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海鷗 我的中國心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廣播電視臺 作者:路一帆 編輯:李彤 2019-04-20 20:18:00

內容提要:70年來,以工匠精神為引領,民族工業天津海鷗已經成長為中國制表業的一面旗幟,正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不斷邁進。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天津北方網訊:70年來,以工匠精神為引領,民族工業天津海鷗已經成長為中國制表業的一面旗幟,正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不斷邁進。

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我國制定並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周恩來總理提出,要“填補工業空白”,天津市輕工業局快速響應,批准成立手表試制組, 在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房間裡,江正銀、孫文俊、王慈民、張書文四位鍾表工人參照瑞士森達克表,開始了研發。

手表中140多個零件,最薄的比紙還薄,最細的細過針尖,孔徑軸徑的誤差比頭發絲還小……這些都要靠雙手來完成。他們按6只手表投料,憑著局裡撥發的100元經費,經歷了3個多月的日夜苦乾, 終於,在1955年3月24日5時45分,中國第一塊手表“五星”牌,發出了滴答的報時聲。

這只朴素大方的手表,表盤上鍍有“中國制”三個金字。也見證了,中國制表工業在天津的崛起。此後,中國的第一只電子手表、第一只獨立設計制造的機械手表和第一只符合國際標准的女表相繼在天津手表廠誕生,第一個民族手表品牌“海鷗”更是從這裡出口,走向世界。

1986年,大學畢業的周文霞,進入天津手表廠,卻在感慨運拙時乖,改革開放後,國產機械表,面對款式新穎的外國機械表和價格低廉又花哨的日本電子表,全無招架之力,不久,全國38家大型表廠全部停產,“海鷗”手表廠,曾一度轉型大批量生產電子表,但因虧損嚴重,也被劃入了整頓的行列,風雨飄搖。

挫折,讓海鷗愈發堅定了打造中國“心”的信念,危急之下海鷗壯士斷腕,將年生產能力達350萬只的電子表生產線全部轉讓,除了像周文霞這樣的設計人員,海鷗廠從管理層到工人,每人每月降至255元生活費,冬天暖氣只開到不凍壞管子為止,為的,就是省下錢來從設計開始做起,開發新一代自動機械雙歷手表,對抗地心引力的陀飛輪手表。時間證明,海鷗的堅持最終打開了市場,實現扭虧為盈。2006年,周文霞開始主持雙陀飛輪表的研制,但如何使兩組陀飛輪既能獨立運轉又能互動共振,曾讓研發一度陷入僵局。

2008年,瑞士“巴塞爾鍾表珠寶博覽會”上,正是這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手表,在鍾表王國瑞士“家門口”,打贏了機械腕表專利機構的投訴官司,讓中國“機心”,一舉揚名海外。此後,海鷗繼續迎難而上,陸續攻克了陀飛輪表、萬年歷表、問表,世界三大復雜工藝。如今,海鷗表業已經成為了我國最大的機械表機芯制造基地,全球每四塊手表中,就有一塊是海鷗的“中國心”。

工匠精神,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成長,新時代,海鷗集團成立了工業設計中心,近百名80後年輕人擔起了新一代手表的研發。滿銳亮作為帶頭人之一,2012年曾公派前往瑞士學習,從那時起,他心中的目標愈發堅定。

眼下,手表的功能也從單純的計時作用向裝飾功能轉變,這款手表名叫潤世,指針轉動間,水墨雙魚好似在表盤上游動,第一次引入視錯覺理念,就是由滿銳亮的團隊設計研發的。從構思到上市,“潤世”的研發一共花了三年多的時間,設計方案幾十次推倒重來,夜以繼日的細化和完善,滿瑞亮始終在與“完美”較勁。

由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建廠64年,海鷗手表一代代匠人薪火相傳,懷揣中國夢想,與祖國共同成長。(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