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印記·北航首張全家福 自力更生:中國青年人的志氣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央視網 作者: 編輯:李彤 2019-04-30 19:56:16

內容提要: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也是新中國70周年華誕,光陰的故事裡,一代代青年人,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刻在了國家發展的年輪中。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也是新中國70周年華誕,光陰的故事裡,一代代青年人,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刻在了國家發展的年輪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從『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到『向荒原進軍』,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到『建功新時代』,一輩輩青年人用熱血與汗水,匯成了青春的印記。今天起,本臺將推出系列報道《青春的印記》,透過一張張老照片、一則則青春留言,帶大家走進幾代人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

1949年新中國成立,面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積貧積弱的新中國百廢待興。五六十年代,一批知識青年向科學進發,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知識報國,投身實現祖國富強、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北航首張全家福:未來的紅色工程師

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第一張『全家福』。

新中國成立伊始,工業基礎薄弱,甚至連一臺拖拉機都造不出來。1952年,全國以『培養工業建設人纔和師資為重點』,進行院系大調整。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學成立,一群懷揣著保家衛國、強國強軍夢想的年輕人匯聚在了一起,當年19歲的戚發軔就是其中之一。

艱苦求學歷經戰火一心報國

和很多同學一樣,這樣的志願選擇,源於戚發軔年少時期,戰爭炮火蔓延的記憶。

進校之初,由於學校是一邊建設,一邊同步招生,學習條件頗為艱苦。沒有宿捨的時候,大家就住簡易樓;沒有教室,四面漏風的工棚也能上課;路燈下讀書,田野上試驗,甚至沒有課本,講義都是一課一發。

異國求學肩負使命

同樣是北航第一屆學生,但王永志並沒有出現在這張珍貴的畢業照裡。他被選派去了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飛機設計,在那裡留下了他的青春印記。

這張照片,是1957年毛主席訪問蘇聯,接見留蘇學生時拍攝的,當時他就在現場。

國家需要轉專業設計火箭成骨乾

1956年,黨中央作出重大決策,中國要研制兩彈,根據國家需要,王永志轉換專業,改學火箭導彈設計。1961年,他以畢業設計滿分5分的成績畢業回國,這時我國正在研制完全自主設計的東風二號導彈,他成為骨乾之一。

依靠自己勇於嘗試

依靠自己,勇於嘗試。1964年,經過改進後的東風二號即將再次發射時,由於天氣太熱,推進劑因溫度昇高而膨脹,造成射程變小,進不了預定的彈著區。大家考慮是不是多加一點推進劑,而王永志卻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

兩彈一星精神是最深刻烙印

王永志

戚發軔

此後,王永志一步步成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位總設計師,戚發軔主持了多種衛星型號的研制,並擔任神舟號飛船的總設計師,共同為中國人進入太空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他們看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是那一代青年最深刻的烙印。

紮實乾活把學習搞好就是愛國

這是今年4月25日,戚發軔在湖南大學做的題為《銘記歷史傳承精神——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報告中的一段講話,在報告中他也寄語青年,銘記歷史,創新實乾。

當代青年要有夢想有信念

從韶華到耄耋,秉承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一代北航學子成長為新中國的空天精英。王永志、戚發軔等6人被評為院士。而更多的人也都投身祖國國防建設、科研教學,為新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