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返自然七裡海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張立平 耿? 劉雅麗 周志強 李艷輝 編輯:劉穎 2019-06-27 08:15:00

內容提要:夏之初,國家級古海岸與濕地自然保護區──七裡海,進入一年當中最美的季節。

『河蟹之鄉』與『候鳥家園』共同繪就的美麗畫卷在七裡海鋪展開來。 記者 錢進 攝

  天津北方網訊:綿延無際的葦蕩,滿目蔥綠;縱橫交錯的水塘,清波蕩漾。蔚藍的天空下,群群水鳥翩翩起舞。

  夏之初,國家級古海岸與濕地自然保護區──七裡海,進入一年當中最美的季節。

  從2015年9月實施濕地生態保護以來,它把這份美麗留給了自己。它謝絕游客、卸下妝容,從網紅旅游打卡之地,回歸到本屬於自己的寂靜。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七裡海變了。它遠離昔日的喧囂,安靜下來。這片大自然饋贈的“京津肺葉”,於茫茫天地間,彰顯出遼闊與壯美。

  “再也不能走過去的老路了!七裡海是塊美玉,是玉就不能當石用。這關系著七裡海的現在,更關系著它的未來!”在寧河區,從區級領導到各級黨員乾部,再到普通村民,這樣的思路一以貫之。

  綠色決定生死。七裡海之變,源於戰略之變、思維之變。留白、留綠、留朴,最大限度保留自然風貌,重樹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一個寧靜、質朴、復返自然之“海”款款而來。

  “求生存”到“求生態”的戰略之變

  早在1992年,七裡海就被國務院批准為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人用9個和平區的面積來形容它的廣闊。七裡海之美,美在自然,牡蠣灘、貝殼堤和濕地,於歲月流淌中靜默了幾千年。

  然而,近幾十年,七裡海被一份不安攪動,它“熱鬧”“繁華”起來了。

  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七裡海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開發。修公路、建公園,濕地內有了游樂場、小木屋、觀景廊道,制作精美的景區宣傳廣告,吸引著全國各地游客接踵而至。

  七裡海的名氣越來越大。每年大約有近40萬人次進入核心區。靠“海”吃“海”,中秋時節,到核心區、緩衝區來釣蟹的游客,更是人山人海。濕地公園周邊的農家院也火了起來。七裡海在市場經濟的浪潮裡,得到了真金白銀的“回報”。

  與此同時,七裡海也在一點點喪失。不僅鳥、魚、蝦、蟹少了,更讓人痛心的是,歷史形成的獨特的濕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沼澤逐漸呈現萎縮之勢,野生動植物群落日漸衰落。由此,一連串連鎖反應相繼產生。

  七裡海拉響了警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沒有了綠水青山,失掉的何止金山銀山?

  中央環保督察之後,寧河區有了深深的思考,全區上下對生態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相互依存的關系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於是調轉船頭,把綠色生態作為戰略發展方向,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七裡海的保護與修復上昇到全區頭等大事。在生態文明的大格局中,京津綠肺七裡海承擔起更為重要的使命和責任。

  以整改落實反饋問題為動力,針對七裡海的保護與修復,寧河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專項整改、保護修復工作兩個領導小組,先後研究制定了多個實施方案,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統籌保護修復工作。

  全區上下行動起來。《七裡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17—2025)》出臺了,計劃利用3年到5年,使七裡海濕地生態環境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將七裡海打造成全國濕地保護修復的樣板,建成生物多樣性示范基地。以此為統領,啟動10大工程,原七裡海濕地公園停止運營,清理歷史遺留問題、土地流轉、生態移民、引水調蓄、生態系統修復,嚴格落實“戰區制”,明確環七裡海各鎮、區級責任部門權責,形成完整責任體系閉環。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從過去的“盼溫飽”到現在的“盼環保”,從過去的“求生存”到現在的“求生態”,寧河區在探索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親手建”到“親手拆”的行為之變

  2017年5月下旬開始,一場大規模的聯合拆除行動,讓七裡海濕地公園徹底成為歷史。

  8公裡景觀帶、4公裡水上木棧道、108處木屋,還有碼頭、吊橋……七裡海西海內的這些公園設施被一一拆走,地面磚石、混凝土基礎全面清理。覆土、培綠、還濕,七裡海又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

  “公園的建設和拆除,我們都是親身見證者。可以說,補了一堂教訓深刻的生態文明課。”劉樂樂在七裡海管委會工作多年,如今負責保護修復管理工作。回想走過來的這一路,很是感慨。

  “以前我們叫‘建設管理委員會’,現在就叫‘管理委員會’,名稱變了,思想理念上更是脫胎換骨。”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力坦言,這是一場“環保革命”。

  今年63歲的馬樹發是俵口鎮興家坨村人,當了22年村支書,退休後自願到七裡海管委會幫忙,任顧問。“我是土生土長的七裡海人,又是老黨員。保護七裡海,我有感情,也有責任。”

  關公園、拆公園,有些周圍的老百姓想不通,鬧意見。馬樹發就去做工作。“我地頭熟,臉皮子厚,一次說不通就兩次、三次。”

  “大伙兒的心思我懂。以前就著公園的人氣,搞個農家樂、垂釣,是筆收入;有的村民還在公園上班,拿著工資。這個彎一下子不好轉過來。但咱得顧大局,看長遠不是?”

