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見證『滄海桑田』的貝殼堤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廣播電視臺 作者: 編輯:張麒麟 2018-09-07 21:14:00

天津北方網訊:一條紅線不僅勾勒出了天津重要的自然生態資源,也同樣留住了即將消逝的地質遺跡。在這次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中,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貝殼堤區域被納入進來,這片現存規模最大、全球罕見的區域,將有望繼續講述著“滄海變桑田”的故事。

這堆由貝殼及其碎屑組成的不起眼的沙土,在地質學家王宏看來如若珍寶。

他腳下的這片被植被覆蓋的土地,是渤海灣最年輕的一道貝殼堤,距今也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這樣的貝殼堤天津一共有五道。規模大、發育好、幾乎完全由貝殼組成,全球罕見。

天津作為“退海地”,自古便有記錄。張熹《津門雜記》中曾說:“咸水沽在城東南五十裡,該處舊有蚌殼滿地,深闊無涯,至今不朽,想昔日之海灘即在此地無疑也。”在幾千年陸進海退的過程中,一道道貝殼堤成為了歷史的記錄者。

王宏研究貝殼堤有近40年的時間,他覺得沈默的貝殼堤會“說話”,講述的是“滄海變桑田”的故事。

貝殼堤不僅可以揭示海陸變遷,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堤上生長的植被茂盛,更是小型野生動物的樂園。渤海灣西岸原始的貝殼堤每道都有數十公裡長,發育最好的一段綿延超過200公裡,但由於過去缺乏保護意識,貝殼堤被隨意采挖,遭到不可修復的破壞,現存總跨度36公裡。

面對失之不再的古海岸遺跡,王宏十分心疼。

倪成玉家所在的巨葛莊村,坐落在第三道貝殼堤上,祖祖輩輩在這裡居住了幾百年。挖貝殼喂雞、坑塘養魚是村裡人代代的生活方式。

為保護這個天然的“博物館”,2010年天津在貝殼堤區域設了界碑,標示出保護區的界限,並設站專人巡護。2011年,禁止外人進入,慢慢地人們對這貝殼堤的保護意識也在逐步增強,但裡面的居住的村民怎麼辦?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在王宏看來,這樣仍然不利於對這片區域的徹底保護。

前幾年,隨著村裡實施平房改造,村民們也陸續離開。不久前,在環保督查中,老倪在村裡開的水泥構件廠關了,魚塘也填上。而這次生態保護紅線將貝殼堤、牡蠣礁這樣珍稀古海岸遺跡都納入保護范圍,並著手制定更嚴格的管理標准。這讓老倪也明白這片地區的保護意義,打算徹底離開。(津雲新聞編輯張麒麟)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