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崢嶸歲月 獻禮70周年】探訪『渡江戰役第一船』:聽說這些事跡後,鄧小平和陳毅決定乘它過江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陳慶璞 編輯:付勇鈞 2019-09-03 14:58:17

內容提要:『鍾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1949年4月21日,從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裡戰線上,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頃刻瓦解。

“鍾山風雨起蒼黃 百萬雄師過大江”,1949年4月21日,從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裡戰線上,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頃刻瓦解。

在整個渡江戰役中,解放軍以木帆船作為主要渡江工具,但其中也不乏鐵殼蒸汽船的身影。“京電號”就是這樣一艘英雄輪,在渡江戰役南京段戰事中,它先後運送了6000多名解放軍指戰員過江,更是鄧小平和陳毅等解放軍首長過長江的交通工具。

如今,這艘百歲“高齡”的英雄之船,靜靜地佇立在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廣場上,用挺拔的身姿,向人們講述著70年前那段英勇無畏的光輝歲月

斗智斗勇保住“京電號”

“這可是我們的鎮館之寶……”2019年夏季,渡江戰役70周年,獵獵旌旗,隆隆炮聲早已成為歷史的記憶。長江岸邊,渡江勝利紀念館副館長吳小寶指著廣場上的“京電號”,不無驕傲的介紹。

能成為“鎮館之寶”,除了其在渡江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 成為那段歷史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京電號”本身的一段傳奇經歷,也讓其自身變成歷史的一部分。

“京電號”小火輪原名“雲泰輪”,1925年由上海船商趙章麟從英國人手中購入,是一艘鋼制蒸汽船。1937年上海淪陷,小火輪落入日本人手中,1945年抗戰勝利後,被國民政府首都電廠(因坐落在下關地區也稱下關電廠)收購並更名為“京電號”,專門為電廠發電運送煤炭。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在長江北岸集結,准備發起渡江戰役。國民黨守軍為了阻止解放軍渡江,不僅在長江南岸布置了堅固的防線,也幾乎破壞了江北的所有可以作戰的船只,稍大的船只全部拖往南岸,小一點的則就地燒毀。

“京電號”這樣一艘鋼制蒸汽船,在當時算得上是先進,自然成為國民黨守軍的重點“照顧”對象,也是我軍志在必得的目標。

1949年2月上旬,我地下黨組織接到上級指示,“要盡可能地保留一些噸位大、性能好的船只,並且必須泊在沿江一帶,一旦解放軍發起渡江作戰,就立即運載渡江部隊攻佔南京”。於是,我地下黨員和電廠工人想出了各種辦法,將“京電號”留在了下關碼頭。

此後兩個多月時間裡,國民黨江防部隊多次要求把“京電號”開進惠民河(惠民河緊鄰下關電廠,與長江連通,現大部河道被填平修建為道路),均被工人們應付了過去。4月中旬,國民黨軍隊強行把“京電”開進了惠民河。緊急時刻,為了確保“京電號”停泊在電廠碼頭,以便解放軍渡江使用,電廠工人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們趁夜將發電用的煤倒入江中,以致電廠無煤發電,半個南京城停電,這樣,國民黨守軍迫於壓力纔讓“京電號”回到江中拉煤發電。直到渡江戰役打響,“京電號”仍泊在長江邊的下關碼頭。

小火輪大功勞

連續11小時送解放軍渡江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戰斗打響後,解放軍35軍103師的5名偵察員乘著一艘小木船,來到南岸尋找能大批量運送部隊渡江的船只,在下關電廠與廠內的地下黨員取得了聯系後,最終確定了由“京電號”執行任務。

“京電號”當時共有6名船工,駕駛員是黃興發,輪機手是戴仁芳,司爐工是吳誠聚,水手和其他工作人員有黃紀發、繆金泉和鈕其郎三人。接到通知後,已經待命近一晝夜的黃興發等六名船工立即昇火,開足馬力駛向北岸。