  保護生態環境,不能態度模糊。拆除公園是保護修復的新起點,更是與過往錯誤的徹底訣別。2017年6月,寧河區成立七裡海濕地保護區專項整改工作領導小組,以堅定的決心全面推進保護修復工作。除七裡海濕地公園外,保護區內其他違建項目也被摸清底數,全面拆除。

  2018年1月,寧河區通過市整改辦檢查組的整改工作驗收。回顧整改全程,因在保護區內違規開展旅游活動和整改不及時問題,13名乾部被嚴肅追責問責。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七裡海拆除公園,告別喧囂歸於寧靜自然,正是如此,濕地的保護修復工作也因“知止”而去偽存真,心無旁騖,收獲成效。

  在這場大整改中,生態文明思想鮮明地樹立起來,深入乾部群眾心中。

  “河蟹之鄉”到“候鳥家園”的融合之變

  過去一提養殖戶,北淮淀鎮副鎮長董衛軍就犯怵,“七裡海核心區封閉管理,魚塘不能經營了,但動員農戶退出,難!”他主抓生產經營活動清退工作,可這塊“燙手山芋”拿起來著實不易。

  “南有陽澄湖,北有七裡海。”七裡海河蟹遠近聞名,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頭幾年,核心區水面由一道道堤?隔開,水面下都養著魚蝦蟹。”在北淮淀鎮工作了十幾年的董衛軍對昔日景象記憶猶新,“中秋節到國慶節這段時間,河蟹最肥,游客爭相來釣蟹,人山人海。”

  為保護好濕地資源,減少人為因素對濕地的乾擾,在北淮淀鎮,隨著2017年垂釣園、農家樂等建築的拆除整改,“割據經營”的養殖方式也於2018年開啟退場模式。

  寧河區轄14個鎮,北淮淀鎮與七裡海最“貼心”,“全鎮三村,一個建在緩衝區,兩個在實驗區,核心區還有不少魚塘、垂釣園、農家樂等。經營活動開展多年,要想動員養殖戶退出,光講大道理恐怕行不通。”工作一開始,董衛軍即表達了擔懮。

  動員工作不僅要曉之以理,更要動之以情。工作人員分組入戶講政策做思想工作,一趟做不通,兩趟;兩趟不行,三趟。次數多的,跑了四五十趟。

  當時,北淮淀村的農戶老李承包了3000多畝魚塘,剛聽說不讓經營時,他十分不解,“他們最初來家裡,我不接待,不理睬!”

  接觸久了,老李“敵意”漸消,不僅拆了自家魚塘,還幫忙做其他養殖戶工作,“處出感情了,咱明白,他們不是為自己!”

  相似情況出現在俵口鎮。俵口村是俵口鎮的民主、解放、安全、自由、幸福五村“伙著過”的大村,於國興是自由村黨總支書記,也是大村“當家人”。

  在大村,也有些大戶承包七裡海核心區、緩衝區魚塘。村乾部入戶動員養殖戶退出時沒少被懟。於國興想得明白,“農村人講究個‘情’字,養殖戶也琢磨:這事兒,‘公家事兒’,人家總這麼跑……咱們也講理,保護區封閉管理,為的是子孫後代,再者說,不允許進出,也經營不了啊!”

  硬著頭皮,磨破嘴皮,踏破腳皮,動員工作終見效果。如今,核心區連片魚塘消失了,水面活絡起來,水更清,鳥更多,鳥類增加到235種,震旦鴉雀、文須雀等全球性瀕危物種重返濕地。

  連日來,護鳥志願者王建民還在七裡海觀測到遺鷗、中華秋沙鴨、白琵鷺、東方白鸛、白頭鶴、白鶴等珍稀鳥類,他觀鳥十幾年,對候鳥習性了如指掌。

  “鳥兒記憶力強,如果這兒生態好,吃得飽,它們轉年還回來。”

  過去,魚塘撈剩的小魚小蝦為涉禽補給了能量,現在,王建民有些擔心:以後不准養殖了,鳥兒會不會餓著?

