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為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編輯:李松達 2019-11-26 11:09:00

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新概括,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了新高度。應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增強防范和應對重大經濟風險能力、增強國家創新能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深入理解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為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新概括,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了新高度。應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增強防范和應對重大經濟風險能力、增強國家創新能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深入理解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為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根源就在於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包括“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在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應深入理解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新內涵,更好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實踐探索中建立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國家一窮二白的局面,我們黨提出“發展新民主主義的人民經濟,穩步地變農業國為工業國”的目標和“以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動、內外交流的政策,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的經濟建設根本方針。通過“一化三改”,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始向“四個現代化”目標邁進。在此基礎上,我國迅速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形成了“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等經濟建設思想和體制機制。

  改革開放後,我們黨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我們黨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提出“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等重要概念,進而在黨的十四大上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推動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我們黨始終重視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推動改革開放事業持續快速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並突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通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帶動和促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各領域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展完善。習近平同志指出,“要使各方面體制改革朝著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方向協同推進,同時也使各方面自身相關環節更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多年來,我們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作為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昇為基本經濟制度,這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的新概括,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作出的重要發展和深化。

  深化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在要求的理解和把握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新概括,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達到了新高度。新時代推動經濟發展和改革創新,必須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不斷深化對其內在要求的理解和把握。

  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刻分析國內外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也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目標。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就一定能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無論是生產關系變革還是上層建築建設,都不能脫離生產力發展要求。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黨執政,就是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持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我們必須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增強發展本領,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是衡量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指標,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注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勞動是價值創造的源泉,勞動者是生產力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是勞動者創造價值能力以及勞動者積極性的直接體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

  增強防范和應對重大經濟風險能力。防范和應對重大經濟風險,確保國家經濟安全,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要求。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和條件都在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我們在經濟建設中必須始終繃緊防范和化解重大經濟風險這根弦,不斷增強國家經濟結構的韌性,提高防范和化解經濟風險的能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長治久安。

  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習近平同志指出,“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當今世界,不斷提高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只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纔能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橕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橕。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我們必須在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中推動高質量發展

  更好推動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方面,要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進一步強化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另一方面,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切實落實黨中央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健全支持民營經濟、外資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政策體系,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還應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夯實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制度基礎。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初次分配主要靠市場機制調節。在初次分配過程中,要處理好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關系,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再分配主要靠政府調節機制調節。在再分配過程中,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合理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系。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社會公益事業。尤其是要著眼於實現公平正義、共同富裕,加快形成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的體制機制。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通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方面,以完善產權制度、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完善市場規則、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為重點,破除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實現市場准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范。另一方面,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強化和優化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促進共同富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橕。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屬性,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是我國經濟建設的寶貴經驗。我們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合力。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