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采訪組記者手記:俄羅斯印象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廣播 作者:張穎 畢煌坦 霍艷華 編輯:李彤 2018-09-12 07:18:00

內容提要:此次“一帶一路”采訪我們的目的地是俄羅斯。在中俄關系發展處於歷史最高水平、“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的當下,包括天津在內的中國企業能在俄羅斯尋找到哪些發展機會?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周年。七月上旬起,天津廣播電視臺派出15路記者,分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見證沿途的最新發展和其中的動人故事。

  俄羅斯印象

  此次“一帶一路”采訪我們的目的地是俄羅斯。在中俄關系發展處於歷史最高水平、“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的當下,包括天津在內的中國企業能在俄羅斯尋找到哪些發展機會?

  普京總統是天津人倍感親切的一位外國領導人,他來過天津、看過冰球、包過狗不理包子、還親手試做過煎餅果子,那他帶領的俄羅斯人民對待中國的態度又如何?對於此次采訪,我們充滿期待。

  “准友城”伊爾庫茨克

  俄羅斯采訪的第一站是伊爾庫茨克,正在與天津推動建立友好城市關系的“准友城”。

  伊爾庫茨克是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的首府,是西伯利亞最大的工業城市、交通和商貿樞紐。伊爾庫茨克位於貝加爾湖南端,是離貝加爾湖最近的城市,全市人口約80萬。俄羅斯最大的飛機制造廠就位於伊爾庫茨克,生產了蘇27、蘇30戰斗機及轟炸機、運輸機等。

  北京時間7月22日凌晨5:35,首都機場T3航站樓,晨曦中一架涂裝為草綠色的空客A320飛機格外惹眼,這是我們即將乘坐的俄羅斯西伯利亞航空公司S7510次航班。

  乘客中,近半數是中國游客,從言談中能聽出,他們的目的地大多是貝加爾湖。伊爾庫茨克市是距離度假勝地貝加爾湖最近的城市,只有66公裡,近年來,隨著中國赴俄羅斯旅游人數快速增長,僅伊爾庫茨克2017年接待的中國游客就比2015年增長了三倍,達到十二萬人次,這個數字佔到當年伊爾庫茨克接待外國游客總人數的近三分之二。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俄航的飛機上會有中文廣播了。

  北京飛往伊爾庫茨克全程1650公裡,飛行時間三小時。

  9:30分我們抵達了伊爾庫茨克。

  北京與伊爾庫茨克同處東八區,沒有時差,溫差卻不小。相較於北京凌晨五點依然30度上下的悶熱,走出機場,伊爾庫茨克只有15度的室外氣溫顯得格外涼爽。

  伊爾庫茨克沒有地鐵,私家車、公交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整座城市給人的感覺很安靜、節奏相對較慢,很少看見當地人行色匆匆,最繁華的街道也要接近中午纔能熱鬧起來。伊爾庫茨克鴿子多,遍布大街小巷。走到鬧市街頭或是背街裡巷,我們都能看見鴿子或成群結伴飛舞盤旋,或旁若無人獨自悠閑踱步。

  伊爾庫茨克市擁有大約1300處歷史建築文明遺產,在西伯利亞地區是擁有古建築物數量最多的。因此在伊爾庫茨克城區,能看到很多現當代時髦的歐式建築與傳統的西伯利亞木質建築比鄰而居。

  卡爾·馬克思大街是伊爾庫茨克老城區最主要的大街,也是老城區的中心,遍布著具有歐洲風格的俄羅斯建築。建築裡聚集著咖啡館、超市、酒吧等大大小小的店鋪,也有化妝品店、金店、皮草店和樂器行。其中不少店鋪外寫有中文宣傳語,也接受刷銀聯卡。

  當地政府對老建築保護力度很大,擁有老木屋的居民可以居住、修繕、粉刷外牆,不允許更改或破壞原貌。

  我們住的酒店對面就有一個小木屋。

  伊爾庫茨克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通車及附近煤田的開采而興起,19世紀成為同中國貿易的重要轉運點,是西伯利亞通往中國和蒙古的門戶,有“西伯利亞的心髒”、“東方巴黎”之稱。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與中石油於2014年5月曾經簽署《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合同期限為30年,預計每年通過“西伯利亞力量”管線向中國供應380億立方米的俄羅斯天然氣。伊爾庫茨克州目前正在積極參與該項目。此外,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伊爾庫茨克也是重要節點。

