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在武漢——『我想看看救我的醫生的樣子』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天津日報記者 韓愛青 汪宗禧 編輯:劉穎 2020-02-27 11:34:29

內容提要:市人民醫院有一支別動隊——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這也是天津市唯一一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救援隊由疾控專家、專業醫護人員、後勤保障人員組成,共45人。

  天津北方網訊:市人民醫院有一支別動隊——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這也是天津市唯一一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救援隊由疾控專家、專業醫護人員、後勤保障人員組成,共45人。

醫療隊員帳篷前合影

  新冠肺炎,重創荊楚。舉國抗疫,津醫南征。從1月26日至今,市人民醫院遣四路精英支援湖北,56位醫療隊員全都進了戰“疫”前線。近日,記者連線了其中5位醫護人員及其親屬,聽前方講述“紅區”和方艙醫院裡的緊張日夜,聽後方訴說他們在等待中的支持和牽掛。

  張偉華 一門三醫斗新冠

  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外科專家、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2月5日,進駐江漢區方艙醫院後又轉戰江岸區方艙醫院,任副院長。

張偉華(左)

  張偉華:方艙模式,對病人和醫護人員來說,都很陌生,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千頭萬緒,哪一環出岔子,都可能牽連全局。在前期籌建工作中,對醫療管理、布局、流程等出謀劃策,不分時段,利用兩天時間參與完成了1000張床位的方艙醫院建設。

張偉華(右一)

  這裡收治了900多名新冠肺炎病人,我們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與天津醫療隊一起,擔負救護其中400多人。都快20天了,大家都在最苦最險的“紅區”,晝夜每6小時輪班制,生物鍾都亂了,難免吃不下,睡不著。我又像個“大管家”,嘛事都得管。插空找他們聊天,開導開導。我的心理療法還真見效,大家身心不斷調整,努力適應環境,工作越來越有秩序,熱情越來越高。我覺得回去我可以開個心理診所了。

  這個月,我們有5名隊員生日是在“紅區”過的。我正琢磨著,把他們調成一班,給他們補辦個生日派對。可我又擔心,他們跟家裡人一視頻,那感情的閘門關得住嗎?

  連線張偉華妻子單麗珠

  我也是醫生,我兒子是醫學在讀博士。一門三醫,生離死別要勇敢面對。2003年鬧“非典”,我是天津市第一批進入武警醫院“紅區”的醫生。這回又鬧新冠肺炎,我還和老張說,估計我又要去湖北“紅區”了。可沒想到,讓他搶了先!我現在也是南開醫院支援湖北預備醫療隊隊長了,隨時可能出發。兒子還是個學生,但也和我說,只要需要他也去。攔不住呀。看樣子,咱這一家三口,要在湖北前線團圓了!

  王一穎 疫情面前不作看客

  市人民醫院預防保健處處長,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院感專家,曾參與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傷員的急救。

王一穎(右一)

  王一穎:這麼大疫情,醫生當然得擋在最前面。我只希望,等我老了,乾不動了,回首一生,沒有愧疚,沒有遺憾。災難來了,我沒作看客,沒當逃兵。我擔了我的使命。很多人不了解院感專家究竟是乾什麼的。簡單說,醫護人員去救護患者,我則負責保護醫護人員,為他們的生命健康做保鏢。他們不被感染不減員,纔能去救更多人。所以,隊員上班,我都貼身跟著,在進艙和出艙前,嚴格指導監督他們做好安全防護。

  我還兼管采集咽拭子。這是一種高危操作,咽拭子采集,就是用無菌棉拭子在患者雙咽側扁桃體及咽後壁擦拭多次,然後留取標本。患者會出現咽反射,難免咳嗽,飛沫四濺,那感染風險就來了。我和隊友采集了100多份標本,是該院所有醫療隊采集量最多的。還好,我們防護做得好,眼下還沒事兒。

  你可能不知道吧,我們這支救援隊,全是光頭兵。從天津出征時,為減少感染風險,我提議大家剃光頭。都是男人,嘻嘻哈哈就剃了。剃光了,就互相指著逗樂:“這哪裡是出發,倒像是出家呀。”說實話,我這輩子第一次剃光頭,現在還不習慣呢。

  連線王一穎妻子岳瑩

  我也是醫生,他想去,我能攔他嗎?心裡再不捨,也得忍呀。普通醫療隊員出發,家屬都能去機場送行。可他們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接到命令就從醫院集體出發了,連送行都沒來得及。沒能送他,臨行前沒能跟他說上一句話,心裡就老是虧得慌。下回再有這樣的事,我不會放他一人去了,我得跟上他。

  姜春陽 “同濟”就是同舟共濟

  市人民醫院胸科副主任醫師,入選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江岸區方艙醫院專家組。

姜春陽(右)

  姜春陽: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全職,除了自己負責的這塊,我和別的醫生一樣輪流值班,進“紅區”救病人。可其他醫生休息了,我們還要開會,制定危重病人救治方案。這不,剛從夜班下來,來不及合個眼,又開了個專家會。沒嘛,天天這樣。可能是太緊張了,感覺一點也不累,乾嘛都特別帶勁,跟吃了興奮劑似的。