  對此,陳力介紹,根據制定的《七裡海濕地水生動物生物鏈恢復與構建實施方案(試行)》,七裡海將通過分批次、分區域、分種類的增殖放流,實現水生動物生物鏈的恢復與構建,並通過定期間捕方式,保持物種平衡,候鳥將來“口糧”充足,七裡海河蟹也不會消失。

  守護候鳥,也要守護農產品品牌。

  七裡海河蟹推廣計劃是寧河區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內容。七裡海河蟹節至今已舉辦九屆,其中三屆在潘莊鎮齊心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開幕。

  園區總經理紀振江表示,寧河區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已就做強“七裡海河蟹”品牌舉行座談,並就統一河蟹養殖標准、模擬河蟹野生環境、擴大養殖規模等達成初步共識。

  此外,在七裡海實驗區和外圍區域,符合環保等相關要求的水產河蟹、稻田蟹養殖正發展壯大,“河蟹之鄉”與“候鳥家園”共同繪就的美麗畫卷將在寧河鋪展開來。

  “故土難離”到“生態移民”的感情之變

  一想到明年就能住小高層,衛生間有抽水馬桶,冬天有暖氣,做飯用燃氣,隨時能洗澡,李山就有說不出的高興。

  搬進示范鎮新家園,李山所在的北淮淀鎮樂善村村民們幾年前就聽說了。

  “其實,就是從潮白河這邊兒搬到另一邊,兩公裡的事,生活設施、教育、醫療配套都能明顯改善,我們當然樂意!”樂善村村民鄭全城說。

  “示范鎮居民樓的建築面積就達到100多萬平方米,乾起來纔知道這麼大面積需要的資金量。因為資金問題,項目一度接近停滯。”市規劃和資源管理局寧河分局副局長、調研員楊昕力告訴記者,是市委、市政府對七裡海濕地保護規劃大力推動了寧河區的示范鎮建設。

  為了加強對七裡海濕地保護工作,保護區裡核心區、緩衝區內的村落都要完成生態移民,實驗區的生態移民計劃也在制定中。

  “第一批生態移民工作將在2020年底前完成。區委、區政府將此項工作與淮淀示范鎮的建設相結合,調整了示范鎮建設方案。”在淮淀示范鎮還遷房建設工地,楊昕力向記者展示了這裡的規劃建設圖。

  “區委、區政府決定在淮淀示范鎮西側、與國家級產業園區‘天津未來科技城’之間的‘中央生態共享綠廊’建森林公園,將七裡海濕地保護區與‘雙城綠色生態屏障’連通,讓落戶未來科技城的高新企業在森林城市中辦公生活。同時,在‘中央生態共享綠廊’開掘一條人工河,溝通北面的七裡海與南面的永定新河。”

  “這一下子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好了!”鄭全城對未來充滿希望。

  藍圖美好,實現不易。資金不足,如何按時給到村民們夢想中的家?

  創新是解題的金鑰匙。2018年10月11日,天津市政府發行了“七裡海濕地生態保護專項債券”,以寧河的碳排放交易收入和七裡海濕地保護區各鎮土地騰退、出讓收入等為收益保證,成為全國最早發行“生態債”的省市之一。

  截至2019年3月,共發行了4期,籌集資金數十億元。接收生態移民的淮淀示范鎮和潘莊示范鎮建設以“生態債”帶動,實施滾動開發,保證了潘莊示范鎮一期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二期年內封頂,淮淀示范鎮104萬平方米還遷房開工建設。

  生我養我,故土難離。“從我太爺爺輩就在七裡海邊上住著了。”保護區內村落的很多居民,雖然對示范鎮裡將建成的新樓充滿期待,可是根在故土,很多人家的先人埋骨處也在保護區內,得一起遷,接受自然不易。

  靠水吃水,水產養殖、收割蘆葦,多少年來都是村民們的重要收入來源。搬遷之後,何為生計?

  “讓村民們明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七裡海不只是周圍這幾個村的,濕地是天津的‘綠肺’,作為世界上僅存的三處古海岸遺址還有考古上的重要意義。七裡海保護好了,生態環境搞好了,長遠自然會有經濟效益,現在搬遷是為子孫後代著想。”

  但不是所有村民都像鄭全城和李山那樣理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楊昕力說,她和同事們當時一個月的工作量頂好幾年的,和村民們掰開揉碎地講搬遷的意義。當然,最重要的是讓村民們安心──搬入示范鎮後,不但居住條件改善了,配套提昇了,更重要的是依托一汽大眾華北基地、未來科技城內的企業,村民們有機會加入現代企業,實現身份轉變,就打開了個人發展之路的又一扇大門。

  黨員乾部們細致耐心的工作,換來了村民們的理解。

  “生活條件能更好,還能為子孫後代積福,為啥不搬?”又有鄭全城、李山這樣的黨員拆遷戶帶頭,楊昕力和同事們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寧河的七裡海,更是中國的七裡海,也是世界的七裡海。時光將覆蓋七裡海人類聚居的痕跡。某個寧靜的清晨,被候鳥長鳴喚醒的村民們會知道,無論“老家”“新家”,都在變得越來越好。(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