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文化自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集智聚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靳方華 編輯:劉穎 2020-04-13 13:45:15

內容提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在3月6日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松松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決不能松勁懈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節點,作為今年最重要的任務之一,黨員乾部必須提振精神,強化“奉獻”意識、“擔當”責任意識和“作為”品德,為完成這一具有重大歷史轉折意義的任務不懈努力。

  奉獻、擔當和作為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民族的復興不但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更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中華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沈、更持久的力量”“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從中華民族最深沈精神追求的深度來看待,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將之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深厚力量。

  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豐厚滋養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我們黨和國家不斷取得成功的真諦,也是我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大法寶,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與堅定實踐者。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離開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就無從談起。”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滋養出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絢麗花朵和豐碩果實。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引用傳統文化中的“實事求是”來闡釋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並確立黨的思想路線;將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融入到人民史觀並確立黨的群眾路線;借鑒和超越傳統文化中的“小康”思想,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性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轉化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將傳統文化中的“和合”“協和萬邦”理念融入“自由人的聯合體”思想,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我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正在健步邁向偉大復興,我們須不忘本來,不忘初心,“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准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我們要繼續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讓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人類社會美好前景不斷在中國大地上生動展現出來!”

  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厚底蘊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要有中國精神,中國精神的一大源頭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走著一條不同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既要向前看、准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要向後看、善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明,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和社會建設的經驗,既有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蕩的深刻教訓,這些都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寶貴財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為我們當前進行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鋪陳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主張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義利統一的經濟觀、和合共生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和民惟邦本觀,都給我們以重要的啟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

  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的深厚根柢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這次全球新冠肺炎的防控和治療,再次彰顯了這一理念的偉大,中國及時與世界各國開展抗疫經驗的分享與交流,派遣醫療人員提供援助,捐贈大量應急救助物資,凝聚起了強大合力,展示了中國的大國道義擔當,對於全球攜手應對疫情、開展國際防疫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引領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與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面對百年未遇的大變革和空前的世界迷局,我們更應該加強文化自信,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梳理與挖掘,尋求其有益的、合理的成分。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天人合一”“和實生物”的自然辯證法、“和合五教”的家庭倫理觀、“和而不同”的社會人際觀、“和氣生財”的生意經、“協和萬邦”的國際觀等。尤其是“和合”精神具有著豐富的內涵,其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注重平和、聚合、結合,追求融合、和諧、共生,被稱為中華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華文化人文精神真正活的生命。而這種精神恰恰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基因與底蘊,是指引人類世界走出“文明衝突”的泥潭、駛向美好未來的智慧明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今世界的卓越貢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物質基礎,更需要文化上的自信。歷經幾千年的風風雨雨,中華民族不懼怕任何苦難,因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積淀著最深沈的一種精神追求,那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沈的文化軟實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於中華文化沃土,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文化根基;人類世界在探尋共商共建共享的光明前途中,應當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求共識共認的深厚人文精神。因此,我們應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進一步加強文化自信,確保我們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出堅實的步伐。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天津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靳方華)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