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得了新冠肺炎怎麼辦?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汪強 編輯:付勇鈞 2020-02-19 10:18:00

內容提要:庚子鼠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華夏大地蒙上了一層深深的陰霾。面對恐慌情緒肆意蔓延、負性信息滿天飛,作為普通大眾或多或少經歷了應激心理體驗。如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學會沈著冷靜、科學防護、獨立思考和主動應對,變危機為契機,是擺在每一位心理學從業者面前的難題。或許心靈體驗是一把成功開啟抗擊疫情的鑰匙:如果擔心自己得了新冠肺炎,我會怎麼辦?

天津北方網訊:庚子鼠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華夏大地蒙上了一層深深的陰霾。面對恐慌情緒肆意蔓延、負性信息滿天飛,作為普通大眾或多或少經歷了應激心理體驗。如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學會沈著冷靜、科學防護、獨立思考和主動應對,變危機為契機,是擺在每一位心理學從業者面前的難題。或許心靈體驗是一把成功開啟抗擊疫情的鑰匙:如果擔心自己得了新冠肺炎,我會怎麼辦?

第一,要反復懷疑確認。我會不斷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感染了新冠肺炎。心理學研究發現,當個體處於恐懼、害怕、焦慮、懷疑等負性情緒下,人們更傾向『對號入座』,放大和強化自己病癥特征。確實,此時的我更多體驗到的是,我真的感染了新冠肺炎,天塌下來了,內心充滿了焦慮與恐懼。

第二,我會思考我是怎樣被感染的。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我個人一一進行比對,發現最有可能的是飛沫傳播。此時此刻,我特別後悔沒有聽從專家的防護指導意見,即戴口罩、少出門、少聚集、勤洗手、多飲水、注意作息規律和休息。而其背後的原因歸因於我個人『裸面』外出,過度自信。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們普遍存在積極認知偏差,即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積極品質,低估自己失敗或遭遇危險的可能性。因此,當消極事件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有些個體可能會低估自己被感染的風險,甚至認為這是自己『勇敢』的表現。因此,聽從專家建議,科學防控,保護好自己,就是對國家最大的支持,也是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第三,當懷疑自己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恐懼、焦慮、低落交織在一起,讓我喪失了抵抗的信心。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人們遭遇突發和緊急事件時,首先會誘發個體的應激反應,表現出緊張、焦慮、心跳加速、頻繁刷手機和密切關注各種來源的信息。正常的應激反應有利於個體的生存和應對環境中各種不利狀況。而過度和長期的應激反應將過度激活交感神經系統,無謂地消耗我們的生理資源,導致免疫力下降,加重肺部微血管滲出,從而更難以抵御當前病毒的挑戰,也會降低認知功能,影響工作效率。

在所有人的生命中,死亡焦慮都是無法避免的。死亡焦慮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得知即將面對死亡時的恐懼感,二是正在經歷死亡時產生的焦灼感。這種死亡焦慮將重新塑造個體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改變認知和思維模式,重新定義自由、生命的真諦。當然作為普遍大眾的我,此時此刻正在經歷這些情緒,以及由此誘發的認知重塑。突然之間,整個世界安靜下來了,原來覺得重要的人和事變得不再那樣的重要,開始理解好好活著就是人世間最重要的事。開始想象,如果我能活下來,我將好好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我會多運動,幫助身邊的人;我會樂觀向上,將正能量傳給更多的人。

第四,死亡焦慮和恐懼讓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立刻去醫院就診。在撥打急救120之前,我需要冷靜下來,不斷默念三遍,深呼吸三次,思考當下的應對措施。一是立刻進行自我隔離,關閉門窗,減少人員接觸,切斷自我傳染源。二是告訴父母、妻子和孩子莫要驚慌失措,他們同樣需要進行自我隔離。三是積極回憶所有我接觸的個體和去過的地方,特別是親朋好友,叮囑他們需要觀察和接受進一步的檢測,呆在家中靜候專業醫護人員的到來。四是撥打醫院急救電話,主動匯報身體癥狀,並強調很可能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聽從醫護人員的安排和做好各種准備。接下來就是等待,為了避免自我恐慌和死亡恐懼導致的不理智,我需要進一步思考後續事項。

盡管這只是一次心靈之旅,但是我的心情依舊沈重。這種心理體驗,不僅可以重塑認知與思維,而且加深對於抗擊疫情各項措施和注意事項的記憶,有利於公眾降低心理恐慌、積極樂觀應對。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