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國主義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劉培功 編輯:劉穎 2019-12-30 08:55:34

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顯著優勢』。這不僅意味著黨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極度重視,也表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而家國情懷與文化自覺正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情感歸宿與文化基礎。

  天津北方網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顯著優勢』。這不僅意味著黨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極度重視,也表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而家國情懷與文化自覺正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情感歸宿與文化基礎。

  回顧中華文明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個人與國家命運的統一幾乎成為世代中國人的共識。漢代的司馬遷『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北宋的陸游『位卑未敢忘懮國』,這種共識滲透在每一代中國人的核心價值理念當中,它來自於個人對客觀歷史的認知,也體現出了個人對國家共同體中維護其他同胞利益的責任感,更成為了中華文化中象征著自強、自尊和自愛的集體文化基因,它本身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認同的要素,並且構成了一套完整的使得個人經由國家最終又回歸個人的作為價值追求的家國體系。在不同的歷史、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每當中華民族面臨危機存亡之際,愛國主義總有其特定的歷史含義。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不斷覺醒、不斷融合的新中國。今天的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這五十六個民族匯聚在一起,共享一種文明,共建一個家園,就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民族,就構成了今天中國的現實面貌,也就成為了今天所有中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所要寄托的對象。

  『先天下之懮而懮,後天下之樂而樂』,中華文明中的愛國主義精神不僅僅是對自我成就的一種希冀,它同時更是對天下同胞的一種奉獻和情感寄托。愛國主義之所以崇高,也正是在於愛國主義中所體現出來的奉獻精神。在今天,中國從不缺少脊梁,他們既是程開甲、袁隆平、屠呦呦、南仁東等愛國主義者,他們也是呂保民、王有德、格桑德吉、李春燕等愛國主義者……還有成千上萬這樣的脊梁,他們雖然身處崗位不同,社會職責有別,但是在他們身上都體現了中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家國情懷,為國家的繁榮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中國人創造了中國奇跡。

  今天的中國屹立在世界東方,愛國主義精神不僅是每一個中國人家國情懷的自我體認,也是中華文明的文化自覺和自我認同。今天的中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經過近代歷史的洗禮,各族人民克服了地域、習俗、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差異最終走到一起,共同擁有和建設了今天的中國,並共同擁有和共享了為全世界人民所公認的名字:中國人。對外而言,愛國主義精神體現著整個中華文明的自尊與自強,是中華文明共同體的價值共識;對內而言,它還體現著中國各族人民對於平等、尊重、互愛以及共建美好家園的一致願望,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追求和體認。奠基於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愛國主義精神雖久經風霜,卻無疑在當今世界大放異彩。愛國主義精神是中國文化自強的精神而非強權的精神。這種精神催人奮進,但從不狂熱躁動;這種精神感人肺腑,但從不飛揚跋扈;這種精神發人深省,卻也歷久彌新。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