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濕地】生態文明建設是基於中國智慧的文明創新之路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央視網 作者:張孝德 編輯:李彤 2020-01-01 19:33:55

內容提要:生態文明建設是為解決環境問題而提出的,但不能把生態文明建設等同於環境保護,否則就沒有必要提出這個概念。黨的十八大提出走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絕不是重復西方環境保護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生態文明建設是為解決環境問題而提出的,但不能把生態文明建設等同於環境保護,否則就沒有必要提出這個概念。黨的十八大提出走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絕不是重復西方環境保護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制度建設為基礎提昇治理效能,進一步為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基於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生態文明建設,相對於西方的環境治理,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重大創新。

首先,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永續發展觀”,是對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觀的提昇與創新。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聯合國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可以說,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屬於現在與未來兩維時空的可持續發展,是指當代與未來之間的可持續。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其宗旨是要“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是三維時空的概念,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永續發展不僅包含中華民族的歷史永續傳承,也包含了當代中國與未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十八大提出的“永續發展觀”是一種立足當代、傳承過去、永續未來的“三維可持續”的發展觀,這是對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提昇與創新。 

其次,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是基於中國智慧的中國式治理之道。

不可否認,西方發達國家在環境治理方面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並不等於說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生態文明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對環境的治理方式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觸及環境保護問題的根本。

而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則是屬於內生的、系統的、綜合的治理模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在探索一條完全不同於西方的治理之道。

再次,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方案”被世界認可,給世界的環境治理帶來了新思維、開闢了新路徑。

2015年11月30日,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第一次向世界提出了基於東方智慧的解決氣候變化的新方案,闡述了解決世界氣候問題的三大理念:一是明確提出巴黎大會應該擯棄“零和博弈”狹隘思維,按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新思維,在互惠共贏中“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的未來”;二是擯棄對立思維,以“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新思維,應對全球氣候的挑戰;三是以中華民族特有的天下觀、義利觀,明確向世界表明中國在氣候治理上的自主、貢獻和擔當。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