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我們互相加油』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海軍新聞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0-03-03 20:42:40

內容提要:第一批患者出院前一天晚上,董宇超特意去病房看望了他們。第二天,出院證明整齊地擺放在桌上,董宇超鄭重地一一簽下自己的名字。

▲董宇超在工作中。范顯海 攝

第一批患者出院前一天晚上,董宇超特意去病房看望了他們。第二天,出院證明整齊地擺放在桌上,董宇超鄭重地一一簽下自己的名字。

看著一位位患者治愈出院,聽著一聲聲由衷感謝,這位經常給患者加油鼓勁的火神山醫院感染二科一病區主任欣慰地說,患者們的出院證明,是對他和戰友最好的鼓勵。

“患者們需要加油,我們也需要加油。” 董宇超說,“在武漢,我們互相加油!”

還有一個人的“加油”,藏在董宇超的心裡。讀初三的兒子最近在校報上發表作文《我的爸爸》:“爸爸正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我特別崇拜爸爸!我希望未來也能成為肩負重任的人!”

“這是我參加武漢保衛戰的‘別樣收獲’。”偶有空閑,這位來自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呼吸病學專家,就會拿出手機,悄悄翻出那篇作文,給自己加油鼓勁!

把患者的事看得比天大

董宇超在工作中。吳浩宇 攝

在腎內科醫生張優眼中,董宇超把患者的事看得比天大。

66歲的黃奶奶患有尿毒癥5年。剛轉到火神山醫院第一天,黃奶奶的腹透管帽就不見了。因為無法透析,患者血鉀濃度快速上昇。

火神山醫院庫房裡沒有現成的透析配件,董宇超趕緊上報指揮部,僅用2個小時就協調了一個新管帽,當晚就順利為患者進行了透析。

第二天一早,黃奶奶的腹透液沒了。接到值班護士電話,董宇超又趕緊跑去協調,指揮部及時給老人送來了腹透液。

對於免疫力弱、基礎性疾病較多的老年患者,董宇超會特意留心,把關注點從患者肺部拓展到全身。66歲的王大爺,住院後肺部炎癥已經明顯減輕,可就是時常高燒,連續反復了好幾天。

問題在哪兒呢?董宇超反復尋找。一次查房時,患者無意中說自己不敢多喝水,怕頻繁小便太麻煩。這一下提醒了董宇超,趕緊吩咐做尿檢。果然,尿檢結果顯示,患者得了嚴重的尿路感染。董宇超隨即調整抗炎方向。2天後,患者體溫恢復正常。

86歲的張奶奶剛入院時,不太配合治療。董宇超卻高度重視,安排護士每半小時巡視一次,自己還抽空過來陪老人聊天。聊著聊著,老人心氣順了,心情好了,臉上也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董宇超與張奶奶的兩個孩子建了微信群,讓他們多給老人鼓勁。“有時候,家屬的一個電話、一條信息,就能給患者增添強大信心。”董宇超說,每次看到患者臉上的笑容,他都很開心。

給更多的同行參考借鑒

董宇超在工作中。范顯海 攝

《糖皮質激素聯合大劑量免疫球蛋白成功治療重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經驗分析》,這篇題目拗口的專業論文,發表在《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20年2月刊。

這是一篇非常時期的“非常論文”。論文的研究對象是感染新冠肺炎的漢口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韓家發。論文共同的作者,除了董宇超和隊友,還有韓家發的妻子、漢口醫院副院長王瓊婭。

“我院目前所有感染的重癥職工都已轉危為安!”正在治療康復中的王瓊婭,給董宇超發來微信致謝,“謝謝你們的幫助,漢口醫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無一人犧牲,與你們的高水平救治密切相關!”

作為呼吸病學專家,長年從事傳染病一線臨床診治,每年參加抗擊流感等任務,董宇超早在出發前就跟呼吸病學的專家同事,對疫情進行了初步研判。

剛到漢口醫院,看到的一幕幕,董宇超心情沈痛:醫護人員感染人數不少……

病房中,陪床的患者家屬人數較多,為避免患者家屬在病房裡交叉感染,董宇超和戰友迅速行動起來,根據病人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制訂分級治療標准,調整輸液病人數量,只留下少數重癥患者的家屬陪床……

很快,一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分級治療方案》出爐。

為救治更多患者,董宇超所在醫療隊又在最短時間內新開設2個呼吸內科病區,總床位達到117張。董宇超作為呼吸系統專家,承擔起3個病區的診療工作。

2月3日,轉戰火神山醫院,董宇超借鑒在漢口醫院的診療經驗,優化調整規范診治流程,完善臨床診療規范。如今,董宇超所在的病區幾乎每天都有患者康復出院。

那篇論文,正是來自董宇超和隊友們一線臨床救治的最新總結。他希望公開發表的論文,可以給更多的同行參考借鑒。

“我已完全康復,准備重返工作崗位……”幾天前,韓家發給曾經救治自己的董宇超發來好消息。緊握手機,董宇超的心裡無比溫暖。

踩著前輩的腳印往前走

▲董宇超在工作中。吳浩宇 攝

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只有那麼幾步。

當年高考,父親鼓勵董宇超報考軍校,他最終被原第二軍醫大學錄取。

畢業前,董宇超到原南京總醫院實習,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黎介壽一起到病房查房。點滴細節,董宇超至今記憶猶新。黎院士“不唯書、不崇洋、只求實”的治學治醫風范,深深影響著董宇超的從醫之路。

此後,董宇超師從著名的呼吸病學專家李強教授,開始了在呼吸病臨床診治和科研領域的創新之路,多項診斷技術和科研成果獲得軍隊和國家級獎勵。

多年以後,回望走過的路,董宇超感慨:“什麼叫成長,什麼叫傳承?其實就是踩著前輩的腳印往前走。”

董宇超追逐的腳印中,除了醫學界的師長,還有在部隊服役多年的父親。盡管父親早已轉業,但每當重大任務來臨前,這位老兵仍時刻保持著敏銳直覺。

“四川發生地震了,你們什麼時候出發?”董宇超清楚記得,汶川地震的當天下午,父親給他打來電話。12年前,董宇超隨原第二軍醫大學醫療隊緊急出征,作為首批突擊隊成員挺進汶川縣。

“武漢有疫情了,你們什麼時候出發?”春節前夕,父親又給董宇超打來電話。12年後的今天,身穿藍色防護服,戴著防護面屏、護目鏡、口罩和防護手套,“全副武裝”的他奔波忙碌在病房……

抵達武漢一個多月了,父子倆很少交流。但董宇超知道,父親時刻都在留意著抗疫一線的新聞,關心著他的安危,也在心裡為他加油!

   原標題:『在武漢,我們互相加油』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