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疫情期間兒童心理調適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王崇穎 編輯:付勇鈞 2020-03-01 15:32:53

內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和蔓延,對社會大眾的心理產生了很大衝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心理應激反應是一種由激素導致的情緒反應,是個體針對意識到的重大變化或威脅而產生的身心整體性調適反應。當個體處於一個壓力性環境,比如經歷重大社會創傷,就會在大腦中牽引出一系列的心理和身體反應,如失眠、作息混亂、記憶力下降、頭暈胸悶等癥狀。通俗地講,心理應激是指人由於遇到自身至關重要又難以應對的環境因素而產生的緊張和精神壓力。突發的自然災害、疾病疫情或親身感受到突發事件,不僅是對其認知、情緒、行為和軀體產生影響,也會對其心理發育和心理成長造成重大影響。特別是尚處於身心發育期階段的學齡期兒童,心理承受能力和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較弱。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和蔓延,對社會大眾的心理產生了很大衝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心理應激反應是一種由激素導致的情緒反應,是個體針對意識到的重大變化或威脅而產生的身心整體性調適反應。當個體處於一個壓力性環境,比如經歷重大社會創傷,就會在大腦中牽引出一系列的心理和身體反應,如失眠、作息混亂、記憶力下降、頭暈胸悶等癥狀。通俗地講,心理應激是指人由於遇到自身至關重要又難以應對的環境因素而產生的緊張和精神壓力。突發的自然災害、疾病疫情或親身感受到突發事件,不僅是對其認知、情緒、行為和軀體產生影響,也會對其心理發育和心理成長造成重大影響。特別是尚處於身心發育期階段的學齡期兒童,心理承受能力和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較弱。

不同年齡兒童對應激反應也不同。嬰幼兒(0?6歲)由於年齡尚小,不能完全理解具體事件的由來和成年人焦慮的原因,但是他們仍然能感受到成年人及生活環境中的變化,更多表現出進食、睡眠等生理層面的反應,也有可能是行為層面的表現,如哭鬧、黏人、退行,也可能變得更安靜更乖。一般情況下,年齡越低對疫情的理解越不深刻,疫情本身對他們的心理影響不大,但如果主要撫養人因病隔離,或家長和周圍的人表現出過度的焦慮,部分兒童也會出現焦慮反應。低齡的嬰幼兒的焦慮更多表現為作息混亂、飲食較差、特別粘人或冷漠、哭鬧不止、重復動作、發育倒退等等。學齡期兒童(6?12歲)正是對軀體受傷、疾病和死亡等較為關注和恐懼的年齡段,他們的反應可能表現出行為退行,反復詢問、緊張、害怕、攻擊性等行為增加。兒童一般不會主動尋求疫情的信息,但如果主要撫養人因病隔離,或家長和周圍的人表現出過度的焦慮,兒童往往也會有各種異常表現。比如,過度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脆弱、容易哭泣、莫名的煩躁、易激惹,反復地洗手、什麼都不敢摸不敢碰,睡眠差、入睡困難、容易驚醒等。因此,家長對於疫情的態度和身心穩定的狀態,是孩子能夠平穩度過疫情期的基礎。

兒童心理承受力弱,更容易受各種恐慌情緒感染,會出現各種心理不適與恐懼情緒,甚至引發各種軀體化癥狀。特別是在長時間無事可做的時候,很容易從事不適當的行為或自我刺激的行為。在疫情持續期間,兒童開始了漫長的居家生活,減少甚至沒有外出活動。平日裡工作繁忙,早出晚歸的家長們,突然要24小時在家面對不斷有需求的孩子以及通過網絡獲取的有關疫情的各種信息,包括大量無法甄別的不實信息、謠言,應當如何應對呢?

針對兒童的心理調適,應堅持健康宣教、積極應對、家庭和諧、科學調適的基本原則,管理不良情緒,促進環境適應。要采取科學防疫方法有效預防感染,增強免疫與行為防御能力,鼓勵適應性行為以應對各種重大改變帶來的現實問題。立足身邊活動,提倡全家參與,提昇家庭應對問題和衝突的能力。開展不良情緒的自我評估與調適,降低不良情緒對心身健康、社會功能狀態的負面影響。兒童居家心理調適的日常行為策略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科學居家生活計劃。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日常活動計劃,科學規范作息時間。家長應該多陪伴兒童,讓孩子生活更加充實健康。例如,讀書、看電影、玩兒不費腦的小游戲、室內運動(健身操、放松冥想、瑜伽、聽音樂、繪畫書寫、寫日記、芳香療法)、做家務、網絡聊天,等等。過度依賴視頻會增加兒童的不良情緒及易感度,勿讓孩子過度玩手機或是看電視。要利用各種網絡資源有計劃的學習,認真完成學校規定的網絡課程學習任務。

2.保持親子間良好溝通。父母的關懷與心理支持能夠幫助孩子提昇抗壓能力,通過恰當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情緒反應與想法,化解困擾情緒。家長在保持自身情緒穩定的同時,應當根據兒童的年齡和認知特點,簡單、清晰地告知必要的信息,免受過多負面信息的乾擾和影響。對於兒童提出的各種問題,比如疫情、疾病、死亡等問題,家長要持溫和耐心的態度,給予適宜的回答。

3.尋求專業心理健康支持服務。如果兒童心理壓力較大,自我調節失效,家長也手足無措,建議及時尋求心理援助。家長也可自我學習深呼吸放松技術、冥想(正念)技術等,平復自身情緒,緩解焦慮。當發生兒童群體性心理危機時,則需要專業人員迅速趕到現場進行危機處理,既不能掩蓋也不能播擴散不實信息,放大事件本身。(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