  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的伊爾庫茨克,會吸引哪些中國企業呢?我們采訪中國駐伊爾庫茨克總領館時,副總領事張英梅給出了答案。“伊爾庫茨克已經吸引了200多家中資企業在這裡投資發展。中資企業比較青睞的行業是林木采伐和加工、采礦、旅游、勞務合作等。伊爾庫茨克去年6月投入試運營的數據處理中心,就是由中國企業華為公司提供的設備。”

  天津廣播電視臺記者張穎(右)采訪中國駐伊爾庫茨克總領館副總領事張英梅(左)。

  張英梅副總領事是天津媳婦,對天津很熟悉也很有感情,她熱情地表示,歡迎天津企業到伊爾庫茨克發展:“天津與伊爾庫茨克在石油化工、木材加工、物流運輸、產能合作、旅游開發等領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合作前景,總領館歡迎天津企業來伊爾庫茨克開展合作並予以積極協助。” 

  采訪團一行與張英梅合影。

  貝加爾湖,美景背後的商機……

  從伊爾庫茨克駛往貝加爾湖,一路上透過車窗可以欣賞到綿延無盡、高大挺拔的白樺林和散落其間野花環繞的小木屋。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淡水湖,有"西伯利亞明眸"之美譽。貝加爾湖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大約形成於2500萬年前。我們抵達貝加爾湖那天,霧氣很重,原本與蔚藍的天空相呼應、清晰倒映樹影的藍色湖面變得霧蒙蒙看不真切,但湖水清澈見底、湖畔景色清幽依然讓人心動。湖邊,隨處可見當地人鋪上一張毯子,或呼朋引伴、或家人聚會,或靜靜聆聽湖水拍打岸邊的聲音,舒適又愜意。

  游客到貝加爾湖游玩,主要集中在湖邊小鎮利斯特維揚卡和奧利洪島。近兩年,隨著中國游客到貝加爾湖地區旅游的人數激增,當地的接待能力明顯不足,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不算大的停車場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沿著湖畔路兩邊停放的車輛排出了幾公裡,賓館和餐館數量也不多,餐飲比較簡單、以炒飯和燒烤為主。

  2014年起,俄羅斯啟動了“友好中國”項目,旨在為到俄羅斯旅游的中國游客創造舒適的環境,2016年8月伊爾庫茨克信息和旅游服務市政機構正式成為伊爾庫茨克州“友好中國”項目實施代表。

  如何加快旅游基礎設施,滿足游客需求呢?當地人是不是熱衷於在湖邊蓋旅館開餐館呢?答案是否定的。

  天津廣播電視臺記者張穎(左一)采訪伊爾庫茨克州經濟發展副部長瓦西琴科(右一)。

  伊爾庫茨克州經濟發展副部長瓦西琴科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滿足快速增長的旅游需求,同時又避免過度開發影響貝加爾湖周邊環境,伊爾庫茨克州計劃在2055年3月1日前,在貝加爾斯克市貝加爾沿岸建設“貝加爾湖之門”休閑旅游型經濟特區,與酒店、生態和醫療旅游等相關項目將集中到那裡,歡迎包括天津在內的中國企業到經濟特區投資。他特別強調,歡迎有污水處理、湖水治理等方面領先技術的高科技企業落戶發展。據了解,每年因火災會燒毀大片森林,不少草木灰飄落貝加爾湖中,雖然湖水本身可以自淨,但當地政府未雨綢繆,迫切希望相關企業落戶,進一步提昇湖水治理保護力度。

  俄羅斯人注重環保,我們從貝加爾湖畔的一個小細節就感受深刻。每個在湖邊野餐的家庭臨走時都會主動帶走全部垃圾,一張紙片、一個塑料袋都不會留下。

  一對父子 一本雜志

  在伊爾庫茨克,我們還采訪到了中俄雙語雜志《中國與俄羅斯》的主編弗拉基米爾·別列日內赫。這位63歲的俄羅斯老人頭發花白、笑容可親,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

