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紅委員:打好全面消除血吸蟲病攻堅戰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網信天津 作者: 編輯:李彤 2018-03-12 13:02:41

內容提要:新中國成立之初,流行了2000年的血吸蟲病,已遍及江南12個省區市的350個縣,毛澤東主席憤怒地說:『就血吸蟲所毀滅我們的生命而言,遠強於過去打過我們的任何一個或幾個帝國主義。』『現在尚有一千萬人患疫,一萬萬人受疫的威脅。是可忍,孰不可忍?』1955年冬,他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偉大號召。

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這是曹小紅委員代表致公黨中央作大會發言。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天津市委會主委,天津市副市長 曹小紅]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新中國成立之初,流行了2000年的血吸蟲病,已遍及江南12個省區市的350個縣,毛澤東主席憤怒地說:“就血吸蟲所毀滅我們的生命而言,遠強於過去打過我們的任何一個或幾個帝國主義。”“現在尚有一千萬人患疫,一萬萬人受疫的威脅。是可忍,孰不可忍?”1955年冬,他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偉大號召。

1958年6月30日,當毛主席從《人民日報》上得知江西省餘江縣消滅血吸蟲的消息後,“浮想聯翩,夜不能寐”“遙望南天,欣然命筆”,寫下著名的《七律二首·送瘟神》,熱情謳歌:“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60年過去了,現在情況怎樣了?

無疑,我國血吸蟲病防治取得了重大成績。曾經流行肆虐的12個省區市中,上海、廣東、福建、廣西、浙江5地已達到血吸蟲消除標准,四川達到傳播阻斷標准,其他6省也達到傳播控制標准。但是,在中華大地上,血吸蟲這個“瘟神”還沒有走遠,更沒有滅絕。目前,長江流域還有7省釘螺面積仍頑固維持在35.6億平方米左右,疫病傳播環境和傳播因素並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患者仍達5萬餘人,數百萬群眾健康仍面臨著嚴重威脅,稍一松懈,血吸蟲病就可能死灰復燃、卷土重來,血防工作仍然面臨嚴峻的考驗。

放眼全球:聯合國已將血吸蟲病作為世界重點防控的疾病之一,世界衛生大會已作出“2025年全球消除血吸蟲病公共衛生問題”的決議。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我們認為,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在中華大地上全面消除血吸蟲病,完全實現毛主席60年前“送瘟神”的歷史夙願,讓中華民族更加強起來,具有重要的意義。要按照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預防控制重大疾病”的要求,落實好《“十三五”全國血吸蟲病防治規劃》,打好全面消除血吸蟲病攻堅戰。

為此,我們建議:整合形成血防工作聯防聯控的強大合力。重建我國血防工作湖區五省、監測八省等省際省內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抓好大江大河源頭治理、流域治理和綜合治理,統籌衛生、農業、水利、國土資源、林業、環保等部門中的血防力量,形成血防工作強大合力,推動綜合防治措施落到實處。

我們建議:盡快修訂實施多年的《血吸蟲病防治條例》。進一步細化部門責權、明確執法主體,優化疫區大型涉水項目審批流程,確保衛生部門真正參與到項目前期規劃與審批中來,加大對違法責任人的處罰力度,為血防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們建議:加大攻克血防技術難點的科研力度。把血吸蟲病防治技術納入國家科技規劃及重大科技創新計劃,激勵科學家投身血防科研和關鍵技術攻關,深入分析消除疫病進程中的問題,厘清流行脈絡,突破技術壁壘,切斷傳染源頭,盡快改變部分防治手段和關鍵技術落後局面,為全面消除血吸蟲病提供先進技術保障。

我們建議:創新體制機制,切實加強血防工作隊伍建設。面對血防系統人纔流動性差、老齡化嚴重、知識相對陳舊的現狀,國家和各疫病流行地要創新體制機制,大力培養中青年血防技術人纔,建立穩定、能乾的血吸蟲病防治隊伍。

正如毛主席60年前胸有成竹指出的:“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三者結合起來,瘟神就只好走路了。”現在,中國已經來到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新時代,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的力量已變得空前強大。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部署實施,我們認為,全面消除血吸蟲病的時機,到了。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