據當時劃著小木船運送偵察員過江尋找船只的陸連雲回憶,率先登上“京電號”的解放軍部隊是第35軍103師312團2營,由於船小,一次只能坐100多人,還要給戰士們講好安全注意事項,“船在水上,有安全重心,不能壓在一邊,所以必須慢慢地上,慢慢地下。

就這樣,“京電號”開始在長江兩岸來回擺渡運送解放軍過江,從零時開始,一直到中午,連續擺渡了11個小時。據陸連雲回憶,當時考慮到一次只能運送100多人的渡江速度太慢,後來就在“京電號”小火輪後面加掛了一艘運載量更大的駁船,這樣一次就能運送幾百名解放軍指戰員渡江了。

在解放南京的戰斗中,“京電號”共運送了6000名解放軍官兵過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總前委首長鄧小平、陳毅等領導在了解了“京電號”的事跡後,放棄了本打算采用的輪渡,轉而乘坐更有意義的“京電號”過江。

“像‘京電號’這樣一艘蒸汽鋼制小火輪,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先進的。”渡江勝利紀念館副館長吳小寶表示。陸連雲老人幾年前在錄制節目時也表示,“‘京電號’看著不大,但就當時來說,這艘船各方面性能都很不錯,在渡江戰役中,小火輪可是立了大功勞。

勝利渡江,南京解放,“京電號”立下了赫赫戰功,被譽為“渡江第一船”。

老驥伏櫪

服務經濟建設

“京電號”船身長23.1米,寬4.25米,排水量41.4噸,1925年上海商人從英國人手中購得時,“京電號”正在一家船廠大修,由此推測這艘船至今已有百歲高齡並不為過。

這樣一艘英雄之船,在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有休息,一直奮戰在生產生活和搶險救災第一線。

新中國成立初期,“京電號”更名為“京電1號”,繼續為南京下關電廠運送煤炭。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5省123個縣受災,京廣鐵路中斷達100多天。“京電號”先後執行了一些地方埋設電線杆以保證供電,以及馬鞍山、南京等地的搶救物資、轉移受困人員的任務。

“京電號”曾經服役的下關電廠,現被改造成工業遺址公園

1972年,“京電號”離開了南京,被調撥到淮陰發電廠,船號變更為“淮輪555”。在淮陰電廠服役4年多後,1978年,又被調撥給連雲港市灌南縣“灌南鴻遠船舶運輸有限公司”,執行水運任務。

據江蘇省文化廳文物保護處處長束有春的研究,在灌南縣服役的20多年時間裡,“京電號”輾轉在華東地區江河湖海眾多港口間,運送農副產品、煤炭、建材等,累計為地方創造運輸產值達1800多萬元,並圓滿完成了洪澤湖抗洪救災、大運河破冰疏航等任務。 

光榮退役

成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1997年,“京電號”正式退役,並在第二年被列為連雲港市國防教育基地,隨後灌南縣進行了相應的維護和修復。

與此同時,1983年,南京的文物工作者就在灌南縣找到了“京電號”這艘傳奇的小火輪,而且南京市在1984年就建設了渡江勝利博物館,但由於場地條件所限,還不能將“京電號”運回南京。2009年,南京市易地重建了渡江勝利紀念館,並最終迎回“京電號”,陳列在紀念館廣場。2011年,“京電號”被定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在渡江戰役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日子,這艘英雄之船,受到了更好的保護。“我們清除了船體表面的鏽跡,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參照原來的照片進行復原,讓‘京電號’保持原貌。還邀請專家,對其從外表到內部結構進行全方位的保護,開展化學監測和物理保護,現在前期工作已經完成,下一步將開始施工”,渡江勝利紀念館副館長吳小寶介紹,為了避免日曬雨淋,減緩老化過程,紀念館還將建造一個大棚來保護“京電號”。

陸連雲等船工參觀“京電號”(圖據渡江勝利紀念館)

如今,作為渡江勝利紀念館的“鎮館之寶”,“京電號”處在廣場最醒目的位置,與來來往往的人們共同回味那段激情澎湃的解放歲月。(津雲新聞南京電 每日新報記者 陳慶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