  弗拉基米爾·別列日內赫到中國采訪黨代會時的記者證。

  展示著采訪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和十九次代表大會的記者證,弗拉基米爾·別列日內赫不無驕傲的說,作為記者他多次到中國采訪,親眼見證了十八大以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采寫了多篇關於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俄在遠程寬體客機、航空航天、能源以及高科技等多領域合作進展的報道。通過報道向俄羅斯介紹中國,讓中國了解俄羅斯。

  弗拉基米爾·別列日內赫創辦雜志前,曾做過多年導游,2000年—2002年,他在伊爾庫茨克州旅游局做過兩年副局長。2008年,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同年,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訪華,弗拉基米爾萌生了創辦《中國與俄羅斯》雜志的想法。

  《中國與俄羅斯》每期印3000冊,全部免費寄送給中國各省市圖書館、俄羅斯各州的政府部門和圖書館。因為是自籌資金辦雜志,堅持了三年後,他花光了多年的積蓄,無力再支付辦公室房租和記者、編輯工資。無奈中,他把編輯部搬到了家裡,並說服做導游的兒子幫忙。此後父子倆做導游賺些錢貼補雜志。

  兒子奧列格·別列日內赫,最初並不認同父親的想法。他說,改變他的是雜志的讀者:“不斷有俄羅斯年輕人反饋說,這本雜志幫助他們更好的了解中國。也有不少人通過FACEBOOK留言說,是這本雜志傳遞的信息,讓他們對中俄合作的內容和前景更感興趣。”這讓奧列格·別列日內赫把越來越多的時間精力傾注到這本雜志上。他曾經作為駐外記者在北京工作過一年,今年他還和父親一起采訪了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他笑著說,套用他喜歡的一句中國俗語,這就叫“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采訪中俄雙語雜志《中國與俄羅斯》的主編弗拉基米爾·別列日內赫(中)。

  環顧父子倆不足十平米局促的小工作室,記者看到了很多中國元素,中國畫、中國書法作品、中國工藝品、還有大量的中國圖書。不難看出,父子倆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

  弗拉基米爾·別列日內赫說,他和中國的情緣要追溯到1955年,那年他出生,母親在市場上買了一條中國生產的大毛巾,給他洗澡。20世紀50年代,俄羅斯隨處可見來自中國的日用品,陶瓷盆、毛巾、暖水瓶、白球鞋等都深受俄羅斯人喜愛。他清楚得記得,小時候特別喜歡看中國的小人書。長大後他把母親買的那條中國生產的毛巾珍藏了起來,既是對兒時的懷念也寄托著對已經故去的母親的思念。後來,他的兒子,甚至是孫子、孫女出生第一次洗澡,他都拿出這條毛巾給他們擦拭過。

  應我們的要求,弗拉基米爾·別列日內赫小心翼翼拿出了珍藏多年的毛巾。打開毛巾,能看出很多地方磨損了,但洗得非常乾淨。弗拉基米爾·別列日內赫說,如今保留這條毛巾,更多都是希望珍藏中俄之間的友誼。“毛巾對於家庭來說,是傳承愛,懷念故人,是情感的紐帶。我現在保留這條毛巾,為了紀念我們兩國成為友好的伙伴、鄰居,珍惜兩國友好相處的時光。”

  在父子倆工作室的書架上,記者發現了一本綠色絨面封皮,名為《天津》的中文畫冊,是1957年天津出版的,其中包含有大量介紹1957年天津市城市街景、商貿名品、甚至是市民生活的黑白照片。弗拉基米爾·別列日內赫說,他來過天津很多次,非常喜歡天津,也在《中國與俄羅斯》雜志上多次介紹過天津。其中包括介紹天津的指揮家易娟子、畫家何家英等。

  “今年普京總統訪華時特意體驗了中國的高鐵,在天津品嘗了狗不理包子,這在俄羅斯引起很大反響。我們也在雜志上宣傳報道了,我和俄羅斯的普通市民一樣,都希望能盡早在俄羅斯也坐上高鐵。”弗拉基米爾·別列日內赫滿懷期待的說。

  除了出版發行《中國與俄羅斯》雜志之外,弗拉基米爾·別列日內赫目前還在做一本名為《新絲綢之路》的雜志,也是用中俄雙語介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交流合作。此外,第三本有關中蒙俄萬裡茶路的雜志正在籌備中。

