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華:冀魯邊區的抗日元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王民 編輯:付勇鈞 2018-12-11 10:39:39

內容提要:在河北鹽山縣革命烈士陵園內,經常有青少年來這裡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八十年前,在民族危亡、國難當頭、戰火紛飛的歲月裡,活躍在冀魯邊區的一批共產黨人帶領廣大民眾同敵人展開艱苦卓絕的斗爭,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抗日英烈馬振華的長孫馬新義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孩子們講述著祖父的英雄事跡。

在河北鹽山縣革命烈士陵園內,經常有青少年來這裡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八十年前,在民族危亡、國難當頭、戰火紛飛的歲月裡,活躍在冀魯邊區的一批共產黨人帶領廣大民眾同敵人展開艱苦卓絕的斗爭,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抗日英烈馬振華的長孫馬新義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孩子們講述著祖父的英雄事跡。

馬振華像 新華社發

馬振華,曾化名李之如、李澤民,1905年出生於河北鹽山縣。1922年,他在本村創辦貧民小學、民眾夜校,深受貧苦農民擁護。193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4月,馬頰河農民暴動失敗後,馬振華毅然捨棄教鞭,以貨郎擔為掩護奔走於鄉間及各大小書館,聯絡發展黨員,組織民眾和進步師生開展地下工作,恢復遭到破壞的黨組織。在他積極工作下,黨員隊伍和基層黨支部不斷發展壯大。

七七事變後,華北相繼淪陷。馬振華不避危難,奔走各地,發起成立華北民眾抗日救國總會,並在此基礎上,創建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11月中旬,馬振華任中共冀魯邊區組織委員,同時任華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會長、救國軍政治部主任。為加強黨對部隊的領導,馬振華狠抓整頓工作,在各團設立政治處,建立士兵政治課制度,學習“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使部隊政治氣氛活躍,戰斗力提高。短短幾個月,率部多次沈重打擊日偽軍,相繼收復鹽山、慶雲、無棣、樂陵和寧津等縣城,有力激發了當地軍民的抗戰熱情。

1938年夏,基於馬振華在津南地區群眾中的威望,上級黨組織調他到地方工作。馬振華先後擔任中共鹽山縣委書記、冀魯邊區戰委會主任、民運部長、組織部長、津南地委書記等職,從事發動和組織群眾、鞏固抗日民主政權等工作。他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一起勞動,宣傳抗戰形勢,掀起津南地區的參軍參戰熱潮。

1939年,鹽山一帶大旱。馬振華的妻子為維持生計,逃避日偽軍對抗日家屬的迫害,攜兩幼女沿街乞討。有同志勸馬振華回家看看,他感慨地說:“像我家這樣,甚至比我家還要困難的抗屬不是太多了嗎?只有把鬼子打出去,國家富強了,大伙兒纔能豐衣足食。”

1940年9月,馬振華召集各縣區主要乾部開會。由於叛徒告密,次日拂曉被日偽軍包圍。生死關頭,馬振華開槍射擊,將敵人火力引向自身,掩護其他同志轉移,壯烈犧牲,時年35歲。中共津南地委和寧津縣委在寧津縣前桃園劉莊召開隆重的追悼大會,邊區文救會編印紀念冊《血仇》,記述馬振華等烈士的生平事跡,並譜寫歌曲《歌頌馬振華》,歌詞中稱贊他是“邊區的革命舵手,邊區的抗日元勛……”

1940年11月,為紀念這位深受邊區軍民愛戴的共產主義戰士,經上級批准寧津縣改為振華縣,直至新中國成立纔恢復原名。在馬振華的家鄉河北鹽山縣,家鄉人為了紀念他,將縣城中心街道命名為振華大街。

   原標題:馬振華:冀魯邊區的抗日元勛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