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媒聚焦兩會:中國發展為全球提供新選擇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新網 作者: 編輯:楊柳 2018-03-03 18:48:32

內容提要:2018年全國兩會3日將正式召開,兩會熱點議題、新聞發布等都將受到海內外媒體高度關注。境外華文媒體稱,在當今國際舞臺上,中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外界目光,而3日即將啟幕的全國兩會被認為是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

  中新網3月3日電 2018年全國兩會3日將正式召開,兩會熱點議題、新聞發布等都將受到海內外媒體高度關注。境外華文媒體稱,在當今國際舞臺上,中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外界目光,而3日即將啟幕的全國兩會被認為是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

點擊進入下一頁

  3月2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預備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華媒關注兩會啟幕

  ——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改革再部署

  連日來,包括香港《明報》、臺灣《旺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美國中文網等境內外華文媒體就兩會外交、經濟、民生等多個領域議題進行了集中報道。華媒預測,參與全球治理、經濟改革、涉港澳臺僑等政策將是本屆兩會重點討論方向。

  香港《文匯報》3日報道,全國兩會歷來是外界觀察中國政治經濟走向的重要窗口,而今年是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以及改革開放40周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在此大背景下,今年兩會除了規劃今年工作外,還要完成換屆選舉、啟動新一輪國家機構改革等一系列大事,因而受到輿論高度關注。

  新加坡《聯合早報》3日同樣指出,這是去年10月中共十九大召開後的首次兩會,也是五年一次的換屆兩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也比以往更多,尤其關注兩會期間有關經濟改革的討論。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采取哪些重大舉措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不僅關系中國經濟接下來的發展,也將給世界經濟產生深遠影響”,《聯合早報》說。

  美國中文電視臺記者2日以“2018中國兩會深化改革”為主題報道兩會。記者注意到,此次兩會的記者共有3000多人,其中港澳臺記者和外國記者則多達1000多人。

  美國中文電視臺記者同樣提及,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此前中國官方就表示,將會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開放舉措,甚至超過國際社會的預期。從財稅到收入、從金融到樓市,諸多領域的改革路線圖有望在兩會上制定。尤其是機構改革。

點擊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青島造高速動車組准備出廠投入運營。 中新社發 徐崇德 攝

  經濟量變到質變

  ——脫貧致富決心不是說說而已

  臺灣《旺報》稱,3日兩會正式登場,在去年10月十九大提出未來發展框架後,兩會更是進一步細化確定大陸政經方針的關鍵,朝“高質量GDP”、“追求美好生活”等願景邁進,可預見經濟發展改革的落實上將“量變轉質變”,在兩會期間將寫出一張滿滿的答卷。

  香港《明報》同樣認為,經濟改革仍將是今年兩會的重頭戲。報道認為,今年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本次兩會料將發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對外開放的強音,釋放包含經改在內的“超預期”政策信息和舉措。

  針對中國經濟發展,多位專家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三大關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經濟發展跨越“三大關口”的關鍵,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建設的總綱領。

  馬來西亞《南洋商報》2日社論認為,去年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將於2020年以“一個也不能少”的嚴謹態度全面打造“小康之家”,彰顯中共欲將人民的貧富差距縮小的意願。

  對此,《旺報》認為,大陸改革決心並非說說而已,在脫貧攻堅方面,大陸近年成績已相當亮眼——大陸國務院扶貧辦日前公布數據,近5年累計減貧人數多達6853萬人,讓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10.2%下降至3.1%。

  時代在變化,秩序在調整。香港《大公報》2日援引學者文章稱,綜觀全球,中國模式帶給全球新經驗。當中國通過產能和資本項目打造全球互聯互通的命運共同體,中國主導的全球治理新秩序已經成為新經濟周期的全球新選擇。

點擊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2017年10月,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記者們登上港珠澳大橋。他們表示,這座橫跨伶仃洋、聯通三座城市,創下多項“世界建築之最”的中國大橋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令人佩服的工程之一”。肖欣 攝

  “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抓緊機遇共享發展紅利

  中央對港澳臺僑政策的新路向也吸引華媒關注。香港大公網以《北京觀察:粵港澳大灣區迎來新時代》為題指出,2日的全國政協大會發言人就香港發展重要問題作出回應表態,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按程序報批。大公網認為,這堪稱是幫助香港更精准定位發展方向、尋找“國家所需、香港所長”交集的指南。

  大公網評論,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迎來新時代。一方面,隨著國家改革發展進入新時代,新舊動能和發展方式轉換,大灣區作為區域經濟的重要板塊和改革開放的前沿高地,面臨的環境煥然一新。另一方面,推進大灣區建設,是中央運籌拍板的重大決策,進一步通過新平臺,將香港納入國家發展全局、為香港發展注入嶄新動能。有新時代之“天時”,大灣區之“地利”,香港應再努力營造“人和”,理性務實,化解分歧,謀劃好、落實好發展路徑。

  香港《文匯報》文章說,面對新時代、新任務的新要求,香港要保持繁榮穩定,必須對接、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對於國家的機構改革不可不細察、不可不銜接,以便及時調整、主動適應、全面對接,纔能跟上國家發展的步伐。

  臺灣《旺報》社論則指出,大陸是全球爭搶的龐大市場,臺灣豈能自甘疏離?兩岸地緣相近、血緣相親,大陸是臺灣商民境外生意的優先選擇對象。更何況,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創造階段性的磁吸臺資條件,能夠吸住臺灣廠商的目光。只要保有自身相對優勢,就可以穩健依托大陸市場,分享大陸發展紅利。

  美國僑報網和美國中文網則注意到,對於海外華僑華人來說,如何能在中國更便利的簽證和居留是今年兩會備受關注的問題之一。(完)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