  “十年了,做了24期雜志。每出一期雜志,我都在想這也許是最後一期了。可等再賺到一些錢時,又想出版下一期。在我還能做點事情的時候,希望能為中俄兩國的友誼再多做些事情。”弗拉基米爾·別列日內赫笑著這樣總結過去的十年。

  中國茶與萬裡茶路

  在弗拉基米爾·別列日內赫家裡,我們喝到了一種口感不錯的“茶”,有些像普洱綿軟微甘,向他請教後得知這是深受俄羅斯人喜愛的“伊萬茶”,用西伯利亞地區一種色彩絢麗的野花加工而成。

  茶葉是俄羅斯人的生活必需品,俄羅斯人非常喜歡中國茶,但中國茶對當地人來說價格比較高,於是他們就地取材,仿照普洱茶的工藝把野花做成了替代品,就是如今的“伊萬茶”。”

  在伊爾庫茨克市歷史博物館內,我們看到了來自中國的絲綢,還有中蒙俄萬裡茶路的復原圖。這些都是伊爾庫茨克300多年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蒙俄萬裡茶路的歷史,要追溯到1727年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從那以後中俄政府間和民間的茶葉貿易開始大規模展開,一條從中國南方到莫斯科的茶葉貿易路線逐漸興盛起來,這就是中蒙俄萬裡茶路。萬裡茶路曾經繁榮興盛了兩個半世紀,起點是福建武夷山,橫跨亞歐大陸,總長據說有1.3萬公裡,途經中蒙俄200多個城市,是繼絲綢之路之後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路,也被喻為聯通中蒙俄商貿友誼的“世紀動脈”。

  伊爾庫茨克市歷史博物館館長杜博羅文指著館裡復原的“萬裡茶路圖”告訴我們,伊爾庫茨克是“萬裡茶路”重要的節點,中國茶葉運到這裡納稅、分銷,因此這裡成為了遠東茶路的核心。

  知道我們是從天津來的媒體記者,館長特別介紹說,萬裡茶路當年還途經天津呢。“萬裡茶路從福建途經江西、武漢、上海等城市後通過水運到達天津,再從天津上岸北上入蒙古,由駝隊經烏蘭巴托運輸到蒙俄邊境貿易城市恰克圖,隨後到達伊爾庫茨克中轉,最後延伸到歐洲和中亞各國。”

  史料記載,1860一1880年間,天津至恰克圖陸路“中俄貿易達到最興盛之時期”,“商隊首尾相望,絡繹道路,駝鈴叮咚,晝夜不息。”

  當年,中俄貿易中茶葉貿易佔到了94%,這種通商甚至影響了俄羅斯人的生活習慣。雖然萬裡茶路後來逐漸沒落,但如今隨著中俄貿易交往更加頻繁,中國茶坐著火車、乘著飛機,穿越草原、跨過沙漠來到俄羅斯。有這樣一個數字顯示,俄羅斯人現在每年的茶葉消費量是美國人的6倍、中國人的2倍。

  05“中歐班列”一帶一路上的“黃金列車”

  我們抵達莫斯時,世界杯剛剛結束,機場外還能看到世界杯元素。

  中國連續8年保持了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隨著中俄兩國在“一帶一路”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持續深入,兩國經貿合作提昇至新的階段。去年以來,兩國貿易持續快速回昇。2017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840.7億美元,增長20.8%,預計今年全年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

  走出莫斯科機場,在當地能看到不少中國車的身影,長城賽弗、重慶力帆等。其實,小到服裝鞋帽,大到汽車、機械設備,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通過“中歐班列”出口到俄羅斯。也有更多的俄羅斯商品通過“中歐班列”進口到中國。

  中國商人王明偉在俄羅斯做了十幾年的木材生意,他親身見證了“一帶一路”建設給中俄兩國經貿往來注入的動力與活力。“我個人的廠子,原來日生常量100個立方木材就差不多了,現在每天生產1000個立方,增長了10倍。原來你要加工這麼多,物流解決不了,車皮沒有,各環節都受約束。現在要是量做少了,一個月三五個集裝箱,沒人跟你做生意。我們一裝一個專列,最少41個集裝箱。”

