  “2017年將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在流程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等方面新遴選90個左右試點示範項目,修訂50個以上智能製造標準。探索建設智能製造示範區,培育10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苗圩表示,同時,建立一批產業孵化基地和平臺。

  除此之外,在工業基礎、高端裝備等領域,工信部也制定了一系列創新規劃。比如,佈局建設2至3個國家級創新中心,攻克共性關鍵技術;選擇20項左右基礎零部件,15項左右先進基礎材料,10項左右基礎工藝實施“一攬子”突破行動,加快高端裝備、新材料等研發突破。

  持續推動企業減負

  做強“中國製造”,要激發企業動力,保護企業創新積極性。推動減輕企業負擔至關重要。

  工信部稱,將大力爲企業降成本、減負擔,出臺支持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政策。

  苗圩指出,2017年將加快建立涉企保證金清單制度,拓展涉企收費目錄清單查詢系統功能,完善企業調查和舉報平臺,打造全國減輕企業負擔綜合服務平臺。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通過推進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設立運營、推動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啓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等方式,創新企業融資模式,減輕企業負擔。

本網站由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北方網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