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要聞  高層關注  智能炫聞  智能大會  高端訪談  津雲熱搜  產業熱潮  未來趨勢  智能製造  智慧城市  智能賞析
中國製造2025:把智能製造作爲兩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

來源: 金融時報  作者: 陳鴻燕  編輯:張瑜  2017-09-25 15:06:02

內容提要:製造業作爲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製造業作爲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中國製造2025》(以下簡稱“綱要”),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作爲未來10年引領製造強國建設的行動指南和未來30年實現製造強國夢想的綱領性文件,《中國製造2025》全面開啓了中國製造由大變強之路。”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

  戰略目標: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國製造2025》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它並不是一個一般性的行業發展規劃,而是着眼於整個國際國內的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變革大趨勢所制定的一個長期戰略性規劃,不僅要推動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健康穩定發展,還要在應對新技術革命的發展當中,實現高端化的跨越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如此來評價綱要的重要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羣慧在解讀時表示:“《中國製造2025》規劃着眼於中國製造業長期發展面臨的新環境和新問題,目的是在未來新的技術環境、國際競爭環境和國內要素環境下,從根本上提升中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不僅僅是解決產業發展中出現的短期困難或者爲解決短期增長問題提供投資動力。”

  爲此,《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九大戰略任務和重點,包括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推行綠色製造、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深入推進製造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苗圩撰文指出:“中國工業化進程能否順利推進、勢頭能否長期保持、在全球競爭中能否脫穎而出,是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關鍵一招。我們必須牢牢把握製造業這一立國之本的戰略地位,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落實好《中國製造2025》發展願景,力爭在新中國成立100週年時,建成世界一流製造強國,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支撐。”

  突出“亮點”:綠色升級

  細讀文件不難發現,綠色升級是此次中國製造的一大“亮點”。《中國製造2025》明確,加快製造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推行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提高製造業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產品全生命週期綠色管理,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到2020年,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20%。到2025年,製造業綠色發展和主要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綠色製造體系基本建立。

  對此,業內專家指出,我國製造業發展走過高耗能、高污染的路子,多年的發展經驗已經證明,高耗能、高污染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目前政府推進製造業綠色升級看中的就是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資料顯示,我國工業仍是消耗能源資源和產生排放的主要領域。工業能效、水效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其中鋼鐵行業國內平均能效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落後6%至7%,建材落後10%左右,石化化工落後10%至20%。

  “隨着資源環境矛盾的日趨尖銳,必須實現由高耗能、高污染髮展模式向綠色經濟發展模式轉型,使得產品從設計、製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全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儘可能小,資源消耗盡可能少。”苗圩如是說。

  主攻方向:智能製造

  在《中國製造2025》中,關注度最高的非智能製造莫屬,而智能製造也將是未來中國製造實現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綱要明確,要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製造作爲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試點示範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週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

  苗圩表示:“推動智能製造是解決我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各國都在研究如何搶佔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我們認爲,互聯網和傳統工業行業的融合是要搶抓的制高點,而主攻方向則是智能製造。”

  毋庸置疑,在此過程中,“互聯網+”將起到關鍵作用。

  “工業信息系統通過互聯網實現互聯互通和綜合集成,促進機器運行、車間配送、企業生產、市場需求之間的實時信息交互,原材料供應、零部件生產、產品集成組裝等全生產過程變得更加精準協同。工業雲平臺成爲新型生產設施,爲研發設計、加工製造、經營管理等生產經營活動提供資源支撐和服務保障,工業生產要素實現優化整合和高效配置。工業大數據應用將貫穿設計、製造、營銷、服務全過程,成爲生產輔助決策的支撐,更成爲企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要素。”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文表示。

  細化分工:尋求突破

  政策實施,貴在落實。據新華社瞭望智庫報道,針對《中國製造2025》中的具體內容,已敲定了“1+X”的部門分工規劃。

  據介紹,“X”擬分爲近10個方面,包括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在重點領域開展創新設計示範以及研究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指導意見等具體內容,將分別由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牽頭,財政部、教育部、知識產權局等多部門參與。

  “而以政府資金作爲種子基金,引入社會資本來進行創新能力建設、創新系統建設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等內容,是這次部委分工的亮點。”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財政部已經對部分核心項目給予了百億元級別的資金支持,後續還會更多地參與進來,協同各相關部委夯實《中國製造2025》的工作部署及其後續落實。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做方案不能‘大而全、喊口號’,而要明確方向、細化標準、突出重點,要把工作做細做實。只要在某些領域能完成突破,就能爲未來打一個很好的基礎,讓中國製造十年磨一劍,十年上一個新臺階!”

本網站由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北方網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