  王明偉提到的專列是指“中歐班列”,往來於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歐班列的開行,解決了困擾王明偉很久的難題。過去王明偉從俄羅斯往國內發運木材,要在俄羅斯先等拼裝,到了我國的滿洲裡口岸中轉還要等拼組。“一般怎麼也得一個多月,多的時候兩三個月纔能發到國內客戶手上。” 王明偉清楚記得,有一次木材在俄羅斯境內發丟了,被遺忘在了一條死道線上,他找了近三個月纔找到貨,等再發回國內,好好的木料已經發黑霉變,家具料變成了不值錢的工程料。

  中歐班列是集裝箱運輸,最大的優勢相當於走了綠色物流快速通道,實現點對點、門到門服務。王明偉的木材從俄羅斯廠子裡裝上集裝箱,在中俄邊境不用開封一路直達目的地,中間遇到口岸擁堵的情況,按照中俄兩國政府的約定,中歐班列優先通過。現在他的貨從莫斯科發往國內,15天左右就能到達。“中歐班列時間有保證、資金流轉比以前快多了。另外俄羅斯政府也有政策優惠,專列運費下浮30%。現在我的貨源穩定了,客戶也穩定了,可以大膽簽單了。我自己五六天就能做一個專列,一個月能做四五個專列。”細數著中歐班列的優勢,王明偉的笑意直達眼底。

  去年,王明偉又在俄羅斯沃洛格達州投資5000多萬元,建了一個新的木材加工廠。最近,他經常接待俄羅斯同行到工廠參觀,原來是他的歐洲客戶對企業加工的木材品質贊不絕口,要求俄羅斯這邊的工廠來學習。“當地的鋸片是五到六毫米的,我們廠的鋸片是三毫米的,加工出來的木料光潔度、精確度都非常高。這讓俄羅斯同行非常驚訝。”

  “我告訴他們,我們的設備是中國生產的,品質好價格還便宜。另外我們有中歐班列,如果設備有什麼配件需要更換,幾天就從中國發過來了。”說起這些,王明偉毫不掩飾自豪的神情。

  中歐班列的開通,也為國內企業對接俄羅斯市場打開了通路。我們在莫斯科采訪時,就遇到了來自江西贛州聖瓏灣貿易有限公司的經理廖海龍。贛州是國內最大的實木家具生產基地,木材進口需求量非常大。過去因為時間沒保障,廖海龍不敢從俄羅斯買木料,都是到滿洲裡去買二級、三級代理商手裡的現貨木料。現在他有底氣到俄羅斯尋找源頭供貨商了。“通過中歐班列從莫斯科發貨到贛州,運輸成本和時間都和過去從滿洲裡發過來差不多,我們當然要源頭采購了。”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已經有43個城市開通了65條中歐班列,到達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洲14個國家的42個城市,目前已經累計開行了10000列。築起了國內各城市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點,成為企業家們眼中名副其實的“黃金班列”。

  美克美家前些天也通過中歐班列發往莫斯科五個貨櫃的家具。公司國際物流業務負責人姜斌說,這是俄羅斯客戶指定的。“從天津發到俄羅斯的莫斯科,傳統的海運大概需要45天左右。中歐班列只要14天左右就可以。客戶新店要開業比較著急,要求我們發中歐班列。”

  2016年,天津自貿區首發的中歐班列。

  在所有中歐班列中,天津到莫斯科是線路最短的,極大降低了貨物運輸成本,使得天津港成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界海上絲綢之路無縫銜接的戰略橋頭堡。

  天津中遠海運集裝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風華說:“現在長城汽車、華為、LG、三星等很多企業往俄羅斯發貨都選擇天津開往莫斯科的中歐班列。今後還將吸引日本、東南亞國家通過這條路徑進入俄羅斯市場。” 

  樂多可供應鏈公司是唯一一家設在俄羅斯服務中歐班列的中國公司,去年公司只有八九個人,委托公司服務的中歐班列只有兩三個,今年60多條中歐班列,已經有半數以上成為了公司客戶,公司員工也發展到了60多人。公司總經理克錦在俄羅斯工作了16年,他明顯感覺到公司客戶在發生變化:“以前俄羅斯企業多,現在中國企業多。去年我們從中國發來的集裝箱,一個月只有一百多個,現在有五六百個。從俄羅斯回中國,去年一個月只有二三十個,現在有二三百個。訂單有一千多個,但我們沒有那麼多集裝箱能滿足客戶的。”