  今天的專家組議題,就是討論 6 位痊愈病人能不能出院。幾番評估,4人出院了。這是江岸區方艙醫院第一撥出院病人,往後出院的人會更多。千辛萬苦就為這一天呀。這一高興,睡不著了(最新情況:記者連線姜春陽醫生後,江岸區方艙醫院出院病人明顯增多,每天都有20至30人出院)。

  新冠肺炎患者和普通患者不一樣,因怕傳染,身邊不能有家屬陪伴。有位大爺,老伴兒和兒子都得新冠肺炎去世了,這喪妻喪子之痛,誰受得了。老人不吃不喝不說話,老是哭。每次值班我都和他聊一會兒,鼓勵他振作起來,打敗病毒。我說:您老就把我當兒子行不?大爺就哭了,又笑了。慢慢地,老人心情病情都好轉了。

  對,武漢這個城市跟我有緣分。2009年到2012年,我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讀博士。“同濟”的意思,是同舟共濟,這次我來武漢抗疫,不就是跟武漢人民同舟共濟嗎!

  連線姜春陽兒子姜麟哲

  我在外地上大學,春節放假回天津,家裡就我一個人。爸去了武漢,媽也在浙江臺州醫院疫情一線。往年我一回家,爸爸就進廚房大曬廚藝,給我做很多好吃的。我們父子倆還下棋呢……我說老爸,我擺好棋盤等著你。你可得保護好自己,給我好好的回來。我還等著贏你呢。

  蘇毅 不只治病還得治心

  市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目前在武鋼二院二樓“紅區”。

  蘇毅:病人大都說武漢話,又隔著口罩面屏,更聽不清了。跟病人說話,得可著嗓子喊,你聽我嗓子都喊啞了。喊著喊著,耳朵就順了,我聽懂武漢話了,我交上武漢朋友了。有位老母親,是重癥,還有心髒病,需要長期服用抗血管凝聚的藥物,我就馬上聯系武鋼二院,緊急調度,藥品及時到位,保證了老人治療。老人病轉輕了,跟她同患新冠肺炎同住一院的女兒說:“你是我們全家的恩人。過了這一劫,請你去我家做客。”在“紅區”,醫生不只要治病,還得治心。有個患者,是個高中生,一住院嚇得不行,不說話,也不怎麼吃飯。我一值班就給他講病理,講抗病知識。我說:“像你這樣的大小伙子,只要把身體養好,用自己的免疫力就能打敗病毒。”男孩不怕了,一份飯不夠吃了,我就幫他申請雙份。男孩出院,加了我的微信,他說,您脫下防護服,發張照片給我吧,我想看看,救我的天津醫生長啥樣。

  連線蘇毅妻子邢穎

  我們蘇毅,可是個好父親。家裡倆孩子,老大10歲,老二3歲,平常沒他真弄不了。他在武漢不放心,下班就往回打電話。我說你就把心擱肚裡吧,孩子我肯定給你養好了。你盡你醫生的天職,我盡我妻子的本分。攤上這麼大的事兒,大家都得扛著。

  周煥麗 不愛哭的她總是“淚目”

  市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有26年護理經驗。目前任武鋼二院二樓病區護理小組組長。

  周煥麗:我不愛哭。可從天津到武漢的路上,我就哭了兩回。我們乘坐的專機,一半座位都給援助物資佔滿了,我們救援隊只能抱著行李坐在座位上,當時國航機長播報:“這是我27年飛行生涯中最難忘的一天,感謝你們的無私付出……”飛機上的人都哭了,我也哭了。凌晨兩點多到武漢入住酒店,幾個小姑娘跑出來,幫我們搬行李。都是防護用品,可沈啦,小姑娘一個個又瘦又小的,我就說小姐姐們辛苦了。可她們卻說:“你們是來救我們的,你們更辛苦!”我當時又哭了。感覺自從來到武漢,我的淚點都變低了……

一線護士准備開始工作

  我們是市人民醫院第一支支援湖北醫療隊,1月27日進入“紅區”。我帶的護士都很小。醫院沒氧氣管道,病人吸氧只能用氧氣瓶。可這些小護士摸都沒摸過,我只能一個個手把手教。防護服多重啊,穿上就是一身汗,還得搬幾十斤的氧氣瓶,一趟下來,護目鏡裡都是水霧,防護服裡的內衣也濕透了。

  1床的大爺,個子高,飯量大,一頓吃兩份還不夠。可醫院飯菜都是配送的,哪裡去找吃的?我就找來方便面,每天換著口味給大爺吃。大爺出院了,可著嗓門喊:“我去買所有口味的方便面,請你們吃飯。”當時我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感情大爺得了一回新冠肺炎,就把方便面當成天下美食了。

  一提起我爸。這不,我又哭了。老爸老了,不能照顧自己了,來武漢的前夜,我給他包了幾百個餃子,三種餡的。老爸每天吃著女兒包的餃子,盼著女兒回家。幸虧還有我姐,她說“老妹,‘非典’那陣兒你就報名去一線,可沒去成。這回總算如願了,我和爸爸都為你高興呢。” 天津日報記者 韓愛青 汪宗禧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