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委員:應建立體制和機制規范促進產教融合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未來網 作者:楊佩穎 編輯:付勇鈞 2018-03-13 17:03:48

內容提要:『為什麼線上教育並不如想象的來的那麼急風暴雨,沒有把學校衝擊的那麼稀裡嘩啦,學校照樣堅如磐石。因為我們還是學歷社會,還是圍牆內的校園,現在圍牆要延伸到企業,延伸到產業,學校要延伸到互聯網加教育,還沒那麼簡單,還沒達成。』談到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胡衛接受未來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為什麼線上教育並不如想象的來的那麼急風暴雨,沒有把學校衝擊的那麼稀裡嘩啦,學校照樣堅如磐石。因為我們還是學歷社會,還是圍牆內的校園,現在圍牆要延伸到企業,延伸到產業,學校要延伸到互聯網加教育,還沒那麼簡單,還沒達成。”談到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胡衛接受未來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胡衛談到,“大學生MOOC課程好像不大成功,前面火熱了一陣子,現在慢慢又降溫了。”

  近年來,在線教育市場發展迅速。基於互聯網的教育平臺、教育工具、教學產品層出不窮,帶來了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的改變。

  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預計達1941.2億元,同比增長22.9%。未來幾年,中國在線教育的市場規模同比增長幅度會持續降低,但增長勢頭保持穩健,預計在2019年其市場規模將達2727.1億元。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胡衛。未來網記者 楊佩穎 攝。

  在胡衛看來,無論怎麼說,再怎麼講,線上教育能夠取代線下教育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為教育是人類及其復雜的活動,除非將來智能化,機器完全能模仿人,把人的情感全部模仿了。教育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情感的交流活動,是團隊的、人際交往,是有環境,有人的,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人跟環境的交流,人跟人的交流了,這些都是取代不了。

  在線教育衝擊下 圍牆內的教育還是“堅如磐石”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慢慢滲透到各行各業,帶了新的科技革命,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人工智能能給教育帶來什麼樣的改變?胡衛認為,人工智能有幾個階段,現在是弱人工智能階段,未來是人機互動時代,比如說走路不行,裝一個假腿可以走的很快。最後就發展到強智能時代,就是所有的信息都儲存在電腦上,電腦一按人就可以飛向太空,人的生命就永恆了。

  在教育模式上,公式、定理、歷史等機械化的東西是智能化可以取代的,但是一些需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求情感投入的是很難被取代的。未來教育當中會更有文化積淀的,更有文化感的東西,更體現一種能力,比如交往、創新能力。

  對於未來的教育發展,胡衛呼吁,先在某一個地方建一個未來學校,實現人機之間的互動,把教育中的有些功能讓機器去完成。

  很多人說在線教育對學校會有衝擊,現在學校可能會受到信息化的影響,成為沒有圍牆的教育,胡衛認為,將來受到衝擊這話是對的,但是現在圍牆內的教育還是堅如磐石,有人預測了三個學校,第一是傳統圍牆學校,第二學校向企業向產業延伸,第三是學校向互聯網延伸。未來的學校就是產業、企業就是學校,互聯網就是學校,這是一種人類美好的想法,但是我現在還沒看到。能達到這樣的想法,胡衛說,40年是有可能的。

  做教育的人不懂智能化,做技術的不懂教育

  胡衛也指出,目前互聯網教育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做教育的人不懂智能化,不懂信息化。現在很多外面的公司,包括苹果公司他們在做教育軟件,也在開發數字化的產品,但是他們不懂教育,就懂技術。

  懂課程和懂教育是兩回事,課程是有格與序的,什麼知識放進去,一個知識的梯度,第一是知識點,第二是知識的格與序,然後把素養放到課程裡,課程變成課程素養,要變成知識點,變成單元,這是要課程專家。課程專家、教育專家、智能專家、信息專家要合成,中國的最大問題是各敲各的鼓,各打各的鑼。

  胡衛建議要通過政府力量介入,建立體制和機制,把那些游戲、互聯網的產業產教融合,校企結合。

   原標題:慕課已冷在線教育火熱 技術與教育各自『打鼓敲鑼』引政協委員冷思考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