  在克錦看來,“一帶一路”不僅是物流上的,更是人的“一帶一路”。在當地,最直觀的變化就是俄羅斯人學漢語的熱情越來越高:“教育中心學漢語班都排滿了,要學得排到幾個月以後了。好點的幼兒園、中小學都有漢語教學,相當於我們的雙語教育,也要排隊進,最少排半年。地鐵上經常碰到俄羅斯年輕人拿手機學漢語。”

  俄羅斯姑娘秀莎曾經到中國學過半年漢語,大學畢業後應聘到了樂多可供應鏈公司,負責的就是中歐班列在俄羅斯的相關業務。工作一年來她說自己學到了很多,對中歐班列業務更熟悉,對“一帶一路”倡議也更了解。“專業跟物流無關,現在了解了物流,了解了中國和俄羅斯物流方面的發展。現在貨物越來越多,俄羅斯和中國關系越來越好,我很驕傲。我也是一帶一路的參與者。”

  06莫斯科,與科學院院士面對面

  7月25日,我們在莫斯科有幸走進了俄羅斯科學院,一棟不算恢弘的二層老式建築。

  在俄羅斯科學院,我們采訪到了瓦列裡·邦杜院士。

  瓦列裡·邦杜2003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現任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長,兼任俄羅斯聯邦教育和科學部/俄科院空間觀測科學研究所所長。2017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下午兩點是我們預約的時間,瓦列裡·邦杜院士准時打開辦公室,站在門口笑容滿面迎接我們。

  瓦列裡·邦杜院士與天津淵源很深,曾經多次到訪天津,參觀過天津很多重點項目。他對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印象深刻,對中俄兩國在超級計算機領域的合作充滿期待。他還率領俄羅斯專家團隊與天津海之星公司合作建立了海洋高科技研究中心,啟動了深海水域探測等項目:“我們研發了自動化機器人,用以解決海洋發展及深海開發中遇到的諸多問題。目前,中國和俄羅斯主要在印度洋和太平洋進行海洋探測。我們必須加大研究力度,確定現有的礦產資源積極開發利用。我們願與中國同行一道致力於這項技術的研發。”

  瓦列裡·邦杜院士還介紹說,“天津的一家公司出色完成了聖彼得堡港口的工作,現在俄羅斯北方港口都有意與其合作。”

  瓦列裡·邦杜院士對“一帶一路”倡議非常贊賞。“這一倡議系統地涵蓋了海洋、經濟、科技等多個領域。俄羅斯是‘一帶一路’全球化發展的必經之路,俄羅斯願意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同中國共謀合作發展之路。其中關於北極航道的開發和利用可以說是雙方合作的重中之重。”

  北極航道連接的是貿易最活躍的北美、歐洲和東亞地區。2013年,中國“永盛號”輪船嘗試通過了北極航道東北航線,對北極油氣開發、全球海洋貿易和航運格局、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和能源結構輸送等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我們知道,北極航道過去常年冰封,近些年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北極夏季浮冰減少,使得緊靠俄羅斯北部海岸的東北航道已經通航。北極航道上唯一終年無冰的俄羅斯港口是摩爾斯曼克港,其他北極港口從7月到10月都可用,但通常需要核動力碎冰船幫助。

  瓦列裡·邦杜院士說,中俄雙方在北極航道開發合作上前景廣闊:“俄羅斯擁有建造核動力破冰船的完備體系,但想要建造更大規模的破冰船隊,僅憑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吸引中國伙伴參與,中俄雙方有極大空間探討如何共同利用這條運輸走廊。”

  瓦列裡·邦杜院士還透露,目前俄羅斯正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立數字“一帶一路”。

  瓦列裡·邦杜院士(右三)與采訪團一行。

  采訪中,瓦列裡·邦杜院士還提到非常欣賞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理論學習的三種境界,他說,這三種境界適用於客觀認識現實環境與“一帶一路”建設:“首先是生態系統;其次是人口;最後是經濟地區的發展。這些復雜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用這三種境界共同探討,通過積極合作促進發展。”

  從瓦列裡·邦杜院士身上,我們能明顯感覺到他對中俄合作信心滿滿。

  采訪後,他興致勃勃地向我們展示了珍藏的中國船舶模型。(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原標題:俄羅斯印象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