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髒亂差臭』到滿目疊翠──寧河區楊泗村嬗變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劉雅麗 編輯:李松達 2019-10-08 08:06:49

內容提要:這天是『十一』假期第一天,老人像往常一樣出門遛彎。村莊街頭,一面面國旗迎風招展,一個個燈籠掛於門前,在『中國紅』映襯下,『方宅合院、雙坡青瓦』的北方傳統民居顯現出濃濃的節日氛圍。向村口走去,滿目疊翠。道兩側分布數畝荷塘,荷葉相接,裙擺紛展,碧色連天宛如畫卷……

  天津北方網訊:“聽說啦,環境好了,游客多了!”說這話時,89歲的楊泗村村民馬得像名情報員。他每天外出散步,常從別人口中“探聽”消息,對村子裡裡外外、一草一木的變化了然於胸。

  這天是“十一”假期第一天,老人像往常一樣出門遛彎。村莊街頭,一面面國旗迎風招展,一個個燈籠掛於門前,在“中國紅”映襯下,“方宅合院、雙坡青瓦”的北方傳統民居顯現出濃濃的節日氛圍。向村口走去,滿目疊翠。道兩側分布數畝荷塘,荷葉相接,裙擺紛展,碧色連天宛如畫卷……

  楊泗村,地處寧河區寧河鎮西南部、西關引河南側,村子不大,住著221戶509口人,過去可不是這樣一個風景秀麗的所在。

  彼時的楊泗村是十裡八鄉“小有名氣”的“落後村”,家家戶戶門外堆柴火,後院養牲畜。夏天最難熬,窗戶一開,蒼蠅蚊蟲和股股臭味撲面而來。路面坑窪不平,不留神就許栽個跟頭。村口坑塘更是農戶心中的“痛”,雨後混著泥沙和垃圾的“刷街水”流入塘內,泛著臭味的污水恣肆橫流。

  “村窮、埋汰,那年頭,有女都不願嫁楊泗郎。”馬得說,“現在,變化太大了。單說修過的路,你看,道平、不滑,我遛彎兒都不用拄拐。”

  近幾年,借助一系列政策東風,楊泗村乾了不少大事:實施坑塘污水治理、人畜分離、垃圾清運、民居改造等工程,逐漸摘掉了“髒亂差臭”的帽子。201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公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名單,包括楊泗村在內天津有5個村莊入列。由鄉村“落後生”變為“模范生”的楊泗村並沒有就此停步,村“兩委”班子成員一任接著一任乾,一事接著一事辦,推動村民在環境整治中享有更多綠色紅利。

  今年5月,我市召開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現場會,強調要真抓實乾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對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硬件”上的短板提出明確要求。緊盯清晰坐標,把握前進方向,楊泗村美麗“接力”快馬加鞭。黨支部副書記常永祥告訴記者,該村項目建設工作有序推進,村莊房屋改造任務已完工,停車場迎來旅游大巴,葡萄長廊架進農家,垃圾有人清,污水有地兒治,衛生廁所入了室。村莊人居環境改善如何,村民最有發言權。

  “十一”黃金周,村民邵寶森和定居外地的兄妹大團圓,一家人聚一塊,聊天的關鍵詞離不開“變化”。

  “鄉下用上了和城裡一樣的水衝廁所,老父老母最受益,解了我家燃眉之急。”老大邵寶嶺現居河南平頂山,為探望年邁父母,他近年來每年回鄉住上一兩個月,對村裡變化感觸尤深。“人改造環境,環境也改造人。”邵先生認為,大伙想透了“捨”與“得”的辯證法,格外珍視好環境。現在看不到“圈地”違建、堆雜物了,庭外整潔敞亮,庭內乾淨利落,垃圾分類也正成為老老少少的自覺行為。

  在北京工作的小妹邵鳳秀離家近,回來得更勤些。幾乎每次回家,她都不忘在朋友圈“曬”風景:村頭映日夏荷、路旁朵朵鮮花、“水晶天”下的稻穗、雨後凝露的果蔬……“瞧,好多朋友點贊,他們問我‘是不是到了南方’!”

  二弟邵寶森和父母同住,他很滿意後院“綠色農場”:正房推門見綠,菜花、茄子、白菜、南瓜、胡蘿卜、玉米、核桃樹、柿子樹、李子樹等應有盡有,“有些果樹是村裡統一栽的,過幾年就長果子啦。”

  除了端著健康菜籃子、果盤子,老鄉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土地流轉後,邵寶森每年可領到流轉費,“以前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一年,收成不見得賣得了那麼多。現在騰出手,我還能外出打工多掙份錢。”

  邵家兄妹見證了村莊變化。事實上,如今的楊泗村,不僅變得宜居,也正被打造為宜業的家園。

  寧河鎮黨委書記崔志強介紹,寧河鎮高度重視推動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建設,今年7月,楊泗村成立寧河區稻香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擬通過環境改善,依托特色民居、農業產業等優勢,吸引社會資本開發休閑旅游業,近期正盤活閑置宅基地和農房進行對外招商。目前,村裡的“溪雲博物館”已通過電商平臺將寧河特產銷往全國各地;主打美食“楊泗八大碗”的農家樂、民俗樣板間“晴耕雨讀”和“耕農茶屋”等開門迎客;“民宿一條街”呼之欲出;林下產業初具規模。

  曾在外從事綠化工程業務的張克維,眼界寬,眼光遠,他看好楊泗發展前景,幾年前回了村,與他人合伙承包了2200多畝土地,通過“稻蟹混養”模式,提高農副產品增加值。經營者在開拓致富路的同時,也幫助農民增加了收入,“5月至11月是稻田用工期,插秧和收獲季用工最多時需要上百人,農民家門口打工領‘薪金’,每天能掙一百三四十塊錢。”接下來,張克維盤算著壯大稻田游市場,帶動更多老鄉走上致富路。

  去年6月中旬,村民張克義在村裡率先開起農家樂,主推農家特色菜四碟八碗一盆湯──“楊泗八大碗”。盡管村莊休閑旅游項目尚在開發建設階段,游客不算多,但自開業以來,農家樂月純收入也已達萬元。這不,“十一”假期的第二天,幾位客人在品嘗午餐。圓桌上,雞、魚、肘子、豆腐渣,河蟹、片肉和倭瓜……葷素“混搭”讓人大快朵頤。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楊泗,衡水商人王賓斌同樣相信好環境能生財。

  經寧河鎮招商引資,上個月,原本經營名貴木材生意的王賓斌入村租房,搞起“晴耕雨讀”書屋和“耕農茶屋”,為游客提供品茗、售茶、書畫交流鑒賞與地方民俗展示等服務。

  朋友多,路子廣,初來乍到的王賓斌並不急著掙大錢,而是把所聞所見分享給山東、福建、雲南等地的朋友,引薦大家前來投資,“我還打算把衡水深州蜜桃引入楊泗村,將來開展觀光采摘業務。”

  入戶賞民俗,推窗見綠地,路上聞荷香,稻田釣蟹忙……王賓斌相信,未來,“高顏值”生態環境定會引來源源不斷客流,楊泗村的休閑旅游業必成大氣候。(津雲新聞編輯李松達)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