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接診患者1107人次,48部救護車轉運患者,急診搶救復甦室6臺呼吸機同時開啓……大年三十兒的夜裏,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科燈火通明,這一夜,醫護人員比平日更爲忙碌。
毫不誇張地說,這裏是春節期間全市最爲繁忙的醫務科室,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科承擔了危、難、急、險、重患者的收治工作。
“從大年三十兒早晨8點到大年初一早晨8點,急診科共接待了1107名患者,救護車轉運的患者達到了48人,相比較日常35-40部救護車的接診量,越是到春節,我們就越忙。”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科主任柴豔芬說,“由於很多醫院已經停診或是受條件限制,48部救護車中有16部是從其他醫院轉來的。”
8人病房擠進了30人
按照正常情況,那些沒有生命危險、病情較爲穩定的患者大多會選擇在春節前出院回家,和家人團聚。大年三十兒來醫院就診的,往往是重症或是突發症狀的患者。作爲天津市的三級診療醫院,這些急、難、險、重患者會選擇最爲信賴的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救護車也會優先選擇將患者送到這裏。
“急診壓力特別大,一樓搶救復甦室共有5名醫護人員在崗,但是已經同時開了6臺呼吸機。”急診科護士長麼穎告訴“前沿”新聞記者,憑藉多年的經驗,每到春節急診科不但不會減少醫護人員,反而會增加人力,同時做好應急預案。
由於患者集中,牀位緊張,樓道里隨處可見打着“吊瓶”的患者。“前沿”新聞記者在搶救復甦室內看到,患者、醫護人員已經佔滿了這個房間,額定8張牀位的房間硬是滯留30位患者。除顫儀、心電圖機、B超機在搶救室內來來回回穿梭,原本需要患者自行前往的檢查也因急救需要前移至病牀前。當二樓觀察室內的患者稍微平穩一些時,就會有大夫臨時調到一樓支援急診,保證急重患者及時得到救治。整個搶救室,忙碌而有序。
汗水浸溼了他們的衣衫
多器官衰竭、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綜合性心臟病……大年三十兒晚上10點多開始,半個小時內,急診科陸續接到了救護車送來的4名危重患者。這也是整夜最爲忙碌的時刻,七八十位急診醫護人員全部各就各位。急診總住院醫師劉斌同時搶救幾名患者,人員密集、搶救任務重,搶救復甦室內溫度直逼夏季。
劉斌不僅要對整個急診科進行總體調配,還要進行搶救、爲患者進行心肺復甦,關照其他重症患者,需要樓上樓下、進進出出穿梭的他習慣性地穿了一件棉外套,而當晚高強度的搶救工作狀態,他的衣衫已被汗水浸透。
“您怎麼還穿着大棉衣。”看着周圍同事穿着單衣都已經滿頭大汗,護士長麼穎不禁問劉斌。“嗨,忘了,忘了,忙得顧不上這些了。”脫下棉衣的劉斌穿着浸滿汗水的衣服又去搶救了。
在搶救復甦室內的30位患者都由值班醫師李文傑來關照,給藥、治療,每一個心肺復甦都由他來實施,他的頭上也沁出了豆大的汗珠,忙碌的身影伴隨了一整夜。
一直到大年初一的凌晨3點,急診室的緊張氣氛才稍稍緩解,集中入院的患者的病情已經陸續平穩。
大年初一上午,“前沿”新聞記者在醫院見到了急診科主任柴豔芬。這已經是她在24小時內第三次來醫院了。大年三十兒早上8點到院,下午3點離院,晚上10點到院,大年初一凌晨3點離院。還沒休息幾個小時,初一一大早,柴豔芬又來了。“我需要隨時瞭解急診科的情況,門診停了,但急診的大門是永遠敞開的,這裏是全院最忙的科室。”柴豔芬說,“在一線的兄弟姐妹們都很辛苦,他們忙碌着,我在家中心裏不安,我必須和他們一起並肩戰鬥。”(前沿新聞記者趙穎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