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坻區政協原主席侯雋:紮根農村 奉獻青春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今晚報 作者:黃建高 編輯:李松達 2019-10-04 16:21:27

內容提要:『我們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是與新中國共奮進的一代人!』76歲的『最美奮斗者』、寶坻區政協原主席侯雋,在回憶起自己的經歷時說,她能從一個幼稚的書生成長為一名黨員領導乾部,完全是黨和人民培養教育的結果。

  天津北方網訊:『我們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是與新中國共奮進的一代人!』76歲的『最美奮斗者』、寶坻區政協原主席侯雋,在回憶起自己的經歷時說,她能從一個幼稚的書生成長為一名黨員領導乾部,完全是黨和人民培養教育的結果。

  『我小時候盡管生活清苦,但精神富有,因為有無數英雄人物活在心中,他們的偉大形象和崇高精神,就像顆顆愛國為民的種子,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深深紮下了根!』侯雋說。

  1962年,侯雋從北京市良鄉中學高中畢業。盡管畢業考試取得門門滿分的好成績,一門心思報考北京大學,且志在必得,但考慮到國家糧食緊缺,需要壓縮城市人口加強農業第一線,她最終選擇放棄高考,響應『全黨動手,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號召,下鄉到當時屬於河北省的寶坻縣史各莊公社竇家橋大隊插隊落戶,立志做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新型農民。

  從此,侯雋堅定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堅守愛國為民的忠誠。在紮根寶坻57年中,她在竇家橋務農18年。她帶領團員青年和社員群眾繪藍圖、定規劃,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把全村700多畝耕地包括所有鹽鹼地都改造成高標准園田,注重推廣農業科技,實行科學種田,在排灌耕種脫粒等主要作業方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侯雋剛下鄉時,全村糧食單產不到200斤,發展到上世紀60年代末也纔400斤左右。盡管上世紀70年代初當地連遭三年大旱,可由於生產條件逐年改善,竇家橋卻連年獲得豐收,且增產的幅度一年比一年大,不僅改寫了吃國家返銷糧的歷史,還能交售40多萬斤的愛國糧。

  她說:『我們那代青年,為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甘願吃大苦受大累。今天的青年人,趕上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好時候,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乃至當前打贏脫貧攻堅戰,都需要新一代青年的擔當作為。』(津雲新聞編輯李松達)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