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國慶』講家國故事 閱讀天津70年歲月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吳迪 編輯:靳永鋒 2019-10-04 09:16:41

內容提要:記者采訪了天津5位名叫『國慶』的居民,他們雖然年齡不同、職業不同,但他們有的幸運地出生於『國慶』當天……

至今,劉國慶家中還留著糧票,這些糧票也承載著他過往的記憶。

1994年,劉國慶一家三口在天津鐵廠的家中。

2014年,劉國慶一家拍攝的全家福。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段國慶用手機記錄下現在的美好生活。

1987年,段國慶(左一)與家人的合影。

蔣國慶參與社區志願服務。

1968年蔣國慶與父母和兩個姐姐的合影。

退休後張國慶參加老年大學,學書法、拉二胡、唱京劇,生活極具“文藝范兒”。

1996年,張國慶參加單位的業務知識競賽。

家門口的文化中心越建越好,劉國慶和老伴兒經常在這裡遛彎。

1985年,劉國慶在制鏡廠工作。

天津北方網訊: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記者采訪了天津5位名叫“國慶”的居民,他們雖然年齡不同、職業不同,但他們有的幸運地出生於“國慶”當天,有的出生於“國慶”前夕,他們人生軌跡時時因特定的出生日期而調整,並且他們有共同的名字──“國慶”。我們這期家庭照相簿不是一個家庭,而是記錄了五個“國慶”的家庭故事,從他們的人生際遇裡,也許能找到我們的影子,正是千萬個你我他的故事,構成了共和國的歷史。

在家庭照相簿裡

閱讀城市70年歲月

今年是天津解放70周年,70載風雨兼程,70載春華秋實。這座城市,還有與城市相關的人們砥礪前行,用歲月、用汗水、用勤奮努力書寫著各自足跡。

今年,本報特別推出“家庭照相簿”專題,翻開我們城市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他們的家庭相冊,回眸他們家庭的一顰一笑,感受他們生活的起起落落,從人們的生活角度,更加看清這個城市的成長和進步、變遷和發展。今天我們刊載了來自我市的五位名叫“國慶”的市民,講述他們的人生際遇,他們在生活工作中的改變,也印證了中國幾代人的強國夢。

劉國慶,1953年10月1日出生。相比其他已經退休的同事們,用一個新潮的詞形容,就是“宅”。可能因為工作的那些年在外奔波久了,他更喜歡退休後這種淡然、安靜的生活。

1970年劉國慶參加工作,被分配到位於邯鄲涉縣的天津鐵廠,他和同事需要外出談業務,購買基建材料,走過多少個城市,走了多少裡路,多的就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那個時候讓他感觸最深的就是去哪、乾啥都不方便。時間最長的一次出差是去內蒙古,距離邊境線不到200公裡的一座小城,這一路從國家鐵路到地方鐵路,再坐馬車,單程就用了半個月。尤其是出差前要換好全國糧票,有急事只能和單位發電報,最快也得兩三天纔收到回復,由於通訊不方便,在家中的妻子更是擔驚受怕。

1995年,劉國慶結束了走南闖北的工作狀態,舉家回到了天津,在天津第三煤氣廠從事廠區的園林養護工作,直到2013年退休。如今退休的他兒孫滿堂,但依舊乾著退休前的那點事,在自家的小院裡打理花花草草,享受天倫之樂。他說:“從前去過的城市,現在再去看看,變化太大了,真不敢想象;以前我出差,家裡聯系不到我,現在隨時隨地打電話,還能視頻,太方便了;尤其是近幾年,國家政策越來越好,退休金每年都在漲,還有啥不知足的。”

段國慶,生於1957年10月1日。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潮中下海經商。他說:“那時候因為業務需要,買了個‘大哥大’,當時用的人鳳毛麟角,現在智能手機到處都是。如今和老哥兒幾個在一起,大伙兒都覺得時間太快了,這個‘快’不僅是光陰如梭,更是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過去的一切就像在昨天一樣,而嶄新的一切又在眼前。”

蔣國慶,出生於1963年10月1日。在家人的影響下,1979年,他成為了一名軍人。如今,除了工作和照顧母親之外,他還繼承母親成為志願者。今年85歲的母親常清儒早在40多年前,就從事志願服務,由於身體原因,蔣國慶接替母親成為一名志願者。他說:“當兵,是圓了自己的一個夢,做志願者是一種傳承,社區的環境越來越好,志願者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

張國慶,出生於1954年9月16日。當年是新中國成立五周年,因為“國慶”的情結,當時還在上學的姐姐為他取名國慶。他說:“1972年參加工作,這一路從學徒、工會、會計到最後單位的負責人,公司的發展在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過程中面臨了機遇和挑戰,但最明顯的就是公司的效益越來越好,這一路雖然經歷風雨,但是看看現在的生活,很知足。”

劉國慶,1951年9月26日出生。雖然出生在國慶節前,父親想讓他也沾沾國慶的喜氣,為他起名國慶。1969年劉國慶來到內蒙古,參加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的基建工作。後來回津又從事過街道、制鏡、鍋爐工,最後從物業服務的工作崗位退休。他說:“這一輩子乾的工作太多了,但是都趕上了好政策,也享受了政策紅利,收入越來越多。早年間,一家5口擠在16平方米的房子裡,如今搬進了大樓房,出門就是醫院、文化中心,乾啥都方便,社區還經常組織大伙兒參加活動,現在衣食無懮,挺樂呵的。”(津雲新聞編輯靳永鋒)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